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栽培技术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89025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棚草莓栽培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棚草莓栽培技术大棚草莓栽培技术大棚草莓栽培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设施农业的兴起,我市的草莓生产也由原来的露地栽培发展为塑料大棚栽培,每亩的经济收入也由露地栽培的三千余元,上升到大棚栽培的一万余元。目前我市大棚草莓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现有面积 200 余亩,预计产值可达200 余万元。产地主要集中在紫水乡阔滩和板桥乡枉溪桥两个草莓专业村。 大棚草莓栽培优势明显:一是草莓种植时间早、结果早,生产周期短,见效快。九月定植,十一月结果,到第二年五月结束。不仅丰富了冬春果品市场的花色品种,而且时逢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市场需求旺,产品售价高。二是草莓栽培容易,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产量高

2、,收益好,适合我市进行农田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要求。 草莓大棚栽培的技术要点 一、做好规范化定植。 施足基肥。选择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水性能良好的田块,利用经数月堆放腐熟并盖农膜受太阳能高温杀菌处理的猪、羊、免、鸡粪等有机肥,并加适量的化肥施入大田。每亩施肥量为有机肥 400 公斤,菜籽饼 150 公斤,复合肥(含硫)50 公斤,尿素 10 公斤。施肥后灌水精耕细作,把肥充分拌入土壤,待田水自然落干后再整畦做垄。垄畦做好后,喷施除草剂。 土壤消毒。用绿享一号加敌百虫,进行一次土地消毒杀虫工作,以减少土地病虫害的发生。 定植。大棚栽培的定植时间,应根据顶花芽分化程度来确定

3、,通过镜检,顶花芽分化率达 50%时即可定植。在生产实践中,如果短缩茎出现明显弓背,叶片基部叶柄上出现了耳叶,这时候就达到了花芽分化。根据气候条件,临安市每年的定植时间均在 9 月中下旬。6 米宽标准大棚,栽种 8 行,株距 20-25 厘米。东西向双行栽种,亩栽 6000-8000 株。种植时将苗根颈弓背朝向沟边,并要求将根系剪去一半,否则会引起苗木本身旺长,开花数量增多,导致果形变小。种植深度要求苗木芯子茎部与土壤表面齐平,做到浅不露根,深不埋心。定植后立即浇一次定苗水,以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时浇水,以利成活返青。成活后适时复膜,10 月中下旬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搭棚扣膜。 二、植株管理 草莓

4、苗木定植到长出花蕾止,一般要求保留 5-6 片叶并保留一芽,对过多老叶及子芽、腋芽要及时摘除,开花结果后摘除茎部变黄的老叶、枯叶,及时摘除匍匐茎,以减少消耗。除去小分枝及弱小果。一般每花序梗留果 7-9 个,以增大果实,提高品质。 三、大棚管理草莓温湿度控制 草莓生长最适温度是 20-28 度,36以上高温与 5 度以下低温对草莓生长都不利。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 25-28之间,不要超过 30度,晚上以 7 度为宜。初花期保持 25 度,成花期掌握在 23 度。十二月下旬到一月底之间,棚温低于 5 度时,应在大棚内设小拱棚复扣膜,极端低温时应采用三层膜保温。棚内湿度开花前控制在 80%以下,开花

5、至果实膨大控制在 60%为宜。为防止高温高湿发病,利用中午前后进行通风换气。到翌年 4 月份,气温明显回升可拆除大棚两边的围膜,加大通风量,起到降温降湿作用,延长果实的生产期。 四、花期放蜂 草莓虽然能自花授粉结果,但在大棚内缺少传播昆虫,会因此出现授粉不良和畸形果。采用放蜂辅助异花授粉,对改善品质,增加产量效果明显。放蜂应在初花期进行,花期不喷洒药剂,以免影响授粉产生畸形果。并适当疏花疏果,做到去高留低,去弱留强。 五、肥水管理 大棚草莓由于底肥足,且大部分为有机肥,因此,追肥用量较少。但根据草莓生长情况及时补充磷钾肥及多元微量元素仍不能忽视。草莓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求充足的水分,开花期土壤水

6、分可稍干些,在草莓生长旺盛期和浆果膨大期需水就较多。灌水可结合施肥进行,将肥溶于水中配成 1000 倍左右溶液施用。在土壤湿度大不必灌水时,可将肥液直接通过管道施入土壤,在土壤干燥时,可将肥料稀释到 4000 倍,也采用管道灌水的方法,既省工又方便。第二年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生产速度加快,为避免草莓果实酸化,应增施钾肥,每亩施 0.3%硫酸钾 5 公斤左右。 六、病虫防治 随着我市草莓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以及种植年份增加,病虫为害程度也随之增加,新病虫害品种也不断出现。主要病虫有蚜虫、叶螨、灰霉病、白粉病及芽枯病等。对蚜虫、红蜘蛛可 20%增效杀灭菊酯,40%乐果 1500 倍。灰霉病在高温高

7、湿以及草莓生长旺盛期最易发生,可用 50%速克灵 800 倍防治,效果很好。对目前部分草莓种植区发生的芽枯病,应采用摘老叶、通风透光,每隔一周喷一次 1000 倍多氧毒素剂或 600 倍敌菌丹水溶液。 根据我市草莓发展情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应值得注意:一是不能在同一田块连续种植 3-5 年。如在同一田块多年连续种植,草莓所需大量的多元微量元素就会缺乏,而导致产量不高,品质下降。二是所种植的草莓由于没有进行提纯复壮,品种特性会退化,必需进行提纯复壮或引种优新品种。三是在大棚栽培上,应大力推广二氢化碳气肥使用。因在大棚内施放二氧化碳气肥,可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此项措施可使草莓提前 8-10 天采收,

8、提高草莓果实品质,产量可增 10%以上,达到增产增收效果。四是大力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目前我国从美国、荷兰、日本引进了大量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休眠浅、上市早、产量高,亩产在 3000 公斤以上,单果大,品质好,耐贮运。如美国大将军平均单重 58 克,最大单果重 122 克。又如荷兰的美香莎平均单果重 47.4 克,最大单果在 102克等等。 一、生物学特性1温度 草莓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喜欢温暖、冷凉,耐寒不耐热。其地上部 5即可开始萌芽生长,生长适宜温度为 15-25,10以下和 30以上生长均受抑制。生长期间遇-7低温易受冻,-10植株会被冻死。但在冬季休眠期,根系能耐-8低温

9、,休眠芽能耐-10-15低温。草莓的根系在 10 厘米地温 2即开始活动,10时生理活动开始活跃,生长适宜温度为 15-23,最高温度为 36。据研究,土壤温度与草莓的成熟期和产量有密切关系。大棚草莓土壤温度在 10-25时,温度越低前期产量越低,但总产量高,而且果实大;反之温度高,前期产量高,但总产量低,果实也小。2光照 草莓喜光,又比较耐阴,故适于设施栽培。就光照强度而言,比一般喜光蔬菜要低得多,因此,草莓可在幼年果园中间作。草莓不同生育时期对日照长度要求不同。旺盛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适宜的日照长度为 12 小时-15 小时。花芽分化则需 10 小时-12 小时以下的短日照。诱导草莓休眠也

10、要 10 小时以下短日照,而长日照是打破草莓休眠的条件之一,这在设施栽培中有重要指导意义。3水分 草莓的根属须根系,而且在土壤中分布极浅,主要根群在 20 厘米表层土内,吸收能力较差。草莓叶面积大,质地柔软,果实又为浆果,故需水量大。草莓在水分管理上要掌握“小水勤浇”和切忌大水漫灌的原则,否则极易造成“沤根”死秧,或诱发病害而烂果,一般应掌握土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草莓定植以后随生长需水量不断增加,由开花至果实膨大期需水量多,必须保证及时供水,使土壤含水量至 80为宜。但至采收期又要适当控水,以提高果实质量。日光温室内空气湿度很高。特别是早晨未放风前,空气相对湿度可高达 100。湿度过大,极易诱

11、发病害,因此必须注意排湿。开花期草莓对空气湿度反应最敏感,要求湿度在 40-60为宜,最大不超过 85,以有利于开花后的授粉受精。4土壤及营养 草莓根系浅,吸收能力弱,同时又是喜水、喜肥作物,建园时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沙质壤土,过沙、过黏的土壤均不适宜。土壤 pH 值以55-65 为宜,有机质含量在 2以上为好。研究表明,草莓吸收氮、钾肥最多,磷、钙和镁次之。开花结果期是需养分最多的时期,果实膨大前营养生长为主,以吸收氮、钾为主;随着果实的膨大和采收,则以吸收磷、钾为主,并极易出现缺乏状态。因此,开花结果期一定要保证养分的及时供应,否则极易造成植株早衰和结果不正常

12、。据日本的资料,促成和半促成栽培条件下,每 1000 平方米(15 亩)草莓对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 16 千克-20 千克、7千克-9 千克、20 千克-25 千克,可供施肥时参考。草莓根系耐肥力弱,施用化学肥料过多或不当,易造成生理障碍或“烧根” ,故应以施用有机肥为主。从草莓生长规律来看,大量的营养生长和花芽分化都在秋季,冬前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温室栽培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草莓定植时,施用足量优质的有机肥,是获得丰产的关键之一。5花芽分化与发育 所谓花芽分化,就是草莓生长至秋季,在低温、短日照影响下,草莓新茎顶部的生长点,由分化叶芽向分化花芽的转变。草莓秧苗定植后,经前期的旺盛营养生长,

13、积累了大量营养物质之后,随外界温度降低至 23以下,日照长度在 12小时以下时,经 10 天-15 天,植株就开始花芽分化。其最适宜的温度是 10-17和 10 小时的短日照,此时只要 9 天即可花芽分化。在较低的温度下,如 5-10时,不论日照长短,均可分化花芽;在较高的温度下,如 25以上时,无论日照长短,均不能分化花芽。由此可见,草莓的花芽分化是以低温诱导为主的。花芽分化开始以后,至形成完整饱满的花芽之前,还要经过不同阶段的发育时期,花芽分化与花芽发育要求条件正好相反,诱导花芽分化需低温、短日照,而花芽分化后的发育则需高温、长日照。花芽的分化和发育还与植株本身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如果临近

14、花芽分化前,植株表现吸氮过多,叶色浓绿,生长过旺或徒长,就会推迟花芽分化期,而花芽一经分化,进入发育期,则表现凡营养条件好、生长健壮的植株,形成饱满的花芽多,而且开花结果也早,易获早熟丰产。了解上述规律便可人为调节花芽分化的早晚,为栽培服务。如在促成栽培中,需要早扣棚,早开花结果,提高早期产量,就要促进花芽分化,可采取对秧苗的低温、短日照处理,高山或冷地育苗,秧苗移植或断根,摘除老叶或花芽分化前控制肥水等。在河北省,草莓花芽分化的时期为 9 月下旬-10 月上旬。6休眠 草莓生长至深秋,花芽分化之后,气温降至 5以下及短日照条件下,便进入休眠状态。草莓一旦进入休眠期,就必须满足其要求的足够的低

15、温时间。如果在休眠期扣棚保温,并给予适宜的生长条件,草莓也不会正常地生长和结果,表现为叶片、花、果实变小,叶柄和花枝缩短,整个植株呈矮化状态,会造成严重减产。品种不同,休眠要求的低温时间(用 5以下的累积时间表示)有很大差异,可分为:休眠浅的暖地早熟品种如春香、秋香、丰香、女峰等,5以下低温需 50 小时-100 小时;休眠中等的,多属中熟品种,如宝交早生,需 400 小时-500 小时;休眠深的寒地晚熟品种,如全明星、哈尼、达赛莱克特等,需 600 小时-700 小时。掌握草莓休眠特性,对指导其设施栽培有重要意义。日光温室栽培中,切勿在休眠期扣棚保温,而是在其休眠前(促成栽培)或解除休眠后(

16、半促成栽培)保温才能正常生长和结果。人工防止植株进入休眠或提前打破休眠时,可采用给予高温、长日照、赤霉素处理等措施。二、栽培形式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栽培草莓的形式,基本有两种,即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1促成栽培 促成栽培是在自然条件下,草莓已分化花芽,但尚未进入休眠以前开始扣棚保温的一种栽培形式。即选用休眠浅的品种,在其尚未进入休眠以前,尽早保温,并采取给予高温、赤霉索处理或人工补光等措施,以防止植株进入休眠,便可在适宜的室温下正常地生长、开花和结果。这种栽培形式,在周年供应中,结果上市最早,故人称特早熟栽培,其第一茬采果期为 12 月-翌年2 月,第二茬采果期为 3 月-5 月。2半促成栽培 这种栽培形式是植株在秋季自然条件下,完成花芽分化以后,使其继续接受 5以下的低温影响进入休眠、当植株基本通过休眠期,便开始扣棚保温,并采取给予高温、赤霉素处理或人工补光等打破休眠的措施,草莓便可以正常生长、开花和结果。这种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