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教学的文本研读预设和生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06794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课堂教学的文本研读预设和生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谈课堂教学的文本研读预设和生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谈课堂教学的文本研读预设和生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谈课堂教学的文本研读预设和生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谈课堂教学的文本研读预设和生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课堂教学的文本研读预设和生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课堂教学的文本研读预设和生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谈课堂教学的文本研读预设和生成广西南丹县八圩乡中心小学 蓝天下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的有机统一体,共同存在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之中。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预设得越充分,生成也越精彩。由此可见,预设和生成不能割裂开来。因此,只有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有充满激情的言语和充满智慧的火花。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预设充分、生成精彩?大家都知道,文本是师生课堂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依据和载体,只有深入研读理解之后,才能进行充分的预设。什么样的预设才算是对文本的充分预设?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合理的教学流程、高质量问题的设置、引人入胜的切入点的选择等就是充分的

2、预设。对,这是充分的预设。可又不完全对,因为在我看来,充分的预设还应包括有效的方向性预设。何为方向性预设?简单地说,就是预设在课堂中,会从文本的哪个角度生成课堂的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方向性预设?1、研读文本,理解文本思想内容,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成长中的学生,因此要落实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教师,如果在研讯文本时,没有深入理解文本内容,2没有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出现背离文本价值取向的闹剧。有一位年轻的教师上王二小时,有一学生针对“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3、”发表看法时说:老师,你经常教育我们,不能说假话,因为说假话,撒慌是不对的,王二小给日本鬼子说的都是假话,所以我觉得王二小是个撒慌的孩子。这一“独特的见解”把这位老师惊得在讲台上足足愣了片刻。当老师者回过神来后,居然对该生的说法置之不理,既没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没有引导学生走出“王二小是个撒慌的孩子”这一歪曲价值取向的误区。虽然这位老师这么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可能自己从教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对新课程实践刚刚开始,对新课标的尺度把握不准。但归根结底还是对文本内容的价值取向没有把握准确。我曾多次对学生说:“学习语文就如同在草原上行车,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这里的方向就是文本的价值取向,学

4、生的一切发言都要在价值取向这个方向上才行。这个方向的把握者,是学生,而不是作为课堂教学者,引领者的老师。所以作为老师,在研读文本时,务必要读懂文本的思想内容,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2、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文本内容之间存在的联系,有的是显性的,有的则是隐性的。在研读文本时,我们都要理解透,这样不管课堂教学中出现怎么样的情况,教师都能举重若轻,得心应手。比如我上到穷人一文时,有个平时特调皮的学生突然问了我这样一个3问题:西蒙的老公是怎么死的?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好像与内容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研读了文本,就会觉得这个问题与文本内容存在极其紧密的关系。不是吗?

5、西蒙,桑娜是邻居,住在海边,自然西蒙的老公也应以打鱼为业,他的经历也应与渔夫无异吧,其家境应与桑娜的家境差不多吧?所以,当时我就组织学生去读描写渔夫出海打鱼的文字和描写桑娜一家生活贫困的文字。通过读议,学生得出了两种合情合理的说法:一是西蒙的老公出海打鱼遇上了风暴导致死亡;二是西蒙的老公生了病,因家穷无钱医治而死。如果我不是理解了西蒙一家与桑娜一家的内在联系,课堂上出现这个问题,我不但不知如何去处理,反而会处于被动难堪的境地。3、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有时候,课堂教学生成的资源是体现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如果对作者情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理解透了,把握准了,只要课堂

6、教学中有这方面的生成资源,就会使课堂精彩起来。比如我上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一文快要结束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作者会不会去掩埋小女孩的尸体呢?说真的,提出这个问题是很了不起的,既是这个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拓展性发掘,更是这个学生对作者同情穷苦大众的烤问。我在处理时,就按这样的思路组织学生读课文,并结合自己平时读作者其他的童话故事来讨论。结果当然是我的课堂因之而精彩,难题也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假如我在研读文本时,没有把握准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许会认为这个学4生是有意捣蛋而对此问题置之不理,或者将这个学生狠狠批评,然后草草结束全文的教学。如果真这样的话,那么这个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岂不是与我

7、擦肩而过了?4、研读文本,理解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知识我们知道,有些文本的内容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特别是科学类文本,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形。如果我们在研读文本时没有把相关的知识理解清楚,课堂中一定会出现让人难堪的情境,我曾经听了一节“品德与社会学科”乡级比赛课。老师上的是从古到今的交通这一内容。前半堂课上得真好。可后来谈到船这种交通工具时,老师让学生交流了船的种类。有一学生就铁船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为什么铁会沉到水里,而用铁做的船能浮在水面上?针对这问题,老师先让学生谈看法,谈来谈去,都没有抓到本质,后来一个学生说船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上浮在水面上。应当说这个学生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可对船受到的浮力

8、与铁受到的浮力的大小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这时老师试图把这个知识作些比较清楚的讲解。然而让老师都没想到的是,他怎么也讲不清楚。以此影响这堂课的后半部分上得那么真是好一个“冷”字了得。老师为什么失败了?是不是课前没有深入研读文本,没有把相关的知识理解清楚呢?5、研读文本,深入研究文本特殊标点符号与文本内容及人物情感的联系千万不要小看了文本中的标点符号,它不光是语气的一种停顿或者某种语气的表达,还能反应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活动、5思想感情等。因此,在研读文本时,一定要把特殊的标点符号与文本内联系起来,深入研究。一旦课堂上有些类生成资源,你就会让自己的课堂灵动起来。比如我在上六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9、” 一课时,有学生就“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中间的标点提出质疑:为什么中间是两个句号而不是逗号或者是顿号?这个问题显然是反应标点与文本中人物心情之间的联系的。如果引导学生去读描写巴迪受到母亲称赞后那种急于想得到父亲称赞的语句,你就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反之,你会觉得很难。要想使预设充分,生成精彩,光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读,显然还是不够的。因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是一群有血有肉,有特点的学生。所以,如果要想使课堂灵动起来,还得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其实现在提倡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反遇了研究学生,了解学情的重要性。研究学生,了解学情,应当包括学生的思想态度、价值倾向、学习习惯、质疑倾向、学习能力、已有知识等等。如果课前对学生研究不多,知之不多,那么课堂上就可能出现让教师难堪的生成。反之,如果对学生情况研究较透,在课堂教学中,就算出了“杨白劳是无赖,喜儿何该白了头发、黄世仁是大款”之类的惊人之语,教师也能举重若轻地将其化解,并把学生引入正确的价值倾向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