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0525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一、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 (二)病证诊断能力 (三)确立治法的能力 来源:考试大网(四)选方与用药能力 (五)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 (六)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 (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孔最 2.列缺 3.少商 4.合谷 5.曲池 6.肩髃 7.迎香 8.地仓 9.下关 10.天枢 11.足三里 12.条口 13.丰隆 14.公孙 15.三阴交 16.地机 17.血海 18.神门 19.天宗 20.听宫

2、21.肺俞 22.膈俞 23.胃俞 24.肾俞 25.委中 26.秩边 27.承山 28.昆仑 29.至阴 30.太溪 31.照海 32.内关 33.大陵 34.外关 35.支沟 36.风池 37.阳陵泉 38.悬钟 39.行间 40.太冲 41.期门 42.命门 43.大椎 44.百会 45.水沟 46.中极 47.关元 48.气海 49.神阙 50.中脘 51.膻中 52.四神聪 53.夹脊 (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毫针刺法 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 3.其他针法操作 (1)三棱针法 (2)皮肤针叩刺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1)晕针 (2)滞针 (3)弯针 (

3、4)断针 (5)血肿 (6)皮肤灼伤(起泡) 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1)偏头痛 (2)中风 (3)呕吐 (4)痛经 (5)扭伤 (6)牙痛 (7)晕厥 (8)虚脱 (9)高热 (10)抽搐 (11)内脏绞痛 (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拔罐的吸附方法 2.拔罐方法 3.起罐方法 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 (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 法 2.一指禅推法 3.揉法 4.摩法 5.推法 6.按法 7.拿法 三、中医常见病证测试范围 1.感冒 2.咳嗽 3.哮病 4.喘证 5.肺痨 6.心悸 7.胸痹 8.不寐 9.胃痛 10.呕

4、吐 11.腹痛 12.泄泻 13.痢疾 14.便秘 15.胁痛 16.黄疸 17.头痛 18.眩晕 19.中风 20.水肿 21.淋证 22.郁证 23.血证 24.消渴 25.内伤发热 26.虚劳 27.痫证 28.中毒 29.痹证 30.腰痛 31.乳癖 32.肠痈 33.崩漏 34.痛经 35.绝经前后诸证 36.盆腔炎 37.胎漏、胎动不安 38.不孕症 39.肺炎喘嗽 40.小儿泄泻 41.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42.颈椎病 43.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西医临床技能测试范围 (一)内科体格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基本操作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外科洗手 2.戴无菌手套

5、 3.手术区消毒 来源:考试大4.穿脱隔离衣 5.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 6.伤口换药 7.脊椎骨折搬运 8.长骨骨折简易固定 9.心肺复苏术 10.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三)常用辅助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典型心肌梗死(3)心肌缺血 (4)过早搏动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心房颤动 2.X 线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肺气肿 (3)胸腔积液 (4)气胸 (5)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6)长骨骨折 3.实验室检查 (1)血、尿、大便常规 (2)红细胞沉降率 来源:考试大网(3)肝功能(ALT、AST、-GT) (4)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5)

6、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2 微球蛋白) (6)血糖 (7)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8)血清钾、钠、氯 (9)淀粉酶 (10)心肌酶(CK、LDH) (11)抗链球菌溶血素“O“ (12)甲胎蛋白 来源:考试大网(13)类风湿因子 (14)漏出液、渗出液 (四)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五)常用急诊急救知识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五、西医常见病种测试范围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3.慢性支气管炎 4.支气管哮喘 5.肺炎 6.肺结核 来源:考试大网7.心律失常 (1)室上性心动过速 (2)过早搏动 (3)心房颤动 8.高

7、血压病 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0.急性胃炎 11.慢性胃炎 12.消化性溃疡 13.溃疡性结肠炎 14.急性胰腺炎 15.细菌性痢疾 16.病毒性肝炎 http:/17.急性肾小球肾炎 18.慢性肾小球肾炎 19.肾病综合征 20.尿路感染 21.缺铁性贫血 22.再生障碍性贫血 2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4.糖尿病 25.类风湿关节炎 26.脑梗死 27.脑出血 28.癫痫 29.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http:/30.急性阑尾炎 31.急性胆道感染 32.乳腺囊性增生病 33.前列腺增生症 34.盆腔炎 3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6.围绝经期综合征 37.子宫内膜异位症 38

8、.小儿肺炎 39.小儿腹泻 来源:考试大40.流行性腮腺炎 41.颈椎病 42.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技能考试(一)考试基地基本要求承担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点,其下设的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标准除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卫生部令第4 号)第十八条规定外,还应符合:1.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个考站,具备实践技能考试实施条件,便于管理。2.醒目位置张贴考生须知和考站分布图等有关内容。3.设置考生候考区,方便考生等候参加考试。4.有符合条件的保密室,以存放试卷与其他保密资料。5.配备引导员,负责引导考生进入每个考站,维护考试秩序和纪律。(二)考试基地器材配置1.一般器械听诊器、台式血压计

9、(水银) 、温度计、叩诊锤、压舌板(一次性) 、手电筒、消毒手套、消毒器具、消毒液、消毒棉球(纱布) 、消毒棉签、液体石蜡、75%和 95%酒精棉球、2%碘酒棉球、消毒滑石粉、胶布、读片灯箱、检查床、硬板、担架、直尺、皮尺、镊子、大头针、屏风、污物桶等。2.专用设备和器械脉诊垫、毫针(0.5 寸、1.0 寸、1.5 寸、2.0 寸、2.5 寸)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大、中、小型号拔火罐;艾绒、艾条、火柴;推拿巾、绷带或三角巾、小夹板;手术衣、隔离衣;换药包、止血钳;吸痰器、吸痰管;穿刺包(腰穿、胸穿、骨穿、腹穿) ;导尿包、胃管;吸氧设备。3.符合操作要求的多用途医学教学模拟人。4.心电

10、图检查单、X 线片、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单等。5.实施考试所需的其他器材。随着考试手段的不断改进,将引进声光电模拟,以及微机人机对话等科学方法,须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三)考试实施1.考试内容(1)第一站:辨证论治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完成四诊摘要、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中医类证鉴别,提出中医、西医诊断依据、中医治法、方药(方名、药物剂量、煎服法等) 、中医调护内容或必要的诊疗计划内容。(2)第二站:基本操作体格检查(内科基本体格检查)中医基本操作西医基本操作(3)第三站:临床答辩病史采集临床问答(师承和确有专长考生要结合其专业进行)辅助检查临床判读2.考试方式(1)考生在

11、指定考试地点,随机分别抽取各站考试试题,分别完成各站考试;(2)第一站:考试为书面辨证论治;(3)第二站:考试系由考生相互进行体格检查和中医、西医基本操作;(4)第三站:现场答辩。3.考试时间与各站分数考试内容 考试时间 考试分数一 辨证论治 60 40二 体格检查 15 10中医操作 10西医操作 10三 病史采集 15 18临床答辩 12 分注: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为:1.中医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 、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2.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科目: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12、、药理学、针灸学考试题型中医类别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包括 A1 型题、A2 型题、B1 型题。A1 型题是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 型题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B1 型题是标准配伍题。(1)A 型题:又称最佳选择题或单项选择题。每道试题由一个题干(即问题)与 A、B、C、D、E 5 个备选答案(即选项)组成,题干在前,5 个备选答案在后。5 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择(即正确答案) ,其余 4 项为干扰答案。答题时,须按题干要求,从 5 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1 项作为正确答案。A 型题采用为 A1 型题、A2 型题2 种题型。A1 型题:题干以论述题形式出现,或为叙述式,或为否定式

13、。答题时,要求在 5 个备选答案中肯定或否定 1 项,作为正确答案。例 1.治疗下痢,属“通因通用”法的方剂是 答案:DA.葛根黄芩黄连汤B.大承气汤C.白头翁汤D.芍药汤E.黄连解毒汤A2 型题:以 1 个简要的病例作为题干,后面是与题干有关的A、B、C、D、E 5 个备选答案。答题时,要求从中选择 1 项作为正确答案。例 2.患者下痢不止,色暗不鲜,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小便短赤,舌苔淡白,脉沉迟。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答案:CA.白头翁汤B.木香槟榔丸C.桃花汤D.四神丸E.真人养脏汤(2)B 型题:又称配伍题,目前采用 B1 型题。B1 型题:每道试题由 A、B

14、、C、D、E 5 个备选答案与 2 个或 2 个以上的题干组成,5 个备选答案在前,题干在后。答题时,要求为每个题干选择 1 项作为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 1 次或 1 次以上;也可以 1 次也不选用。为了试卷的规范化及分数计算的统一性,命题时要求 B1 型题一律用 2 个题干。例 5.A.午后发热B.傍晚发热C.潮热骨蒸D.身热夜甚E.夜热早凉1.清骨散证的热型是 答案:C2.清营汤证的热型是 答案:D通过标准1999-2011 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线分数线:2011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87 分2010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84 分200

15、9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86 分2008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78 分2007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74 分2006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96 分2005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77 分2004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72 分2003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58 分2002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56 分2001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56 分2000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50 分1999 年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56 分资格取得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即具有了法律规定的中医医师行业的准入资格,其资格终身

16、有效。中医医师资格证书由卫生部统一印制,中医医师资格证书与其他类别的证书样式完全一致,在中国境内(除台港澳地区)的任何地方均合法有效。其取得分为两种途径:(一)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二)具有下列条件者,通过认定可以取得中医医师资格:1、1998 年 6 月 26 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取得中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2、1998 年 6 月 26 日前经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有效行医资格,并具备 25 年以上中医(民族医)临床工作经历的有效证据,年龄 55 岁以上,未取得中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实践技能考试考核合格的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民族医)从业人员;3、具有国家承认的中等以上医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以及医学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在医学影像科室工作,无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的医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认定,符合中医医师条件者;4、具有中国国籍,现在香港、澳门工作、生活者,认定中医医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