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教案北宋的统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905180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8课教案北宋的统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8课教案北宋的统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8课教案北宋的统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8课教案北宋的统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8课教案北宋的统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8课教案北宋的统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8课教案北宋的统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七年级历史(下)教案教学单元第七单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 课时计划: 1 课题第 28 课北宋的统治教学内容北宋的建立与中央集权的强化、重文轻武的国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北宋的建立;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评价; 科举制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 人民的愿望。 (2)、北宋政府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唐末以来藩镇割 据的局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 积贫积弱的祸根。 (3)、北宋科举制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政权基础,也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 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影响的评价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课件教学过程备注1、导入: 教师设问: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归纳我国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史。 学生回答: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 课件展示:本课的课题2、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简介宋太祖。学生介绍北宋的建立过程。 课件展示: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事件及陈桥兵变地图 教师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 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

3、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束? 课件展示:北宋建国时期的地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北面, 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和西南面分布着南唐、 吴越、后 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政权,另外泉州、漳州也有一些小的割 据政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课件展示:板书: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 2 - 教师讲述:北宋建立后,并没有马上投入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先 花了三、四年时间解决内政,然后将统一全国提上日程。话说:“一 大雪之夜,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登宰相赵普之门,赵普见风雪之夜皇 帝亲临舍下必有大事呀,忙问。宋太祖说:我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

4、 他人家,故来见卿。 ”什么意思呀?各分裂割据政权的存在使赵匡胤 难以安睡,他要进行统一天下的军事行动。三人制定了方针。 教师设问:制定了什么方针呢? 学生齐答:(略) 课件展示:“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 教师设问:为什么实行“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 教师从北宋的北方有什么政权, 北宋的军事实力, 南方有什么优势引 导学生。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北宋的统治者认为, 当时北宋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 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 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 是物产丰富的地区, 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于是采取先南 后北的方针。学生概述统一的过程(略

5、) 教师设问:北宋是不是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课件展示:北宋完成南北统一后的版图。 据图分析北宋并没有完成全 国的统一 课件展示:板书: “注意: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 不是全国统一。所以,这一时期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教师讲述:刚刚我们讲过北宋建立之后, 没有马上投入统一全国的军 事行动,首先花了三、 四年时间解决内政, 而这个内政的解决为北宋 统一全国提供了保证。 教师设问:北宋主要解决的是什么内政呢? 学生回答:(略)课件展示:板书:“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教师设问: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必然性有哪些? 课件展示: A、材料:太祖 , 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

6、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 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 地,. 唐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 无它奇巧也,惟削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_司马光涑水纪闻 请回答: (1)据材料回答太祖向赵普提出什么问题? (2) 赵普认为兵革不息、苍生涂地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改变? 由材料结合当时的背景导出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一个必然性。 教师引导学生从北宋刚刚建立时的现状,赵匡胤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两 个方面分析其它的必然性 教师总结: 1、必然性 首先、唐朝后期藩镇

7、势力的扩张, 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 要结束这种- 3 - 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扩大势 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 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教师设问:宋初的统治者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材料中赵普告 诉了宋太祖应该怎么做。 再次利用 A、材料,导出北宋的统治者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课件再次展现 A、材料从赵普的话学生归纳出第一、 集中军权;第二、 集中行政权;第三、集中财政和司法权。 课件展示:“ 2、措施 (1)、集中军权A、解除禁军将领

8、兵权“杯酒释兵权” 请一位同学用生动的语言给大家讲述“杯酒释兵权” 的故事,教师引 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课件展示:“ B、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课件展示:“ C 、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 教师讲述:改组后禁军统领权归属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 军都指挥使。 简称“三衙”、 “三帅”。他们分统禁军, 互不统属。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课件展示:“ D 、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 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 教师讲述:枢密院调兵要奏禀皇上, 没有皇帝的命令, 任何人无权调 动军队。教师引导学生

9、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课件展示:“E、 实行更戍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无常兵,防止武将专权,使 将领不能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威信, 也不能使军队为将领所私有。 弊: 兵将分离,指挥不灵, 而军队又无法领会将领的作战意图,以致严重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教师讲述:下面请大家看两则材料,思考材料中的问题。 课件展示: B、材料: 材料一: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 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 则无内变。 材料二: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设问五:上述史料主要反映北宋在集中兵权方面的又采取了哪些措 施,采取这些措施所遵循的原则是

10、什么? 学生回答:(略) 课件展示:“ F、精壮之士入选禁军,禁军半数拱卫京师,另半数驻 守各地。实行“强干弱枝”、“内外形制”、“守内虚外”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可以有效制止内乱和外乱。弊:各地和边境地区军事 力量弱小,造成北宋军队不能有效地抵御辽、西夏等侵扰, 也无法应 付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 课件展示:“( 2)集中行政权- 4 - A、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 分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进一步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皇帝手 中。弊:中央权力过分分散,各部之间互不了解情况,运转不

11、灵,故 制定政策时往往脱离实际,政府效率低下。 课件展示:“B、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 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课件展示:“( 3)集中财权在各路设立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 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 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 弊: 造成地方贫困。 课件展示:“(4)集中司法权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 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设问:刚才我们把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所有的措施分析一下,措施 比较多,下面我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总结一下我

12、们学过哪些措施? 课件展示:(略) 教师讲述:措施我们分析好了, 那么怎样来评价这些措施呢?评价事 物一般都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也必须从两 个方面来考虑, 下面我给大家一段时间大家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北宋 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起到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和产生了哪些消极影 响,并举例说明北宋的哪些措施产生了这样的影响。 请学生代表发言:(略) 教师讲述:北宋通过一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此外,北宋时期科举 制度的发展也起到了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科 举制度发展的历史。课件展示:“三、科举制度的发展的表现” 教师设问:北宋的科举制度有了哪些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

13、回答:(略) 课件展示: C、材料防舞弊严格,有锁院制度,考官确定后,即锁 于贡院中,中断与外界联系。另有弥封。考后将试卷姓名、籍贯糊上 交判卷者,直至成绩公布后方拆封。誊录,防止写标记和暗号,由人 专抄。别试,对考官子弟专设,另派人监考、阅卷。权贵子弟往往多 复试一次,以判断有无利用职权提高成绩现象。 思考: 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有什么好处?通过这则材料加深 对北宋科举制度的理解。 教师设问:怎样评价北宋的科举制度的发展? 学生回答:(略)- 5 - 3、总结: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以后, 宋太祖吸取唐末五 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 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柄双刃剑,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 现象,也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 危机。4、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的表现”两分钟安全教育:上下楼梯靠右行,放学排队就餐注意安全,不要 拥挤在放学、 上学的路上, 特别注意交通安全。课间不要追逐打闹, 文明休息,礼貌让行。安全顺口溜牢记心中。在家注意用电、用煤、 用火等安全。教 学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