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葬文化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88144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丧葬文化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丧葬文化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丧葬文化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丧葬文化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丧葬文化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丧葬文化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丧葬文化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祭奠:与逝者最后的告别祭奠:与逝者最后的告别-安庆市宿松县洲头村丧葬礼仪的民俗文化解读安庆市宿松县洲头村丧葬礼仪的民俗文化解读关键词:关键词:丧葬礼仪 治丧 孝悌 血缘与等级 因果报应 敬畏 摘要:摘要:伴随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不仅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风俗传统的巨大改变。 作为民俗的一个重要方面,某些传统丧葬礼仪的改变和消失是不可避免的。本文谨通过对 当下的丧葬礼仪的纪录与分析,力求揭示出一些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信仰,并通过对其 详细的分析与解读,提升自身的文化分析与批判能力。丧葬活动的主要仪式:丧葬活动的主要仪式:当地的丧葬礼仪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报丧,包括亡者生前的准备直至灵堂完

2、成前;治 丧,即从灵堂准备好之后到亡者入土为安之后;守孝,即亡者入土以后亲属所进行的悼念 活动。其实严格的说,从人死后的那一刻开始,亲属所进行的善后活动都应该算是治丧, 这就与个人做的阶段划分有了重叠,将其划入报丧阶段是因为治丧是一个系统、繁杂而又 理性的活动,需要专门的场地,所以在那之前的一段准备时间包括心理调整和各项事 宜的准备,不论其长短,只要在灵堂未准备好之前,都将其划分为报丧阶段。一、报丧:一、报丧:一、生前为死后所做的准备一、生前为死后所做的准备 不论在哪,谈到死都是一个比较忌讳的话题,但是当地的老人却不时这样的,只要是 上了年纪的老人,对生死都看得开,不但没有这些忌讳,反倒是在聊

3、家常的时候还会偶尔 相互讨论,并且早造得自己或是要求子女为自己做些准备至少要买口棺材(当地叫寿 材) 。如果一个老人在六七十岁的时候,子女还没有为其准备好寿材,即使老人嘴上不说, 心里也会不踏实。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心理:子女都是希望长辈长命百岁,并不想早早的就 为老人的后事做些准备,但是老人虽无多大奢求,却希望早日准备好一口寿材,免得临了 的时候事发仓促,走得不安心。我的奶奶今年七十九岁,身体还算健康,加上早已不用为 后辈操心,生活过得比较安逸,但是早在好几年前就让父亲准备了一口寿材。中年人并不 那么愿意过早的为父母准备好,一是之前说的希望长辈长命百岁的心理,二是将一口棺材 放在家里不说占地方,

4、就是那么一口黑漆漆的棺材放着,也不是算命好东西,说不定还会 吓到小孩子的。所以那口奶奶捞到了好久才准备好的寿材至今还放在大伯家已经没人住的 老房子里,我上高中回家的时候奶奶偶尔还会去看看。当地的棺材是杉木打造的,长约两 米,高约一米五,宽一米多,买回去的时候还需要用石膏把缝隙涂上,当地叫作刮灰,然 后再涂上防腐漆、防水漆,如是几次。然后再涂上黑漆。准备好寿材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 的,老人的要求也大抵只有如此。如果是大家族或者很有钱的人家,也会在很早之前就为 老人选择好墓地,这在当地并不多见。一般是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的生产队划分,每 个或每几个生产队一块公共墓地,老人去世后都是埋葬在那的,所以

5、并不需要刻意去挑选, 如今,因为墓地面积有限,现在有的老人因为没有墓地而被葬在自家的土地上。但是无论 墓地多么紧张,火葬在当地都是极受排斥的,我没有听到过有当地的去世的老人被送到县 城火葬的。二、老人去世后的报丧二、老人去世后的报丧2农村在很多人的眼中可能是落后和信息闭塞的代名词,但是在农村的小圈子里,它的 信息传递却非常迅速,比如上午有哪位老人过世了,晚上的时候全村都会知道。这里面除 了家属的通知,还有很多是靠邻里之间的聊天来传播的,农村的慢节奏生活导致无论好事 还是坏事都能很快地传播开来,最常见的就是比如某人要去哪家串下门,由于村子就那么 大,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走路,那么一路招呼打下来,什么

6、事都会知道一些,发丧的传播也 就是因此才被全村知道。当老人去世后,家属只会通知还未收到噩耗的亲人,当周围的邻 居串门的时候知道老人去世的消息后,会跟别的邻居说,因为治丧的过程中需要别人的帮 忙,早点知道也好有个准备。通知完亲友后,就是为亡者沐浴更衣了。这要么由亡者的子 女或非常亲密的亲属来做,要么就是请村里面经常做这些事的人来给亡者沐浴更衣。两种 情况都很十分普遍,也没有谁会觉得让别人来给亡者沐浴更衣就是不孝顺。给亡者穿衣也 没有以前那么讲究了,穿套庄重的新衣就行。在以前,给亡者穿的衣服为上七(件)下五 (件) ,还要用一幅三尺六寸长的蓝布盖住,布端还要剪出两个眼孔。沐浴更衣好了以后才 能入殓

7、。在这期间,亲属会自发的组织起一个松散的治丧组织,然后安排灵堂、丧饰、祭 品、吊丧等等事项。在这里面,最讲究的要数丧饰和灵堂了。 丧饰丧饰 孝衣:亡者的儿、孙、媳、女、婿、外孙等在治丧期间,都要穿着孝衣,均为白布缝 制。男性为大襟长衫,女性为大襟短衫,下系孝裙,下摆均为毛边,其余为滚边,均无纽 扣,需系带。 孝鞋:所谓孝鞋,即在平时所穿的布鞋之上蒙上一层白布。子媳的鞋面需全部蒙上, 若还有父亲或母亲在世,则还要在鞋后跟处留一缺口。其余人与亡者关系近则多蒙,关系 少则少蒙所蒙白布要任其破损,绝不可人为撕破。 胸饰与头饰:亡者的儿子、媳妇和女儿,要用一股白线系在胸前,女儿和媳妇还要用 白线扎在头发

8、上,儿子要在其帽子上缝一白布十字。出殡和做法事的时候,孝子要头戴麻 冠,上系两个麻球,脚穿草鞋,遇到冷天可将其系在腰间,所有参加丧事活动的人,都要 头盖白布。 灵堂的布置灵堂的布置 根据亡者的家庭经济情况或简朴或奢华,但是最基本的还是必须要的。一般都是在家 里的正对大门的客厅布置。大致如下:棺木摆放在客厅中央,棺前摆一个灵桌,上供三牲, 水果、一碗生米,米上插上燃香。灵桌前还要摆上三碗半生不熟的饭,当地叫“硬脚管饭” , 也叫“倒头饭” 。这三碗饭要一直摆到死者出殡之日才能处理,处理的方法是:一部分炒熟, 磨制成粉分给家人吃,特别是小孩子吃,说是吃了可以消灾驱邪。另一部分要留作“烧灵” 时用,

9、到时等灵屋烧起来后,要把它往火堆里抛洒,说是即给孤魂野鬼吃,也给那些前来 为死者搬运灵屋的轿夫、挑夫吃,让它们吃了好为死者的亡魂出力。在棺与桌之间要挂白 布帘,称为“寿幛”或“孝幛” 。孝幛上书贴一个大“奠”字。灵桌下放一个小凳,凳子上 放一个点燃的油灯,灯两旁要放一双死者的布鞋。灵堂的门外要贴挽联,门头上要挂上白 纸扎得球,横批一般是贴上“当大事”或“寄托哀思”的大抬头。整个停灵期间,灵堂上 要点上长明灯,并燃上塔香,寓意灯火长明,香火不断。 在整个停灵期间的每天晚上,孝子要伴棺而眠,叫做守灵,直至出殡为止。二、治丧二、治丧这是整个丧葬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活动。一般设置灵堂、准备一应物品

10、需要一 两天的时间,灵通布置的时候,棺材会停放在灵桌后面,等主要亲属瞻仰后才能盖棺。一 般情况下小孩子是不在其中的。三日后才能封棺,也叫布口子,当地一般在第三天就封棺。3棺盖与棺体之间用三个铁骑马钉固定(男左女右各钉两个,另一方各钉一个) 。封棺以后, 加入及亲友、族人才能陆续祭拜。祭拜时要焚纸、燃香、鸣金、奏哀乐,祭拜者必须头盖 白布,向亡者叩首或鞠躬致哀。此时孝子要跪伏于灵柩旁,面向祭者复拜以致谢。一般辈 分比亡者高的只需鞠躬致哀就行晚辈必须要跪伏以答谢。当地的跪拜一般都是三跪九拜。 这个跪拜与礼佛时的跪拜不一样。礼佛的三跪九拜,是双手合十,躬身拜三次,然后跪在 蒲团上,双手平推,掌心向上

11、从蒲团上划过头顶,叩首三下再起来,如是三次才算完成。 这里是祭祖或祭拜时的跪拜,是双手抱拳,躬身拜三次,然后跪地双手掌心伏地,叩首三 下,如是三次。如果孝子的辈分比祭拜者高,祭拜者一般都会让孝子在旁边坐着就行了。 祭拜者去祭拜事业一般都是带一挂鞭炮和一沓黄纸(当地叫作“裱纸” ) ,视与亡者的亲疏 关系决定鞭炮的大小。现在一般都是用大盘的鞭炮,一来显出祭拜者的诚意,二来亡者的 家属也有面子。祭拜完毕后的白布是不用还给亲属的,现在由于经济条件好了,白布换成 了毛巾了,当然,祭拜的时候是必须盖白布的。当地有种风俗,亲友祭拜期间,鞭炮放得 越多越响,那么说明亡者和其家族在当地的影响也就越大,所以一般

12、老人过世的时候,去 祭拜的不仅有亲友,别的人家也会来祭拜的。我甚至有次听到过一个老人对临近过年的时 候去世的一个好友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他死的真是时候啊!这话听起来很不道德,但是也 反映了当地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以致空巢老人很孤单,如果老人 在平时去世,除了亲属会回家奔丧外,很多身在外地的乡邻是不可能回来祭拜的,这就会 使得治丧活动显得很冷清,而这并不是家属愿意看到地。 第三到第六天都是停灵祭拜的日子。在此期间,同族和邻里除了祭拜,也会抽空去帮 忙的。停灵期间的帮忙完全是出于道德上的,并没有非去不可的风俗。我的一位同族爷爷 今年正月初二去世的,尽管春节期间人多事忙,我母亲还是

13、在初六的那天去帮了一整天的 忙,母亲说,如果不那样做,别人会说“闲话”的。请八仙请八仙 出殡的前一天,必须要请几个人为亡者抬棺,当地叫作“八仙” ,而实际上和县城周围 山区的八人抬棺不同的是,当地的是十个人抬棺的,也就是说“八仙”实际上是十个人。 一般情况下,只要亲属知会一声,八仙都是会去帮忙的,当地叫作“出力” 。 “出力”的八 仙一般都是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一般的年轻小伙子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在宴会 上,八仙坐的桌子是两张方桌拼起的,没份菜都是上两份,以示重要。在以前,只要出殡 时经过的路程不是几十公里,那么都是一直抬着走的。而现在出殡的路超过十华里的都用 卡车的拉了,只有在刚出门和

14、快到墓地的时候才会抬着。做七做七 “做七”是由道士主持并施行的法事,其目的是超度亡魂,在这之前,还有项要道士 做法事超度亡魂的活动,当地叫“关灯” 。关灯的程序一般有五道,即:开坛、召亡、念救 苦经、念忏、款亡。关灯时,每个程序起落需各放一次鞭炮,其间需焚香燃纸不断。须要 关多少灯则是随孝方而定,一般最少为三个,最多不限。但是无论关多少灯,其个数必须 是奇数,不能为偶数,还要留一个到出殡的那天关,谓之饯行灯。做七与关灯有很大区别, 它的规模一般是依据祭者条件及其要求而定。最小的为焖饭七,其次为隔夜七(又叫召亡 七) ,再次为破狱七、升度七,还有大收殓、半日斋、三日斋、七日斋等。做七的时间依据

15、其规模大小而定。小规模的可在出殡的头天晚上做,如焖饭七、隔夜七、破狱七。大型的 则要提前数天举行,但是都必须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结束。各种七均有固定的格式及其内 容,如破狱七由于宝、起水、启师、发文、接圣、游十殿、破狱、放路烛、赈济、安亡人 等。4当地做七一般都是破狱七,大的很少见,也有很多时间仓促或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做七的。 在当天下午的时候,亲属就要依据道士的要求选好场地搭台子。场地中央由十张四方桌搭 叠成金字塔状,然后再离桌几米外的四个角上放置四个靠背椅,并用白色或黑色的布幔连 成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十字。在桌子底下还有些有点“技术含量”的事物:有用竹筷搭 的拱桥模型,叫做奈何桥;有盛满清

16、水的碗,水面上漂浮着一个铜钱或硬币;还有一个盛满 米的碗,中间插上一根筷子,筷子上顶个生鸡蛋,据说吃了这个做完法事的这个生鸡蛋就 能生儿子。这些都是由道士做的。仪式是在晚上进行的。由道士在准备好多祭桌前烧纸鸣 炮开始,然后带着祭者(一般都是亡者的亲属)围着由桌子搭的金字塔转圈,并不时的唱 经做法,后面跟着的家属每当道士停下的时候都要跪下。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如此这般的转 几个小时,然后又烧纸鸣炮结束。当然,道士的唱经也不是胡编乱造的,不同的亡者会念 不同的经,如报恩词(附)就是道士在给老人破狱时吟诵的十月怀胎词,多为吟诵亡者 在十月怀胎时的艰辛不易,抒发生者无法报答养育之恩的深情。出殡出殡 前一天晚上做完七之后,第二天就要出殡了,一般是在早上七八点钟前。出殡前先由 道士关灯送行,关毕后再由八仙将灵柩捧至室外,在龙杠上安装好后,由吹奏手哗彩祭棺, 也叫祭龙。所祭之词就是祭龙词(附)龙杠是由两到三米长,直径十五到二十公分的五 根杉木制成,三横两纵的用麻绳绑牢固,再将棺材用麻绳或稻草绳捆绑在龙杠上。祭龙词 的内容多为劝慰亡者及其亲属正确看待人生生死与荣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