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90523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本文由 RRRSHPL 贡献ppt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3.3.1 分析设计法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利用各种典型的电路环节,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利用各种典型的电路环节, 直接设计控制电路。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简单, 直接设计控制电路。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求 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大量的控制电路, 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大量的控制电路,掌握多种典型电 路的设计资料,同时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 路的设计资

2、料,同时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在设计过 程中往往还要经过多次反复地修改、试验, 程中往往还要经过多次反复地修改、试验,才能使电 路符合设计的要求。即使这样, 路符合设计的要求。即使这样,设计出来的电路可能 不是最简,所用的电器及触头不一定最少, 不是最简,所用的电器及触头不一定最少,所得出的 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 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此方法无固定的设计程序,设计方法简单,容 此方法无固定的设计程序, 设计方法简单, 易为初学者掌握。 易为初学者掌握 。 当经验不足时或考虑不周时会影 响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响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3、。 分析设计法,由于是靠经验进行设计的, 分析设计法,由于是靠经验进行设计的,因而 灵活性很大, 初步设计出来的电路可能是几个 , 这 灵活性很大 , 初步设计出来的电路可能是几个, 时要加以比较分析, 甚至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时要加以比较分析 , 甚至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 才 能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能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 这种设计方法没有固 定模式, 定模式 , 通常先用一些典型电路环节拼凑起来实现 某些基本要求, 而后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逐步完善其 某些基本要求 , 功能,并加以适当的联锁与保护环节。 功能,并加以适当的联锁与保护环节。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

4、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前面已给出了基本的电气控制电路, 前面已给出了基本的电气控制电路 , 讨论了基 本的电气控制方法, 分析了常用的典型控制电路。 本的电气控制方法 , 分析了常用的典型控制电路 。 在此基础上, 在此基础上 , 通过下面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电气控 制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制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以龙门刨床( 或立车) 以龙门刨床 ( 或立车 ) 横梁升降自动控制电路 设计,说明分析设计法的设计过程。 这种机构无论 设计 , 说明分析设计法的设计过程 。 在机械传动或电力传动控制的设计中都有普遍意义, 在机械传动或电力传动控制的设计中都有普遍意义 , 在立式车床、 在立式

5、车床 、 摇臂钻床等设备中均采用类似的结构 和控制方法。 和控制方法。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1)横梁机构对电气控制系统提出的要求: )横梁机构对电气控制系统提出的要求: 横梁升降 M1,点动控制; 横梁升降 ,点动控制; 横梁夹紧与放松 M2; 横梁夹紧与放松 ; 横梁夹紧与横梁移动之间必须有一定的操作程 按上升( 下降) 移动按钮自动放松 自动放松横梁上 序 : 按上升 ( 下降 ) 移动按钮 自动放松 横梁上 下降) 到位后 松开按钮横梁自动夹紧 到位后松开按钮 横梁自动夹紧; 升(下降)到位后 松开按钮 横梁自动夹紧; 横梁升降具有上下行

6、程的限位保护; 横梁升降具有上下行程的限位保护; 横梁夹紧与横梁移动之间及正反向运动之间具 有必要的联锁。 有必要的联锁。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2)控制电路设计 ) 设计主电路 M1横梁移动电机, KMl,KM2 控制正反转 横梁移动电机, 横梁移动电机 , 控制正反转 M2横梁夹紧电机, KM3,KM4 控制正反转 横梁夹紧电机, 横梁夹紧电机 , 控制正反转 设计基本控制电路 4 个接触器 4 个线圈 个接触器 个线圈 2 只点动按钮 , 触头不够 只点动按钮,触头不够 只点动按钮 KA1 和 KA2 进行控制 。 根据生产 进行控制。 和

7、 进行控制 对控制系统所要求的操作程序可 以设计出图3-11 所示的草图。 所示的草图。 以设计出图 所示的草图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但它还不能实现在横 梁放松后才能自动升降, 梁放松后才能自动升降,也 不能在横梁夹紧后使夹紧电 机自动停止, 机自动停止,需要恰当地选 择控制过程中的变化参量来 实现上述自动控制要求。 实现上述自动控制要求。 选择控制参量、确定控制原则 选择控制参量、 反映横梁放松的参量, 反映横梁放松的参量 , 可以有行程参量和时间 参量。 由于行程参量更加直接反映放松程度, 参量 。 由于行程参量更加直接反映放松程度 , 因此

8、 采用行程开关进行控制。 采用行程开关进行控制。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SQ1横梁已经放松 横梁已经放松 KI 横梁已经夹紧,选用电流参量 横梁已经夹紧, 横梁已经夹紧 设计联锁保护环节 互锁KA1、KA2,M1 正反转; 、 正反转; 互锁 , 正反转 KM3、KM4,M1 正反转 、 , 正反转 顺序SQ1,实现横梁松开与移动的联锁保护。 顺序 ,实现横梁松开与移动的联锁保护。 限位保护SQ2、SQ3 分别实现上、下限位保护 、 分别实现上、 限位保护 分别实现上 短路保护FU 短路保护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

9、法及设计实例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 电路的完善和校核 控制电路初步设计完毕后, 控制电路初步设计完毕后 , 可能还有不合理的 地方, 应仔细校核。 例如, 地方 , 应仔细校核 。 例如 , 进一步简化以节省触头 节省电器间连接线等, 数 , 节省电器间连接线等 , 特别应该对照生产要求 再次分析设计电路是否逐条予以实现, 再次分析设计电路是否逐条予以实现 , 电路在误操 作时是否会产生事故。 作时是否会产生事故。 上述电路中, 如果按下 SBl 或 SB2 的时间很短 , 上述电路中 , 如果按下 或 KM4 的时间很短, 的时间很短 横梁放松

10、还未到位就已松开按下的按钮, 横梁放松还未到位就已松开按下的按钮 , 致使横梁 既不能继续放松又不能进行夹紧, 容易出现事故。 既不能继续放松又不能进行夹紧 , 容易出现事故 。 改进的方法是将 KM4 的辅助触头并联在 的辅助触头并联在 KA1,KA2 改进的方法是将 的辅助触头并联在 , 两端, 使横梁一旦放松, 就必然连续工作至放松到 两端 , 使横梁一旦放松 , 然后可靠地进入夹紧阶段。 位,然后可靠地进入夹紧阶段。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3.3.2 逻辑设计法逻辑设计法, 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 逻辑设计法 , 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 ,

11、利用逻 辑代数来分析、 设计电路的。 辑代数来分析 、 设计电路的 。 将执行元件需要的工 作信号以及主令电器的接通与断开状态看成逻辑变 量 , 并根据控制要求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逻辑函数 关系式表达, 关系式表达 , 再运用逻辑函数基本公式和运算规律 进行简化, 成为最简“ 关系式, 进行简化 , 成为最简 “ 与 、 或 ” 关系式 , 用这种方 法设计的电路比较合理, 法设计的电路比较合理 , 特别适合完成较复杂的生 产工艺所要求的控制电路。 产工艺所要求的控制电路 。 但是相对而言逻辑设计 法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法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

12、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逻辑电路有两种基本类型, 逻辑电路有两种基本类型 , 对应其设计方法也 各不相同。 一种是执行元件的输出状态, 各不相同 。 一种是执行元件的输出状态 , 只与同一 时刻控制元件的状态相关。 即输出量对输入量无影 时刻控制元件的状态相关 。 响 , 称为组合逻辑电路 , 其设计方法比较简单 , 可 称为组合逻辑电路, 其设计方法比较简单, 以作为经验设计法的辅助和补充, 以作为经验设计法的辅助和补充 , 用于简单控制电 路的设计, 或对某些局部电路进行简化, 路的设计 , 或对某些局部电路进行简化 , 进一步节 省并合理使用电器元件与触头。其设计步骤为: 省并合理使用电器元件

13、与触头。其设计步骤为: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列出控制元件与执行元件的动作状态表; 列出控制元件与执行元件的动作状态表; 根据状态表写出的逻辑代数式; 根据状态表写出的逻辑代数式; 利用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化简至最简“ 与或” 利用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化简至最简 “ 与或 ” 式; 根据简化了的逻辑式绘制控制电路。 根据简化了的逻辑式绘制控制电路。 另一类逻辑电路被称为时序逻辑电路, 另一类逻辑电路被称为时序逻辑电路,即输出 量通过反馈作用, 对输入状态产生影响。 量通过反馈作用 , 对输入状态产生影响 。 这种逻辑 电路设计要设置中间记忆元件( 如中间继

14、电器等) 电路设计要设置中间记忆元件 ( 如中间继电器等 ) , 记忆输入信号的变化, 记忆输入信号的变化 , 以达到各程序两两区分的目 的。其设计过程比较复杂,基本步骤如下: 其设计过程比较复杂,基本步骤如下: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根据拖动要求,先设计主电路, 根据拖动要求,先设计主电路,明确各电动 机 及 执 行 元 件 的 控 制 要 求 , 并 选 择 产 生 控 制 信号 ( 包括主令信号与检测信号) 的主令元件( 如按钮、 包括主令信号与检测信号 ) 的主令元件 ( 如按钮 、 控制开关、 主令控制器等) 和检测元件( 控制开关 、

15、主令控制器等 ) 和检测元件 ( 如行程开 关 、 压力继电器 、 速度继电器 、 过电流继电器等 ) 。 压力继电器、 速度继电器、 过电流继电器等) 根据工艺要求作出工作循环图, 根据工艺要求作出工作循环图,并列出主令 元件、 检测元件以及执行元件的状态表, 元件 、 检测元件以及执行元件的状态表 , 写出各状 态特征码( 一个以二进制数表示一组状态的代码) 态特征码 ( 一个以二进制数表示一组状态的代码 ) 。 为区分所有状态(重复特征码) 为区分所有状态(重复特征码)而增设必要 的中间记忆元件(中间继电器) 的中间记忆元件(中间继电器) 。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Y SH X3.3 电气原

16、理图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根据已区分的各种状态的特征码, 根据已区分的各种状态的特征码,写出各执 行元件( 输出) 与中间继电器、 行元件 ( 输出 ) 与中间继电器 、 主令元件及检测元 件(逻辑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式。 逻辑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式。 化简逻辑式,据此绘出相应控制电路。 化简逻辑式,据此绘出相应控制电路。 检查并完善设计电路。 检查并完善设计电路。 由于这种方法设计难度较大, 由于这种方法设计难度较大 , 整个设计过程较 复杂,还要涉及一些新概念, 在一般常规设计中, 复杂 , 还要涉及一些新概念 , 在一般常规设计中 , 很少单独采用。 其具体设计过程可参阅专门资料, 很少单独采用 。 其具体设计过程可参阅专门资料 , 这里不再作进一步介绍。 这里不再作进一步介绍。现代电气自动控制技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