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91533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名词解释 1、 “三突出”:“三突出”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 雄人物。 2、 “三红一创”:红日 (吴强) 、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 红旗谱 (梁斌) 、 创业史 (柳青) 。 3、干预文学:干预生活,体现独立思考,冲破写作禁区。 4、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 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

2、主 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 5、“朦胧诗朦胧诗“,是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现的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为代表的“新诗潮”。它最初以 民间文学双月刊今天为阵地,活跃于 80 年代初,解体于 1984 年。作为一种文学范式,朦胧诗成功地开创了 一个文学的时代,将意象艺术的长处推向极致;同样作为一种文学范式,高密度的意象损伤了诗歌原本拥有的活力 和流动感,使得这一诗歌范式无力继续。 6.新月派: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 1927 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 1926 年 春始,以北京的晨

3、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 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 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 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 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 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 1930 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

4、主 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 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 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8、现代派诗歌、现代派诗歌:30 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 为代表的 20 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 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 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 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

5、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 30 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 7、京派小说、京派小说: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到 30 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 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 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 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 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9、第二代诗群系指“文化大革命”后期崛起直到 80 年代中期的那些

6、诗人群。他们中间的代表人物是黄翔、食指 (郭路生)、芒克、北岛、江河、多多、杨炼、顾城、严力、舒婷等。这是在历史断裂后的文化荒漠和失血、失语的 诗歌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一群,沉重的历史重负、深重的民族灾难、日益枯竭的汉语诗境及诗人的生命感受力,还有 对黑暗历史和专制文化的怀疑及憎恶,迫使他们成为“迷惘的一代”人中“思索的一群”。受到台湾诗歌及西方纷 繁复杂的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文学流派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本世纪滥殇于整个西方文学界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立体主义、意象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唯美主义、存在主义、形式主义、新浪漫主义、荒 诞主义、未来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 10、归来

7、诗人:归来诗人:是指因 50 年代政治运动等原因,被迫离开诗坛,又因 70 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而重返诗坛的中 老年诗人。归来诗人由三类诗人组成。归来诗人的诗被称为“归来之歌”。归来之歌具有明显的自叙传色彩和反思 成分,思辩性和哲理性是其特色。 11、被称为“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的诗体。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 50 年代末期或 60 年代初,但作为一种有独立形态 的诗的体式,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1950 年石方禹的和平的最强音,1954 年邵燕祥的我爱我们的土地, 1955 年郭小川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的共七首的组诗,1956 年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是最初的一批有影响的 作品。 12、新辞赋体及

8、其特点:是 60 年代郭小川自创的一种诗歌形式,这一新颖的诗歌形式是在鉴赏古典诗词曲赋的基 础上形成的,主要借鉴楚辞汉赋 特点:a。句子长。又被称为长句体。长廊体,一行诗至少由两个以上 的短诗句构成,诗节的组合比较自由,由 2,3,4 行诗句构成,节与节之间的字数,句数,大体整齐,压韵 b 用铺陈排比的手法来表达 c 容量大,适宜于奔放情诗的抒发 13、 “楼梯式楼梯式”:又称“阶梯式”。为法国未来派诗人阿波里莱所首创,后为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改造为 俄语的“重音诗体”的排列形式,亦称“马派诗”。我国一些当代诗人最突出的为贺敬之曾采用这种诗体,并有所 改造。楼梯体的基本特点是:(1)在形式

9、上,把一个长句子依音韵疾徐轻重的变化,分成数行作楼梯(阶梯)状 排列,从而暗示读者哪里顿一下,哪里加强一些,哪里用一种什么调等。(2)气势大、容量大、句式长,适于描 绘宏伟的场面、抒发奔放的激情。(3)适于朗诵,有较强的鼓动力量,一般用来写政治抒情诗。14、“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是剧作家刘川对 1956 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 所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框框,而显示出某些特色。被称作“第四种剧本”的,主要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 、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此外,鲁彦周的归来、何求的新局长来到之前、王少燕的 葡萄烂了、李超的开会忙等剧作,因其相似的创作

10、倾向,也被看作是“第四种剧本”。突破“工农兵剧本” (“工人剧本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的斗争;农民剧本入社和不入社的斗争;部队剧本我军和敌人的军事斗 争”)的既定框架和公式。215、 “崛起的一代崛起的一代”主要指 70 年代末期以后涌现的年龄在 20 至 40 岁之间的年轻诗人。具体包括:延续五六 十年代诗歌主流“传统”的诗人,如雷抒雁、张学梦、叶延滨、杨牧;在“文革”中成长具有反叛和变革意味的 朦胧诗人,如食指、北岛、舒婷、顾城;80 年代以后出现的更年轻的诗人,如海子、骆一禾、西川等。 16、 “哀悼散文哀悼散文”重要作家作品 悼念领袖人物类:毛岸青和邵华的我爱韶山的红杜鹃、巴金的望着 总理

11、的遗像、何为的临江楼记、杜宣的刻骨铭心的教诲、廖承志的我的吊唁和回忆、曹靖华的小 米的回忆、陶斯亮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薛明向党和人民报告; 悼念在“文革”中受冤屈死的 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类:楼适夷痛悼傅雷、柯岩哭李季、丁宁幽燕诗魂、 17 “反思散文反思散文”重要作家作品巴金随想录、杨绛干校六记、丁玲“牛棚”小品、冰心怀念老舍先 生悼念林巧稚大夫悼丁玲、陈白尘云断梦忆 18、论语派论语派:现代文学流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论语於 1932 年 9 月 16 日 在上海创刊,林语堂主编。第 27 期起改由陶亢德主编。第 83 期起署郁达夫、邵洵美二人编辑。邵洵美实际负

12、责。 第 106 期起署“文字编读邵洵美”。第 110 期起,“文字编读”又增林达祖一人。1937 年 8 月 1 日出至第 117 期,因抗日战争爆发停刊。1946 年 12 月 1 日复刊为第 118 期,仍由邵洵美编,至 1949 年 5 月停刊,共出 177 期。其间林语堂又先后主办人世间(19341935)、宇宙风(19351947)两个刊物。 19:林语堂始办论语,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谈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对涉及“党派政治”的“载道派”。 论语初期文章尚多对国民党统治下黑暗社会的讽刺。鲁迅曾应邀投稿支持,意在争取并给以善意批评。至宇 宙风时期,林语堂则进一步提倡“以自我为中心,

13、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主张“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 取材”,自命为“性灵派”与“语录体”的继承者。至此,思想消极的一面更有所发展。 论语派提倡的“无所为的幽默小品文”,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 30 年代前期,实际起了麻痹人民群众、 导致青年逃避现实斗争的不良作用。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文学阵营对“论语派”主张进行了必要的批评和揭露。 现代诗派 20 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 1932 年 5 月施蛰存 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 20 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 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

14、一脉相承。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角度来看,现代诗派的诗美建构是对初期象征诗派象 征品格的继承与超越。他们善于借助感性对应物,用暗示象征的方式,在主客融会、双向同化的过程中超越客体的 表象世界,传达内心各种幽微难明的个人化情意。 从内容上看,现代派诗人追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 风格,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诗歌的主题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 和失落。这个主题在戴望舒诗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在诗歌技巧上,现代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 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但是,现代诗派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盲目照 搬,将

15、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仅是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将具有相对独 立性的意象单元和主体的人生感悟有机地融纳整合,形成诗歌的整体意象之美。 20、九叶诗派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 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 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 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1、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战时

16、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 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 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 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 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22、山药蛋派山药蛋派:上个世纪 40 年代初,山西作家赵树理坚持用大众化、通俗化的手法,写出了一批关注农村农民的 优秀作品,这些带着乡土味的“土得掉渣”的创作方法,被文学界称为一种流派“山药蛋派”,赵树理也因此 成为“山药蛋派”的鼻祖。 赵树理对文学的贡献,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