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2000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教案(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导 论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中国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任务与意义。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历史主线,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和基本框架。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方法。一、本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本门课程的性质、本门课程的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2005 年 1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这一文件)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2007 年 1 月 11 日,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培训班的讲话中指出:“纲要”

2、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我们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因为,历史本来就具备以史鉴今,明治乱、知兴替,资政育人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向来就高度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政育人的功能。邓小平多次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强调青年人“要学点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他在1987 年 2 月 18 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

3、封建社会,中国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开始了国共合作,导致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的统治使中国继续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地位,在日本侵华期间大片国土沦为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中国继续贫穷下去。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

4、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泽民也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和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辛酸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了解我们民族,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极为重要;对于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极为重要;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必须指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

5、教育角度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因此,尽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从其科学体系来说,它首先是一门历史课。既然是一门历史课,它首先必须遵循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什么是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我们认为,历史科学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存真、求实,就是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就是写信史、讲信史。周恩来在谈到撰写文史资料的原则时提出,要“存真、求实”,他说:“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此话很对,真实性是历史科学的基础和生命。也只有给学生一部客观、真实的中国近现代史,才能真正发挥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2 2、本门课程的任务、本门课程的任务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什么内容呢?

6、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及其实施方案是这样规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本门课程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要帮助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必须性和正确性。所谓“两个了解”,就是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所谓国史、国情,就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这是构成“中国近现代史

7、纲要”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是本门课程的基本任务。具体的说,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第一,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入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争取民族复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第二,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了解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在指导思想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让位于马克思主义,在领导力量上由

8、资产阶级让位于工人阶级,在革命结局上由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的必由之路。第三,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运用和发展的历史,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认识。第四,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了解近代以来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从而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五,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了解近来以来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充分认识到,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中国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必须走向

9、世界,一个强大的中国,必定是一个开放的中国。所谓“三个选择”,就是帮助学生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充分认识这种选择的必然性与正确性。这是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出发点和本门课程所要达到的主要教学目的。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与主线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与主线贯穿中国近现代史始终的主题是什么呢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完成这两大历史

10、任务,归结到底,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创造了独步世界的农耕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曾是雄踞东方的强大国家。然而,当世界历史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以后,中国开始落伍。1840 年的鸦片战争,西方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始无前例地遭遇了亡国灭种的危机,从那以后,救亡图存,争取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奋斗的最大目标。1840 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争取中华民族的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中

11、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主题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中,通过四条基本历史线索得到展开:(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无耻掠夺,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和一切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所以,推翻外国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从鸦片战争到 20 世纪中叶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保卫社稷家园,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一部由中国摆脱封闭状

12、况,逐步融入世界的开放史。1840 年,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威逼之下踏入近代门槛,中国开始纳入到世界体系之中。与此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过程,近代中国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并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与世界发生越来越密切的关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综合国力日趋强大社会主义中国更以全面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

13、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通过革命才能得以实现的;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通过现代化,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的,离开了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近代以来,通过国家的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孜孜追求的梦想。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一百多年间,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而殚精竭虑,历尽艰辛,他们的努力却迭遇挫折,始终未能找到一条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除了障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国真正步入了现代化的正确轨道。近代以来中国现代

14、化的历史进程阐明了一个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现代化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民主政治的模式,在中国都曾经提出讨论过或者不同程度地实践过。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方案提出以前,没有一种民主政治的方案是符合中国情况,能够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西方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必然让位于人民民主主义,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15、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国家出路,争取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个基

16、本的思维定式是:向西方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但他们都没有找到能够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也不可能将中华民族引向复兴的正确道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推动着先进的中国人去思考救国的新路,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准备了适宜的思想土壤,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新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地套用这些原理,而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按照本国本民族的形式,来加以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并以独创性的理论发展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