美学教学大纲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2087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教学大纲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学教学大纲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学教学大纲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学教学大纲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学教学大纲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教学大纲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教学大纲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美学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美学 Aesthetic课程编号:0111010课程学时:34 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议教材:刘叔成等著美学基本原理 (第三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任务:美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的课程。具体而言,本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有三: 理解和掌握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创造论等美学基本理论知识;运用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社会、自然和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运用美学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高美育自觉性和在教学

2、中贯彻美育的能力。二、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 论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一、美学的命名二、美学在西方三、美学在中国四、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一、美学研究的对象 二、美学的理论构成与学科系统 三、美学研究的方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课程教学要求:了解美学的命名,理解美学的理论构成与学科系统,掌握美学的研究对象及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思考题:1.美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哪些阶段?为什么要研究美学? 2.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历来的美学家有哪些不同的看法?23.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艺术理论

3、、自然科学等的关系如何?4.研究美学应采取什么方法?第二章 美的本质与根源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美的本质的难解性一、难解的原因 二、西方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的几种主要途径 三、中国当代美学关于美本质问题的讨论 四、美的本质问题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第二节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一、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二、黑格尔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三、人的本质力量的内涵 四、美的感性特征第三节 美的价值本质一、价值与审美价值 二、审美价值的根源在社会实践 三、美与真、善的辩证关系 四、审美价值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中西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理论观点。审美活动的社会历史性。审美价值

4、的根源。难点:中西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理论观点。人的本质力量的内涵。审美价值的根源。课程教学要求:了解价值与审美价值,理解美的感性特征,掌握人的本质力量的内涵、中西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理论观点。思考题:1.为什么说美的本质难解?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有哪些代表性学说,如何评价?2.为什么说审美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关系怎样?3.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为何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4.为什么说美是一种社会价值?5. “美的规律”的内涵是什么?6.真、善、美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7.应当怎样认识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3第三章 美的形态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美一、社会美的范围和特征

5、 二、社会实践主体的美人的美 第二节 自然美一、 “自然的人化”的内涵。二、自然美的形态 三、自然美的特征 第三节 艺术美一、艺术美的本质 二、生活丑与艺术美 三、艺术美的价值构成 四、艺术分类的美学根据 五、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人的美的特征。 “自然人化”与自然美。艺术美的本质及化丑为美的美学依据。难点:“自然人化”的内涵。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课程教学要求:了解自然美的形态和特征,理解艺术美的本质、 “自然人化”的内涵,掌握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思考题:1.为什么说“没有现实美,也就没有艺术美”?2.什么是社会美?社会美的特征是什么?3.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包括哪些方面

6、?人的形体美与人格美的关系怎样?4.何谓“自然的人化”?“自然的人化”与自然美的关系如何?5.应当怎样认识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物之美?6.什么是自然美?自然美有哪些特征?7.艺术美的本质与特征是什么?8.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如何?生活中的丑为什么会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9.艺术美的价值构成是怎样的?10.艺术分类的美学根据是什么?第四章 美的范畴课程教学内容:4第一节 崇高一、西方美学关于崇高的论述 二、崇高与人的本质力量 三、崇高的美学特征 四、崇高与壮美 第二节 悲一、悲的广狭二义 二、悲的本质与审美特征 三、悲的表现形态 第三节 滑稽(喜)一、滑稽的内涵。二、滑稽的本质与审美特征 三、滑稽

7、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优美一、优美的审美特征 二、不同领域中的优美 第五节 丑一、丑的涵义 二、丑在艺术表现中的美学意义 三、丑在现代派美学理论中的地位 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崇高、优美、悲的审美特征。西方美学对于崇高的探讨。难点:崇高的审美特征。 丑的美学意义。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西方美学对崇高的探讨,理解崇高、优美、悲的审美特征,掌握丑在现代派美学理论中的地位。思考题:1.西方美学家是怎样论述崇高的?应当怎样正确评价他们的见解?2.崇高与优美的审美特征有何不同?3.壮美、阳刚之美是否等同于崇高?为什么?4.什么是悲?作为审美范畴的悲有何特点?5.悲剧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6.什么是滑稽?它的

8、审美特征是什么?7.什么是丑?丑的美学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8.应当怎样看待现代派、后现代派艺术对于丑的表现与推崇?5第五章 美感及其特征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美感的本质一、美感的涵义 二、美感的心理分析 三、美感的本质 第二节 美感的产生与发展一、美感形成的历史根源 二、美感的发展 第三节 美感的特性一、重感觉而超感觉 二、富个性而隐共性 三、超功利而含功利 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美感的涵义。美感的特性。难点:美感形成的历史根源。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美感形成的历史根源,理解美感的涵义、特征,掌握美感的本质。思考题:1.何谓美感?为什么说“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2.美感与快感的关系

9、是怎样的?3.美感在人类历史上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原始巫术、图腾崇拜同美的形成有何关系?4.何谓“比德”?何谓“畅神”?为什么说“畅神”观点的提出, “标志着对自然美审美意识的觉醒”?5.美感的特性有哪些?第六章 美感的心理要素 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一、感知和审美感知 二、审美感知的特点 第二节 想象一、想象的审美心理功能 6二、想象的形态 三、想象的美学品格 第三节 情感一、日常情感与审美情感 二、审美情感的心理功能 第四节 理解一、逻辑理性与审美理解 二、前提性理解与融汇性理解 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功能。难点:日常情感与审美情感的区别

10、。逻辑理性与审美理解的区别。课程教学要求:了解想象的形态、逻辑理性与审美理解的关系,理解想象的审美心理功能和审美情感的心理功能,掌握审美感知的特点和日常情感与审美情感的区别。思考题:1.审美感知在审美心理活动中的地位如何?它有哪些不同于日常感知的特点?2.在审美心理诸因素中,想象为何特别受人重视?3.想象有哪些具体形态?4.审美情感与日常情感有何区别?它在审美心理活动中的动力作用表现在哪里?5.立普斯的“移情说”和传统美学的“感物动情说”主要区别是什么?6.如何看待美感中的理解因素?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审美理解有哪两种主要类型?第七章 审美欣赏与判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审美欣赏的主客观条

11、件一、客观条件 二、主观条件 第二节 审美欣赏的一般过程一、自觉审美态度的确立 二、形式感知阶段 三、同情共感阶段 四、再造与超越阶段 第三节 审美趣味的差异性与共同性7一、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及其表现 二、审美趣味的共同性及其表现 三、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审美判断的标准一、审美判断标准的历史生成 二、审美判断标准的主观性 三、审美判断标准的客观性 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审美判断的标准。难点: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理解审美判断的标准,掌握审美趣味的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关系。思考题:1.形成具体的审美欣赏关系,应当具备哪些主

12、客观条件?2.为什么美的欣赏需要社会化的感官?3.明确的审美态度何以是进入美的欣赏的前提条件?4.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层次?5.怎样理解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6.审美趣味的共同性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它与差异性的关系是怎样的?7.审美判断究竟有无标准?为什么?8.应当从哪些方面来把握审美标准?三、课程学时分配章 节 教学时数讲 课实 验上 机实践活动其他一导论3讲授二美的本质与根源6讲授三美的形态6讲授讨论四美的范畴6讲授五美感及其特征5讲授六美感的心理要素5讲授七审美欣赏与判断3讲授讨论合计34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平常学习以课堂讨论、论文写作为考核方式。课程学习结束进行书面闭卷考试,主要

13、考查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是美论和美感论内容,测评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其中知识性考查约占总分的 40%,能力性考查约占总分的60%。8五、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刘叔成等著美学基本原理 (第三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参考书目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安徽教育出版社,1979 年版2.宗白华美学散步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1 年版3.美学三书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年版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5.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年版六、大纲说明(1)本大纲设置的目的是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要训练培养学生的美学理论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审美问题的能力。(2)本大纲试图在对中西美学史作宏观把握的情况下,主要凸显美学学科的基本特点、规律、主要的概念、范畴、命题以及主要的美学批评方法等。(3)本大纲要求对一些美学重点、难点问题,通过中西比较、古今比较等方法,结合审美历史与现实,作有点有面、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根据需要选择一些论题开设讨论课、辩论课等授课形式,同时要求学生对一些经典美学论著多读熟读,夯实美学理论基础。七、制定人:乔东义 审定人:李 平 批准人:钱奇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