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2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2000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二 第 1 页 共 8 页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二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二 姓名: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30 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将成语补充完整。 (5 分)畸形( ) png 大( ) 淀粉( ) j 祀( ) ( )编三绝充 pi ( ) 花卉( ) 裨益( ) ch 形( ) 一视同( )2选择题(10 分) 为画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 (2 分)窗外有两株梧桐,三星期前,树上的叶子是还没有银元大的疏疏朗朗的几许红叶,如今已是密丛 丛一树肥大的绿叶了。玻璃上也映出一层暗绿色来。假使在盛暑烈日如火的时候,我坐的一个位

2、置真 是清凉仙境呢!梧桐两旁各有一行冬青树,_。 A. 好长时间园丁没有来修剪,已长得很高了。 B. 只怪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长得有些参差不齐了。 C. 感谢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长得很高了。 D. 因为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经长得很高了。 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 (2 分) 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 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C.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请选择恰当的一项:( ) (2 分)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

3、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 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表现诗人的反击艺术。 B表现诗人高雅风度。 C表现诗人宽宏大量。 D表现诗人自命清高。 符合题意的一组成语是( ) (2 分)啄木鸟要想吃到虫子,就应该飞到树上去,而它却飞到刚刚架好的电线杆上,其结果是永远吃不 到虫子,这正是A、粗心大意 见异思迁 B、并行不悖 徒劳无力C、碌碌无为 痴心妄想 D、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下列复句的类型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同自然界作斗争是要付出代价的,何况这次是跟浩翰的大洋打交道。(递进) 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转折

4、) C、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选择) D、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因果) 3名句填空。 (10 分)(1)千里之行, 。 (2) _ ,只欠东风。(3)读书破万卷,_。 (唐朝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5)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要经过许多磨练,其目的,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二 第 2 页 共 8 页“ , 。 ”(7)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山水花鸟的句子,各写一句。 (2 分)山: 水:花: 鸟:4文学常识填空

5、。 (3 分)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朝赵翼这首诗中, “李杜”指的是唐朝的 和 , “风骚”原来是指 里的 和 里的 。5语言运用(2 分)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 (2 分)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_。二、阅读理解。 (60 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词后问题。(5 分)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

6、项是( )(1 分)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B “西江月”是词的题目。C “惊”和“鸣”不是分别“鹊”和“蝉”的,而是说“鹊” “蝉” “惊” “鸣” 。D “见” ,读 jin,见到的意思。2词中以“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 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2 分)3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唤起了词人辛弃 疾的愉快心境。(2 分)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部分,完成后面题目。 (14 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 为身死而不受

7、,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 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加点词义相同的一项:(2 分) ( )所欲有甚于生者 呼尔而与之 A甚 B之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二 第 3 页 共 8 页是亦不可以已乎 行道之人弗受 C已 D道则久已病矣 得道者多助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 分)一箪食 于我何加焉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 3翻译下面句子:(3 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4文中举例论证时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2 分) 5联系全文,思考并回答下列

8、各题。 (5 分) 文中说的 “失其本心”中的“本心” ,指的是什么? 孟子认为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其本心”?“失其本心”以后会产生什么后果? “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二)比较阅读:(13 分)甲3000 年以前,在我国出现的刻有甲骨文的龟片和骨片,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正式的书籍,是在 2000 年前战国和秦汉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 简或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 5 寸至 2 尺长) ,然后削平表面,在上面 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 8 至 14 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 做“册” ,也

9、写作“策” 。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 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 120 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 3000 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 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 “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 “开卷有益” , “读 书破万卷” ,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乙我国古代书籍的装帧,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甲骨文龟策(同册

10、) ,是我国最古的书。我们从“册”字的象形,可以看到甲骨书的装帧形 态。 说文解字曰:“册,像其杠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二形。 ”殷虚出土的甲骨,有贯穿的,有套札 的,有叠放的,其中有 3 片、4 片、5 片的,都长短不齐,与“册”所象之形合。它是殷先民在甲骨 上穿孔,然后用一根绳子或皮带,一片一片缀编而成的。它是我国书籍装帧之始。 初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二 第 4 页 共 8 页继甲骨文之后出现了竹书,它是由若干支竹片组成。每片一般写 20 或 40 多字,最少的也有写 34 个的。写成之后,一片一片依次排列,然后用麻绳、皮绳或丝绳编连起来,谓之策(册) 。书成, 以最后一简为中轴,自左向右收卷

11、,卷成一束,用绳子捆紧。然后用一种柔软的丝织品如帛之类作褒 装起来。竹书的装帧,于此完成。 与竹书同时或稍后的还有木书。一块木板谓之版,版上写字谓之牍。一尺见方的牍谓之方。木书 多为官府文书、名册、布告、通信、图画之类。1959 年甘肃武威出土的仪礼就是一部木书。其 木片的两端,均经过刮削,平整、光滑而四面棱角分明。与居延发现的永元兵器薄及武威旱滩坡 出土的医简,都是用麻绳连成为一册, 汉书说司马相如有木简“为书一卷” ,称为“一卷” ,可证 木书的形态与竹书同。 春秋战国时代的丝织品布帛、缯、素等,写在这类丝织品上的书,统称帛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帛书,是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 3 号

12、西汉墓出土的,共 10 多种,12 万多字。出土时,大都叠成长 方形,装在一个长方形漆奁下层格子里,小部分压在一两卷竹卷下面。可见帛书除了“”的形 式,还有“”的形式,其装帧也更加精美。 1甲文在说明我国古代书籍的演变时,主要突出了它由_到_ 的特点。 (2 分) 2根据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乙文中画线句子的主语是_。 (2 分) 3汉语中以“卷”称书,甲文认为源于,乙文认为源于,因为这种书写成以后是“”的。 (3 分) 4甲乙两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两文所用的说明顺序是。 (4 分) 5联系甲文相应部分的内容,可知乙文末段中说明帛书形式的句子中两个引号里空缺的字应分别是和。 (2 分) (三)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13 分)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最初,人类以为只有自己才配有喜怒哀乐这样高级的情感。后来,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不少动物 也具有这样的情感。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其实也有喜怒哀乐。 所有植物都是喜好颜色的。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着良好的视觉,它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