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6441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6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营养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植物营养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植物营养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植物营养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植物营养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学资料(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营养学 (plant nutrition) :植物营养 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 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 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 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 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 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 物质。 意义: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 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 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 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 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

2、发展;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养分归还学说: 要点: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 壤中取走大量养分, 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 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养分归还方式: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 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二者各有优缺点, 若能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最小养分律: 要点: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 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 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 施不含最小养分

3、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 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 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古典时期(19 世纪) 新古典发展时期 (20 世纪前半叶)现 代植物营养发展时期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一) 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调查座谈会、现场观察 ( 二) 试验研究 1. 生物田间试验法 :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 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 反映生产实际, 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 导意义; 2. 生物模拟法:运用特殊装置

4、,给予特殊 条件便于调控水、 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 有利于开展单因子的研究, 多用于田间条件 下难以进行的探索性试验。 盆栽试验:土培法、砂培法和水培法 培养试验:分根培养、流动培养和灭菌培养 3. 化学分析法 : 研究植物、土壤和肥料体系 内营养物质含量、形态、分布与动态变化的 必要手段,是进行植物营养诊断所不可少的 方法。 4. 数理统计法 5. 核素技术法 6. 酶学诊断法 本章复习题: 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影响,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 吸收、 运输 、转化和利用的 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 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 改善农产品 品

5、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 用。 3. 李比希创立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在 理论上否定了腐殖质学说学说,说明了 植物营养的本质是矿物质;在实践上, 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 农业生产的 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今后归还 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通过肥料。 5. 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该有针 对性。 6.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 究和实验研究。 必需营养元素三个标准: 1 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 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 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 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 状

6、,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 失专一性 3 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 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 而不是改善环境 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必需元素的种类: 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 硼锰铜锌钼,氯 C、 H、 O 天然营养元素非 矿质元素 来 自 空 气 和 水 大量元素 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 (0.1%以上) 或肥料三要素 Ca 、Mg 、S 中量元素矿 质 元素 微量元素 Fe、Mn 、Zn、Cu 、来 自 土 壤 (0.1%以下) B、Mo 、Cl、 (Ni) 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功能:第一类:C 、H、 O 、N、S 1. 组成有机体的结构物质和生活物质 2. 组成酶促

7、反应的原子基团 第二类: P、B、(Si) 1. 形成连接大分子的酯键 2. 储存及转换能量 第三类: K、Mg 、Ca 、Mn 、Cl 1. 维护细胞内的有序性,如渗透调节、 电性平衡等2. 活化酶类 3. 稳定细胞壁和生物膜构型 第四类: Fe、Cu、Zn、Mo 、Ni 1. 组成酶辅基 2. 组成电子转移系统 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1. 同等重要 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 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 2. 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 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 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 替 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 有益元素: 硅(Si) :分布:SiO2:细

8、胞壁 , 细胞间隙 , 导管 形态:无定型硅胶 , 多聚硅酸 , 胶状硅酸 , 单 硅酸 主要生理功能:参与细胞壁的组成( 增强植 物的硬度 );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 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 与其它养分相互作用 钴(Co) :离子态;参与豆科植物根瘤固氮; 调节酶或激素活性 , 刺激植物生长 ; 稳定叶 绿素 镍(Ni) : 离子态;刺激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 催化尿素降解 ; 防治某些病害 根的类型与养分吸收的关系: 直根系能较好地利用深层土壤中的养 分 须根系能较好地利用浅层土壤中的养 分 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 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 壤。 根际效应

9、: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 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 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一个“根际效应”。“根际效应” 反过来又强烈地影响着植物对 养分的吸收。 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过程包括: 1. 养分向根表面的迁移 2. 养分进入质外体:由于质外体与外界相 通,养分离子能以质流、扩散或静电吸引的 方式自由进入,质外体也被称作自由空间 ( 也称表观自由空间AFS或外层空间 ) 3. 养分进入共质体:养分需要通过原生质 膜才能进入共质体;原生质膜的特点:具有 选择透性的生物半透膜;原生质膜的结构: “流动镶嵌模型” 截获(Interception)定义:是指植物根系 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

10、使养分转移 至根表的过程。 质流( Mass flow ) 1. 定义: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 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2. 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与离子 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 扩散(Diffusion) 定义:是指由于植物根 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 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 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 表迁移的过程。 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 到根系表面? 1. 截获:钙、镁 ( 少部分 ) 2. 质流:氮 ( 硝态氮 ) 、钙、镁、硫 3. 扩散:氮、磷、钾 1. 质外体( Apoplast )指细胞原生质 膜以

11、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 质部导管。 2. 共质体( Symplast )指原生质膜以 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 及胞间连丝等。 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 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水分自由空间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 外部介质溶液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 质外体区域 杜南自由空间是指质外体中因受电荷 影响,养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和扩散的那部 分区域被动吸收( passive absorption) 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 ( 分子) 或电化 学势梯度 ( 离子) 、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 发地 ( 即没有选择性地) 进入原生质膜的 过程。 形式: (1) 简单

12、扩散:如亲脂性分子(O2、 N2)、不带电极性小分子 (H2O 、CO2 、甘油 ) (2) 易化扩散:被动吸收的主要形式。机理 如下: a.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 :认为贯 穿双重磷脂层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开 启,成为一定类型离子的“通道” 。 b. 运输蛋白( transport protein) :认为 运输蛋白在离子的电化学势作用下,与离子 结合并产生构型变化,从而将离子翻转“倒 入”膜内。 主动吸收( active absorption) 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 ( 分子) 或电化 学势梯度 (离子) 、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 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13、矿质养分跨膜进入根细胞的机理: 1、简单扩散:溶液中的离子存在浓度差时,将导致离子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的地方 扩散,这称为简单扩散。浓度差时决定扩散 吸收的前提。简单扩散可使离子通过类脂, 也可通过载体和膜上含水孔隙被吸收。 2、离子通道运输:离子通道是生物膜上具 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 孔道的大小及其 表面电荷的密度决定着该运输蛋白的选择 性强弱。由于运输的转移性取决于孔道大小 和蛋白表面电荷的密度, 而不取决于该蛋白 的选择性结合, 因此通道蛋白主要是运输离 子和水分。 3、载体运输:载体( carrier)指 生物膜上存在的能携带离子通过膜的大分 子。 这些大分子形成载体时需要能量 (

14、ATP ) 。 载体对一定的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有 选择性地携带某种离子通过膜。 应用米凯利斯门滕(Michaelis-Menten) 方程式,求得: V=vmax S/Km S 式中:v吸收速率 ( mol g-1 h-1) vmax 最 大 吸 收 速 率 ( mol g-1 h-1) S 介质离子浓度 (mmol L-1 ) 当 v=1/2 vmax 时,得 KmS Km与结合常数 (K1) 成反比,所以 Km又被 称为:离子载体在膜内的解离常数 Km值越小,载体对离子的亲和力越大, 载 体运输离子的速度越快。 4、离子泵运输:离子泵(ion s bump) : 是位于植物细胞原生质

15、膜上的ATP酶,它能 逆电化学势将某种离子“泵入”细胞内,同 时将一种离子“泵出”细胞外。 阳离子的吸收实质上是 H的反向运输; 阴 离子的吸收实质上是OH 的反向运输 目前发现的离子泵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H+-ATP酶;Ca2+-ATP酶;H+-焦磷酸酶;ABC 型离子泵。 转运子是指植物的细胞膜上具有控制溶质 或信息出入膜的蛋白质体系。 在被动运输过程中,这类蛋白激活后,构 型发生变化, 其螺旋肽链构成亲水性的内 腔门开放,使溶质或信息由膜外进入膜内, 形成离子通道 (ion channel) 。在主动吸收 过程中,这类蛋白通过构型变化,将离子翻 转运入膜内,故称转运子。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

16、的区别: 是否逆电化学 梯度;是否消耗代谢能量;是否有选择性 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介质中养分的浓度;温度;光照;水分;通 气状况;土壤反应( pH值) ;离子理化性状 和根的代谢作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苗龄 和生育阶段 植物营养临界期定义: 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 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 对植物生长发育 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定义: 是指营养物质在 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 叶面营养的特点及应用: 影响根外营养的因 素: 1、矿质养分种类 2、矿质养分的浓度 3、叶片对养分的吸附能力 4、植物的叶片类型及温度 短距离运输:也称横向运输,是指介质中的 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 导 管) 的迁移过程。由于其迁移距离短,故称 为短距离运输运输途径:(一)质外体途径 1. 运输部位: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由 于内皮层还未充分分化,凯氏带尚未形成, 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