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4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290535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4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某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4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某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4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某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4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某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4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4(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某某年年高高考考地地理理热热点点专专题题复复习习4 4十三.成因问题总论:成因问题应从自然和认为原因-分析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1)、咸潮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气候) 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

2、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e、修建水库2)、赤潮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第 2 页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

3、c 影响海洋旅游业。3)、土壤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起伏和缓,岗洼相间);b气候-春秋季节干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蒸发量旺盛 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4)、土地荒漠化问题-沙尘暴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A、自然原因:a干旱-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b地表物质松散,c大风吹扬 d、鼠害、蝗害。B、人为原因:a过

4、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破坏植被)。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5)、水土流失问题第 3 页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植被-地表植被稀少;c、土壤-黄土土质疏松 ;d、地形-沟谷发育,坡陡。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增施有机肥,

5、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6)、水资源危机(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气候干旱、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缺泛蓄水工程全球变暖。人为原因-用水多,用水不合理。7)。问题地理的区域分布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西北的地理

6、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东北往往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江南往往也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而近海则往往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城市往往也是考环境保护问题-城市病是如何产生的.第 4 页十四.特征问题(1)地形(地貌)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个方面概括.(2)地表环境特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3)气候特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

7、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4).河流水文特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5).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6).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7)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的种类、资源的组合状况(8).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

8、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综合题解题: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第 5 页(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

9、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9)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10).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 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11)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

10、有利于国防安全。十五.中国地理专题1.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0N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第 6 页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0E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0E附近)。2.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参照地图册)。3.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4. 20*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

11、1;自然增长率为5.89,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城镇人口56212万人,占43.0%;乡村人口74544万人,占57.0%。人口密度为130人/平方千米。共有56个民族,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2%。我国人口 (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1)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2)人口增长: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3)、人口的再

12、生产类型:现代型-低出生率1.34、低死亡率0.64、低自然增长率0.7(20*年)。4)、人口问题:主要表现有:人口增长过快;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第 7 页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5.地形

13、: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各地形区的特点可从海拔高度、6、锋面雨带的移动:当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当地为梅雨季节;推到华北、东北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伏旱季节,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锋面雨带覆盖的地区看,各地的雨季是分别是:华南:5-9月,长江流域:6月中旬-7月上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7、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季节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冬季1月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0C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

14、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夏季7月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第 8 页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

15、温作用强,形成焚风;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8、中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主要的气候特征:大陆性季风气候显着、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9)、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松嫩三江北大仓,两江三湖居中央;成都平原西南望,珠江三角在南方;10)、主要古迹有北京故宫、万里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雍和宫、明十三陵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北山海关、清东陵定州开元塔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孔子故居河南少林寺龙门石窟

16、白马寺四川乐山大佛、杜甫草堂、武侯祠;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黄鹤楼、湖南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天心阁、岳阳楼、屈子祠;辽宁沈阳故宫、昭陵、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恒山悬空寺、晋祠重庆大足石刻云南大观楼江西腾王阁名胜主要有北京八达岭、颐和园、安徽黄山、九华山甘肃、麦积山、 广西桂林漓江、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趵突泉、 河北承德避署第 9 页山庄和外八庙、秦皇岛北戴河、江西庐山;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南京中山陵、秦淮河风光带、太湖风景区、湖南洞庭湖、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 四川峨眉山、九寨沟名胜风景区、黄龙名胜风景区、青城山-都江堰 云南大理、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三江并流、贵州黄果树瀑布、织金洞、浙江杭州西湖、普陀山 湖北及四川的长江三峡; 山西及陕西的黄河壶口瀑布等。11.铁路线铁路运输南北向铁路干线京哈-京广;京沪;京九;焦柳-柳湛线;宝成-成昆-南昆线除西藏外,其余省区均通铁路七个枢纽城市:北京、上海、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