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6771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l=现代国际关系2(102 年第 5 期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刊,晓青(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欧洲研究室副研究员)内容提要密切国家与区域 I“.-1 的相互依存有利于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稳定.本文试图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总结出对亚太地区合作最具意义的四点启示,即转变思维;寻求利益上的均衡;宏观经济政策整合;制订共同法律框架.关键词欧洲经济一体化亚太经济合作相互依存国家利益目前亚洲地区两种不同发展趋势形成强烈反差:一种是倚重军事手段解决地区冲突,另一种是通过经济一体化协调与稳定国家间关系.后一种发展趋向无疑是人们追求

2、的目标.总结欧洲的经验,对实现这一目标显然是有助益的.思维转变二战后,为避免重蹈战争覆辙,欧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由之带来了明显的思维变化,即欧洲不再通过扩大军事力量实行相互制衡,而是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共同利益与地区均衡.具体则反映在三个递进层面上:第一,战胜国与战败国实现和解,从通过战争实现国家利益与安全转为在保障欧洲利益的前提下通过一体化追求国家利益与安全;第二,改善关系从经济人手,通过经济合作的“外溢作用“化解历史宿怨,并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建立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第三,利用经济整合的“溢出效益“改善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扩大到政治一体化.在这三个递进层面中,法德关系无疑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法

3、国而言,二战后思考的重点是如何既可制止宿敌德国再次发动战争,又可借此筑起与苏抗衡的力量,同时对美保持相对独立性.作为此种思考的结晶,舒曼计划随之应运而生.1950 年 6月,法国政府国际问题顾问莫内通过舒曼计划提出了建立煤钢共同体的设想.在法国看来,德国未来将在欧洲占有优势,因此要想遏制德国的力量使之不对邻国构成威胁,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德国强大的实力利用到欧洲建设中去,即建立一个共20同体,逐步使诸多国家的欧洲变成一个联盟.在这个联盟中,德国人将作为生力军,而不是称霸者.在具体做法上,莫内提出,在当时情况下,若期待从政治领域人手让各方出让主权会有损民族感情,是不现实的,必须另辟途径,把眼光落

4、到具有重大意义的,可换取民心的具体目标上,这种目标为维护和平必不可少,而且不能回头.经过权衡,莫内选择对国民经济基础以及对战备至关重要的煤钢工业作为融合欧洲工业和市场的突破口.在英国拒绝此设想之后,法国决定把德国当作煤钢联营的重要合作伙伴.法德和解的设想得以实现也取决于德国战后第一任总理阿登纳作出的选择.阿登纳完全了解法国“套住“德国的意图,但法国的设想符合他将德国引向和平的治国目标.阿登纳同时看到,把德国与西部邻国的经济利益相融合,建立改善睦邻关系的可靠基础,有助于德国迅速改变在战后政治经济上的被动处境,符合德国的利益.因此他赞同舒曼计划.从历史的角度看,阿登纳采取的“融入政策“为德国避免遭

5、到欧洲国家群起制衡,逐步修复周边关系,最终借助欧洲力量实现德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法德在转变理念后,就建立煤钢共同体的基本原现代国际关系2002 年第 5 期则达成了共识.1951 年 4 月,法,德,意,荷,比,卢六个西欧国家共同签署了煤钢共同体条约,向经济一体化迈出了第一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法德实现了各自的政治目的.法国一方面成功地将德国融人欧洲,引入和平框架,使欧洲远离战争祸水;另一方面使德国虽接受了美国的马歇尔援助,但因利益关系在政治天平上倾向欧洲.德国的重大收获,就是战胜国取消了对德重工业的控制和限制,尤其是得到了以平等伙伴身份加入共同体的权利.其次,法德结束

6、世仇后,两国很快将法德关系作为各自对外政策的重要核心.尽管在此后的一体化进程中法德矛盾和利益之争从未间断,但法德轴心在两国和解后逐渐形成,并成为推动欧洲联合的主导力量.第三,成员国之间建立了共同利益基础.通过共同体内部统一协调生产和投资,价格和原料分配,成员国获得了巨大经济实惠.此外,不断密切的利益关系成为保障地区安全的重要基础.1991 年,在煤钢共同体建立 4o 年后,德国总理施密特从德国利益角度评价法国牵头推动经济一体化的特殊历史意义,“多亏莫内一系列务实外交措施和构想.为了切实排除德国陷入与邻国为敌的泥潭,他们促使德国接受了欧洲共同体的思想“.煤钢共同体建立之初,参与国或多或少还将它视

7、为一种维护安全的手段.迫于朝鲜战争等时局的压力,共同体六国于 1952 年和 1953 年着手筹建欧洲防务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但因时机不成熟而努力未果.这条路没走通促使六国回头重新专心构建经济共同体,并把经济一体化作为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目标和首要组成部分.1957 年,六个成员国将煤钢共同体扩建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莫内的思想不仅促使战后法德等六国转变思维,而且也影响了欧共体历届国务活动家的治国理念.战后法德不同时期的六届政府结成法德轴心,不间断地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是一种历史的偶然,而是从本国利益出发,达成“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国家利益与安全基本保障的重要途径“这种共识的政策选择.欧洲建立经济相互依

8、存的国家关系为亚太地区加快合作提供了一条思路.东亚国家在 1997 年金融危机后加快了区域化进程,但政治局势并未随合作出现明显的改善.近来亚洲虽出现区域联合的趋势,但军备升级使安全与战略方面不安定因素增加,亚洲地区军事开支明显上升,不排除其局部地区潜在的紧张与冲突有加剧的趋势.欧洲学者称其现象与 l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欧洲颇为相似.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两个大国,应更加关注亚洲的共同未来,力求避免在安全上由于不信任,猜疑加深而引发军备竞赛.其中的关键是要转变思维.国家决策应从被动地对付风险与危机,改为主动改善环境,降低或化解潜在风险和冲突.密切经济相互依存可能是改善国家间

9、关系,维护国家安全的一条务实道路.东亚经济合作的进展已为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基础,经济区域化有助于将这种基础从“防止关系破裂的底线“,发展成密切相互关系的利益“互联网“.对于亚洲能否出现紧密的区域合作形态,欧,亚都有悲观论点.理由是亚洲国家的价值观,文化与传统差异甚大,不利于相互融合.从历史学角度看,这种论点缺乏说服力.欧洲纵然有相近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但事实上,欧洲近代以来受战争与冲突造成的历史仇恨影响非常之深.两次世界大战说明,欧洲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并未显示出它比其它大洲有特殊的亲和作用.欧洲今天能走向一体化,固然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文化传统因素,以及一些国家小范围进行

10、过经济联盟尝试等历史因素的作用,但促使欧洲化干戈为玉帛并转向联合的决定因素,是主要国家对维护民族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即对国家长远利益做出正确判断,从而作出从纷争转向修和的战略决策.当然,借鉴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切忌“形似“,而应“神似“,重要的是理解促成欧洲转向经济一体化的21现代国际关系2OO2 年第 5 期思维转变.利益均衡化欧洲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利益磨合与整合的过程,也是产生和解决危机的过程,即通过寻求“利益结合点“而达到各成员国利益上的相对均衡.首先,通过不断扩展的利益结合点强化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如果说东西阵营对峙,西欧对美国的独立意识以及美欧日之间的经济竞争是推动一体化

11、的外部因素,那么实行共同市场和关税同盟则是欧共体聚合的内部因素.成员国彼此间取消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同时通过关税实际限制区外进口,由此刺激了区内的生产和投资,有利于建立整体规模经济,进而强化欧盟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力量和成员国的“欧洲意识“.由于利益取向不同,欧洲一度出现过两个经济集团的对垒.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的谈判中,英国都因与法德在利益问题上意见相左而很快退出.为了与共同体竞争,英国拉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建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英国的离心态度与其同欧洲以外英联邦国家和美国的传统贸易纽带密不可分.由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内部利益关系紧密度不如欧共体,同时经济发展也

12、明显弱于欧共体,较量最终以英国和部分自由贸易联盟国家归并到共同体中而结束.法国总统戴高乐从英国的转变看到了由利益关系推动西欧国家间关系的正确方向,即除了合作的道路外,其他道路都走不通.欧洲两个区域集团最终合二为一加强了欧共体的经济实力.英国与欧共体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尽管英国仍不时在一体化中“闹些独立“,但维护共同体利益最终成为其外交政策和外经贸政策的首选.共同利益使欧共体/欧盟成员国相互间的贸易与投资不断扩大,本地区成为成员国对外经济的首要目标.至 2001 年,欧盟国家间的贸易占其整个贸易近 60%,欧盟成员国内部出口占 GDP 的比重(17.9%)明显高于同期对欧盟以外国家的出口比重(11

13、.3%).欧盟区内出口占其GDP 比重越高的国家(如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对一体化越“死心塌地“,在各类危机如欧洲金融危机中,它们是维护一体化机制的重要核心.当前,全球化使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竞争加剧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可能强化民族国家的不安全感,刺激民族主义抬头;也有可能强化国家间的协22调,扩大国家间的合作.与欧洲不断扩大“核心圆“的一体化方式不同,亚洲地区的区域化是一种多重圆组成的“连环套“形式.在亚太经合组织地缘范围内,同时形成了东盟论坛(东盟+3),东亚货币合作以及新近成型的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和日,韩自由贸易区等.这种合作表明东亚国家有心加快,加深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也表明由于各

14、种问题和矛盾,东亚区域合作出现“小型化“趋势.这种合作形式存在着相向和项背两种发展可能,今后将影响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国家间关系.于此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利益机制对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东亚国家与美国有长年的经济政治关系.像新加坡,韩国等与美国的经贸关系甚至高于与日本的关系.日本和中国也分别与美国有重要,紧密的贸易与投资往来.在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东亚不同类型的区域合作已不可能仅局限于近邻国家.尽管如此,东亚建立日益紧密的区域集团已日益紧迫.在欧,美为各自建立贸易保护区域,对内优惠,对外排斥的竞争现实中,亚洲国家须加快协调共同利益,通过加强内聚力,形成区域统一市场

15、,增强整体层面的竞争能力.其次,推动充分考虑到各自特殊利益的利益均衡化.欧盟在平衡利益方面的几个比较棘手的领域是预算摊款,农业补贴和分配等.由于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异,各成员国的利益取向自有不同.例如法国等农业发达的国家十分关注在欧共体内扩大其农RamainKirt(Hrsg.):D/eUn/mtrod/hreKr/se,Nomosvt 誓 l 蛳霸 Bcll 血 BadenBadm,0ol,S.13.梭萝(IJe 咄目 c.Throw):世界之争竞逐全球新霸主),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85 页.60 年代英国对欧洲以外地区的出口约占 GDP 的 89%,而对欧共体仅占 45%,

16、对外经济利益主要在英联邦国家以及美国.l958 年到 l970 年间,欧共体区内贸易增加了 6 倍,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比重从 30%增加到 50%,平均产值增加了 7o%,与区外的贸易增加了 3 倍.而英国在 50 年代成为工业大国中发展最慢的国家(2.7%),远落后于德国(7.8%),意大利(5.5%),法国(4.8%).英国经济形势不佳,“欧自联“贸易停滞,与欧共体的贸易扩大是英国改变态度的主要原因.英国在 1961 年 8 月 9 日第一次提出加入共同体的申请,遭到拒绝.1967 年 5 月 11 日再次提出申请,未果.英国在 1973 年 1 月 1 日才正式被接纳加入共同体.I1 日 mJ,admSed:踟 Em/.6.rid 缸胍 hle,2.A 棚丑 R,N0InBadmBadm,l995,S.344o.参见戴嵩乐:希望回忆录 1958 一962)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0 年版.EI】(uission:Europzz删,D/m:zor一 C,mm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