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省考申论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87540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省考申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省考申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省考申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省考申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省考申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省考申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省考申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 ,六大措施助推农业科技创六大措施助推农业科技创新新公务员考试申论和面试必看材料公务员考试申论和面试必看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 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2011 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 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 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 和。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 定大局。做好 2012 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

2、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 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 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 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 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 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 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 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

3、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 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 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 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2012 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 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 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

4、好收 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一、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1。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首先要稳住粮食生产, 确保不出现滑坡。要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 行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紧缺品种生产,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 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提升 800 个产粮大县(市、区、 场)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支持优势产区加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主攻单产、 提高效益。深入

5、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积极扩大规模,选择基础条件好、增 产潜力大的县乡大力开展整建制创建。大力支持在关键农时、重点区域开展防 灾减灾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 大病虫疫情防控支持政策。2。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抓好“菜篮子”,必须建好菜园子、管好菜 摊子。要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 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继续开展园艺作物 标准园、畜禽水产示范场创建,启动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实施全 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支持优势区域加强菜地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生猪生 产,扶持肉牛肉羊生产大县标准化养

6、殖和原良种场建设,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 蓿发展行动,推进生猪和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制定和实施动物疫病防控 二期规划,及时处置重大疫情。开展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试点,支持远洋渔 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菜篮子” 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加强检验检 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大力推广高效安全肥料、低 毒低残留农药,严格规范使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应急保障功能,大中城市要坚持保有一定的蔬菜等生鲜食品 自给能力。3。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7、,持续加 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 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 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 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 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 社倾斜。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适时增加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 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 资金,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

8、度。探索完善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补 偿制度。研究建立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大对牧业、牧区、牧民的支持力度,草原生 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市、旗)。加大村级公益 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有 效整合国家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加强财政“三农”投入和补贴资金 使用监管,坚决制止、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4。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 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完善涉农 贷款税

9、收激励政策,健全金融机构县域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县域银行 业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评 价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发展多元化 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到中西部 地区县域设立村镇银行。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完善符合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业务特点的差别化监管政策, 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弹性存贷比政策。 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 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科技型农村企业、

10、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 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 业科技的贷款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 融租赁业务。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扩大 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 品生产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 转移分散机制。5。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加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落实现有土地承包 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加快推 进

11、农村地籍调查,2012 年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 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财政适当补助工作经费。加强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制度。加快修改土 地管理法,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有关条款,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 度。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林地家庭承包 关系,2012 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搞好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改革试 验区工作。二、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12、,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二、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6。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 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 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立足我国基本 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 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 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 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7。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

13、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 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及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 逆机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和农产 品安全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 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 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 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8。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 源,建立

14、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 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努 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实行定向委托 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完善农业科研评价机制,坚 持分类评价,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改变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 轻应用的状况。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 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 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

15、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 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 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 涉农新兴产业。加快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稳步 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市场。9。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 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 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继续实 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大涉农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实施力 度。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统

16、筹规 划、共建共享的要求,增加涉农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数量,支持部门开放实验室和试验示 范基地建设。加强市地级涉农科研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纳入省级科研 机构直接管理。加强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 进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气象研究和试验工作,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 技能力建设。10。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良种先行。增加种业基础性、公 益性研究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 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育 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 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 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 型骨干企业,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 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加大动植物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强西北、西南、 海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鼓励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