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介绍大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9031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蜜蜂介绍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蜜蜂介绍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蜜蜂介绍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蜜蜂介绍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蜜蜂介绍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蜜蜂介绍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蜜蜂介绍大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蜜蜂 英文名:Bee Honeybee昆虫纲膜翅目蜜蜂总科的通称。有产蜜价值并广泛饲养的主要是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以意大利蜂为代表) 和东方蜜蜂(Apis cerana)(以中华蜜蜂为代表) 。有前胸背板不达翅基 片,体被分枝或羽状毛,后足常特化为采集花粉的构造的蜂类。成虫体被绒毛,足或腹部具有 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口器嚼吸式,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全变态。全世界已知约1.5万 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 。有不少种类的产物或行为与医学(如蜂蜜、王浆)、农业( 如作物传粉 )、 工业( 如蜂蜡、蜂胶)有密切关系,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

2、亚目(Apocrita)昆虫,约有20,000种,包括众人熟悉的蜜蜂(蜜蜂 属Apis)和熊蜂(熊蜂属Bombus及拟熊蜂属Psithyrus),以及上千种类似黄蜂和苍蝇 的蜜蜂。成蜂体长约2公釐4公分(约0.081.6吋)。 蜜蜂与某些种的黄蜂近缘,两者在生物学上主要的差别在蜜蜂(除了寄生的蜜蜂外)以一种 花粉与花蜜的混合物餵养幼蜂,而黄蜂则以动物性食物或以昆虫和蜘蛛来餵养幼蜂。除了对食 物偏好的差异外,还有一些结构之差异,最基本的不同是黄蜂覆盖著无分支的毛发,而蜜蜂至 少有一些分支或羽毛状的毛发,花粉通常黏附其上。 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後者有时调制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

3、在采花粉 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 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工蜂负责所有筑巢及贮存食物的工作, 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结构组织以便於携带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 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之花粉。 蜜蜂的口部是花粉采集和携带的器具,似乎能适应各种不同种类的花。蜜蜂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它有发声器官,这个发生器官位于蜜蜂腹部的两个极其小的两 个黑色圆点。蜜蜂总科(Apo

4、idea)的大部分蜜蜂是独栖或非社会性的,如它们不住在一起,每一雌蜂造自 己的巢(通常在地底洞穴)及贮存粮食,这种蜜蜂没有阶级之分。一些独栖的蜜蜂在巢口筑烟囱 或角塔,也有一些在树上或细枝、竹子里筑巢。大部分独栖成蜂的寿命均不长。有些种的成蜂 一年里飞行的时间只有数周,而其余的时间则是以卵、幼体、蛹及幼蜂的形态留在巢室中。 独栖蜂供应幼体在封室时需要完全发育的所有食物。群居蜂如熊蜂与蜜蜂,则是采渐进式 的餵养幼体。关於社会性昆虫的生活环,参阅熊蜂(bumblebee)、蜜蜂(honeybee)各条。 蜜蜂总科共有8个科1. 分舌蜂科(Colletidae),是较原始的类群,黄蜂状,有5或6个亚

5、科, 约45属3,000种;2. 地花蜂科(Andrenidae),体型中等且独栖的地花蜂,包括一些寄生种;3. 集 蜂科(Halictidae, 地花蜂或打洞蜂),某些种会被汗液吸引,故又称汗蜂,最著名的汗蜂是 Dialictus zephyrus; 4. Oxaeidae科,一种体型大、飞行速度快的蜜蜂,构造类似地花蜂科的蜜蜂; 5. 准蜜蜂科(Melittidae),介於低等与高等间的一种过渡蜂;6. 切叶蜂科(Megachilidae, 切叶蜂、 泥匠蜂),以其精巧的筑巢结构而著名;7. Anthophoridae科(包括木匠蜂和布谷蜂),有3个亚科的大科,曾一度被认为是蜜蜂科的一个亚

6、科;8. 蜜蜂科(Apidae),包括熊蜂、挖地蜂或地花蜂。蜜蜂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它有发声器官,这个发生器官位于蜜蜂腹部的两个极其小的两 个黑色圆点。所谓的杀人蜂是介於非洲蜜蜂和欧洲蜜蜂亚种之间的一个杂交种。此种非洲化的蜜蜂 亚种於1957年在巴西培育一种适应热带气候且多产的杂交蜂时,意外逃出北飞,一年能飞约 320480公里(200300哩),1980年代飞至墨西哥,1990年飞抵德克萨斯州。如今广布美国西 南大部分地区,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内华达州南部,以及亚利桑那州全境。此外,在佛罗 里达州已发现一群数量逐渐增多的非洲化蜜蜂。咸信它们造成数百人死亡。这种非洲化蜜蜂的 体型较欧洲种小,

7、对植物的传粉作用也不大。虽然毒性不强,但对栖地受到威胁反应快,采群 攻,穷追不舍的时间较长,距离更远,需时甚久才能平息。【生活习性生活习性】蜂在巢室内产卵,幼虫在巢室中生活,营社会性生活的幼虫由工蜂喂食,营独栖性生活的 幼虫取食雌蜂贮存于巢室内的蜂粮,待蜂粮吃尽,幼虫成熟化蛹,羽化时破茧而出。家养蜜蜂 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 。 一般雄性出 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 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食性可分为3类 :多食性,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从 一定颜色的花上

8、(不限植物种类)采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中蜂。 寡食性,即自近缘科、 属的植物花上采食,如苜蓿准蜂。单食性,即仅自某一种植物或近缘种上采食,如矢车菊 花地蜂。蜜蜂各种类采访的花朵与口器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例如隧蜂科、地蜂科、分舌蜂科等 口器较短的种类采访蔷薇科、十字花科、伞形科、毛茛科开放的花朵;而切叶蜂科、条蜂科和 蜜蜂科的种类由于口器较长,则采访豆科、唇形科等具深花管的花朵。生活方式分为生活方式分为3种:种:社会性社会性 雌雄和职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雌性个 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较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 发育不全的雌蜂,

9、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意蜂和中蜂都是 社会性种类。此外还有熊蜂属、热带无刺蜂属、麦蜂属等。独栖性独栖性 蜜蜂类绝大多数为独栖性,即工蜂独自筑巢和采粉贮粮,它们没有“等级“的分化。 每一个巢室是开放的,内壁涂以蜡等防潮物质,室中储存足够的蜂粮。雌蜂在蜂粮上产卵,并 封闭巢室。幼虫在巢内取食蜂粮。属于此类的大多是野生种类,例如分舌蜂科、地蜂科、隧蜂 科、准蜂科、切叶蜂和条蜂科。寄生性。雌蜂不筑巢,在寄主的巢内产卵。幼龄幼虫一般具有大的头和上颚,用以破坏寄 主的卵或幼龄幼虫。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地点、时间和巢的结构多样。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根据筑巢的地点和巢

10、的质地,可分为以下几类:营社会性生活的种类以自身分泌的蜡作脾, 如蜜蜂属、无刺蜂属、麦蜂属等。巢室为六角形。在土中筑巢的种类最多,巢室内部涂以 蜡和唾液的混合物,以保持巢室内的湿度。利用植物组织筑巢的更为多样,例如切叶蜂属 可把植物叶片卷成筒状成为巢室,置放于自然空洞中;黄斑蜂属利用植物茸毛在茎上作成疣状 的巢;芦蜂属和叶舌蜂属在枯死的植物茎干内筑巢;熊蜂属的一些种类在树林的枯枝落叶下营 巢;木蜂属在木材中钻孔为巢,等等。其他如石蜂属利用唾液将小砂石粘连成巢,壁蜂属 在蛞蝓壳内筑巢等等。蜂巢一般是零星分散的,但也有同一种蜜蜂多年集中于一个地点筑巢,从而形成巢群。例 如,毛足蜂属的巢口数可达几十

11、个甚至达几百个。【地理分布地理分布】蜜蜂类的地理分布取决于蜜源植物的分布。全世界均有分布,而以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 不同亚科或属的分布有一定局限性,例如蜜蜂科的熊蜂以北温带为主,可延伸到北极地区,而 在热带地区则无分布记录。短舌蜂科分布于澳大利亚;蜜蜂科木蜂族的突眼木蜂亚属只分布于 中亚;蜜蜂科的无刺蜂属则分布于热带。不同景观均有蜜蜂分布,大多数栖居在草原、森林、 河谷、山地和荒漠。各景观带均有代表属或种,例如地熊蜂为森林草原种,拟地蜂属为典型的 草原属,准蜂属以草原种居多。 【分类与进化分类与进化】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已大量发现。它的出现与白垩纪晚期显花植 物的繁盛密切

12、相关。在分类上,蜜蜂总科与泥蜂总科接近,其祖先可能起源于泥蜂总科的一支 。但因食性不 同 ,形态特征也趋向分化。蜜蜂的进化特点是:嚼吸式口器,采粉器官形成,体毛分枝;成、 幼期均吃花蜜和花粉;群体和社会性生活方式出现;多态型和总科内寄生性的出现等。在昆虫纲中,蜜蜂属于高级进化的类群。社会性生活方式的出现, “语言”信息的传递,通 过“舞蹈”动作辨认蜂巢的方法,以及巢的不同结构等。 【经济意义经济意义】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通常广泛指的是生产用蜂种: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 它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产量可增加几倍至20倍。蜂蜜是 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

13、牛奶”的美称;蜂花粉被人们誉为“微型营养库”,蜂王浆更是 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蜂毒 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效;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 个变态过程。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 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 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工蜂喂以花粉、蜂蜜21天后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 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未受精卵,24天后发育成雄蜂。当这个群体

14、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 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 16天后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老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 去另成立新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在 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 而损失蜂群的生产力。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所有的 蜜蜂都以花粉

15、和花蜜为食,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访1100-1446朵花才能获 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间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一生只 能为人类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进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转化酶, 蔗糖的转化就从此开始,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来蒸发水份,加速转化和浓缩直至蜂蜜 完全成熟为止。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围内,它们收集花 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还会将花蜜和花粉传送到特定的地方,这要通过跳特殊而严格的舞蹈 而获得。他们的职责包括酿蜜,做蜡状蜂房的巢室,这些都是为食物存储和幼虫居住,还有照 顾蜜蜂和

16、蜂王,守扩蜂巢。蜜蜂是一个多年生群体,将会不断地有新蜂王被抚养起来,老蜂王 然后和一群工蜂离开蜂房到别的地方重建一个家。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 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 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 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 蜂群中多余的懒汉。日子久了,众工峰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 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由此看来,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养 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工蜂是最勤劳 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除采粉、酿蜜外,筑巢、 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 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