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86424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4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发现-《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探索发现-《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探索发现-《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探索发现-《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探索发现-《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发现-《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发现-《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生鲁迅第一集 故乡记忆1【CCTV10 探索发现】先生鲁迅先生鲁迅解说词全八集鲁迅喜欢猫头鹰,这是他亲自画的猫头鹰。他的朋友这样描述他:他在大庭广众中,有时会凝然冷作,不言不笑,衣冠又一向不甚修饰,毛发蓬蓬然。有人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做猫头鹰。鲁迅很像猫头鹰,相貌、性格和气质都像,他有会看夜的眼睛,会听夜的耳朵,他是二十世纪黑暗中国为数不多的睁着眼看世界的人。一直到今天,他一直在黑暗里,睁着眼看着我们。采访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钱谷融鲁迅实现上是个人情味非常足的人,因为他本质上是一个诗人。采访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俊告诉我们,尤其是告诉中国人,真正的希望在什么地方。采访 作家 莫言我想

2、鲁迅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一个圣人,跟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的综合体。采访 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张业松鲁迅是个凡人,然后他是一个有性情的凡人,或者换一句话说,他可能是一个更接近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的这样的一个人。采访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 王晓明有人说他是有绍兴师爷的习气,意思就是说他比较厉害,他写文章比较凶。采访 画家 陈丹青先生鲁迅第一集 故乡记忆2在历史上来看,中国一直蛮忌讳这样的人物的,照鲁迅的说法,这样的人物是乌鸦。采访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钱理群鲁迅就是一个永远可以和你进行精神对话的,也可以不断地从他那里去汲取精神资源的那么一个朋友,一个前辈,一个先驱者。第一集第一集 故故乡记忆乡

3、记忆(浙江 绍兴)清明时节,桃红柳绿,万木更苏,正是踏青的好时节,绍兴城显得湿润而静谧。鲁迅,以 1881 年生于浙江之绍兴城内姓周的一个大家族里。许多年之后,鲁迅在他的自传里写下了第一句话,这一天,是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欢天喜地地迎接这个家族长孙的诞生,祖父给这个孙子取名“阿张” ,学名也是带有浓重中国特色的“豫才” 。三十七年之后,因为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的笔名不胫而走,在这之后的许多年里,虽然用过一百四十多个笔名发表文章,人们熟知的只有一个名字鲁迅。当鲁迅睁开双眼环顾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和他的父辈生长的年代完全不一样了。没有什么像二十世纪之交、西潮东来时的

4、风云激荡那么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并改变着普通中国人的命运。现代文明的林林总总正悄然改变着绍兴这座小城。在老台门对面有一大片空地,这块空地就成为附近居民娱乐场地。鲁迅幼年时代在这里经常看到的是绍兴的地方戏,有名的大班与目连戏。除了目连戏之外还有迎神赛会,鲁迅记忆深刻的是冤苦的“活无常”和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的“女吊” 。在后来的许多时光里,这些形象常常出现在鲁迅的梦里和笔下,这些童年意象给他的强烈刺激,留在心底里的是人的尊严和力量。采访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薛毅鲁迅的很多作品,是讲述了复仇的故事的,可是我们又可以从这样一个就像不太正确的和充满了仇恨的鲁迅里面,看到了他的一个非常大的深度,而且我们

5、没法琢磨的深度,就是鲁迅会迷恋那种无常鬼、女吊,看这些作品有时候会让人感到害怕的,这样一些形象在他小说里会出现。而且他不忌惮强调复仇,有些作品到现在为止我们也很难分析,比方说他的一篇铸剑这样一个好像是没有近代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用身体去肉搏,使得对方和我一块儿死掉这样一个复仇心。就是鲁迅为什么会迷恋这个东西?到现在为止还很难做解释。可是我们会发现这里面是有深度的。先生鲁迅第一集 故乡记忆3对于故乡绍兴,鲁迅一直怀有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在他的一系列作品里,鲁迅对故乡表现出热爱、崇敬、甚至终生的眷恋,而另一面则又充满了憎恶、决绝,甚至诅咒,这和他最初感受的凄风苦雨和人情冷暖紧紧联系在一起。绍兴在

6、后来鲁迅的许多作品里取名 S 城。采访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俊鲁迅的晚年,他曾写过两篇自传,那么这两篇自传呢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或者说法,这在他早期是没有的,那就是“乞食者”。乞丐的乞,就是要饭的人。那么这可以说明直到晚年,鲁迅对他的童年的家庭和自身的遭遇,他其实是耿耿于怀的,不能回避,也不能忘记,因此就是说,在他的很多作品里边,所谓的绍兴,就是 S 城的人,基本上来说,那里的人,那种景物、风情,大部分都是负面的。绍兴地处江南,傍水而建,近有曹娥江,远有钱塘江,涛声不绝。河汊、小桥、乌篷船是山阴道之外的另一组应接不暇的风景,这里还有山地,有峰峦,有岩石,有着严峻刚毅的灵魂。所谓“海岳精液

7、,善生俊异” ,这时产生过相当一批著名的人物:王充、王羲之、陆游、徐渭、王思任。鲁迅曾经辑录有关这些先贤的故事,名为会稽郡故事杂集 ,以为“供其景行,不忘于故” 。他很喜欢王思任的一句话,这就是“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 。采访 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吴中杰绍兴过去叫做会稽,越王勾践就在这个地方卧薪尝胆。明末,王思任就讲,说是“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鲁迅在晚年,在 1936 年他临死的一年,给人家信里头写,还引用了王思任这句话, “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我身为越人未忘斯义”。我作为一个越地的人,没有忘记这么一句话,没有忘记这个意思。所以他一直能够坚持不屈不挠地战斗,

8、我觉得同故乡文化这种影响是有关系。不同于帝都南京,绍兴没有那种霸气,也没有大都会一般的奢华,这是一个中小城市,也可以说是边缘城市。四围毗连乡村,除了官僚、工匠、市民、有名的师爷之外,经常有无数的农民、渔人、乞丐混杂其中,在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叠合的中间地带,鲁迅有机会从小接受相当完好的教育,一方面是众多儒家经典,一方面是日常生活的民俗民风,两者都紧连着乡土中国固有的文化血脉。在其后鲁迅五十多年的生涯中,故乡的山水、习俗、戏曲文化等等一切,几乎成了他一生中仅有的一点诗意,并常常成为他慰籍内心的记忆。先生鲁迅第一集 故乡记忆4采访 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 吴小美在“风雨如磐闇故园”的那样一种特定情景下

9、,他不可能把故土只当做慰藉自我的精神港湾,寻异路、走异地的那样一种外压力和内驱力,对故乡美的挚爱和对故乡丑的愤懑构成了他乡恋情结的两极,所以他必定同时既在审美上对故乡歌唱,而同时又要更无情地从文化层面上去剖析故乡。周氏大家族七百年之前从河南迁入绍兴。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钦点翰林”的横匾,明白无误地宣告了

10、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很是幸运,他的人生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一片光明。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学而优则仕,这是可以预见的人生坦途,可惜命运之神对鲁迅并不公平。祖父福清公在 1899 年给孙子鲁迅的“恒训”中,关于家史说了如下一段话:予族明万历时,家已小康,累世耕读,至乾隆年分老七房,子七房,合有田万余亩,当铺十余所,称大族焉。逮嘉道时,族中多奢侈,遂失其产。福清公这里所讲的周氏家族由兴至衰的历史大抵是真实的,待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尽管往日的豪华排场已经渐渐地消尽,但也依然可以不愁吃,不愁穿,过着精神与物质都还富足的平静生活。在鲁迅的记忆里,周家新台门后园是一个大自然的乐园,一代代的中国人至今仍然可以从

11、小学课本里,通过吟诵这些脍炙人口的篇章,感受到鲁迅童年的欢欣鼓舞。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何首乌根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有过一块根像人样。采访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孙玉石这些描写,也是世界上的当时最先进的文学理论所提倡的,特别是法国泰纳的哲学里边谈到强调民族的、时代的、乡土的这样

12、一些因素,其中乡土很重要,就是地方,当时叫地方因素。第三个呢,就是鲁迅那种文学体裁的意识,他创造了散文诗,他创造了回忆录的散文,开先生鲁迅第一集 故乡记忆5辟了小说,而在小说里边呢,他又有意识通过乡土推动提倡一种,最后形成了一个二十年代兴起到四十年代发展的一个叫乡土文学流派。采访 作家 莫言也或者说是从鲁迅开始以后,我们中国的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里面,作家跟故乡的关系就变成了一个谁也摆脱不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且多数都是跟鲁迅视角差不多的,就是作为一个离开故乡在外边闯荡世界,然后在外边学到了很多的学问,然后重回故乡这么一个视角,返乡的游子,返乡的视角,应该我想是鲁迅开创的。周家大院隔河相望,是绍

13、兴有名的“三味书屋” ,老师寿镜吾质朴博学,为人方正,因此, “三味书屋”是那个年代绍兴最开明的著名私塾,鲁迅和他的兄弟们都在这里读书,在这里,鲁迅度过了最初的读书生涯,只不过自由浏览的乐趣往往被粗暴的家长专制所干扰。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孚甚至有过让儿孙一起考取翰林,在门上悬一块“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匾额的雄心,那种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不但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中不少人也藏书丰厚,而且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好玩的书。从六岁开始,鲁迅就开蒙读书,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三味书屋去读经书,论语 、 孟子 ,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

14、师的指导之下读了一遍。“四书五经”之类的正经书并不能够满足鲁迅的求知欲,看杂书成了他儿时的习惯,从画着奇形怪状神话人物的山海经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之类的神话传说,凡是他觉得有趣的,都千方百计地搜来读,抄杂书,描绘画,绣像本的荡寇志 ,一百多张绣像全都描下来,但父亲粗暴的教学方式让他无法释怀。在后来鲁迅的回忆之中,他对父亲的严厉、不近情理、任意扼杀儿童天性的行为很是不解,他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个时候叫我来背书?”面对着父子之间可怕的隔膜,鲁迅只感到莫名的悲哀和恐惧。自古绍兴多谋士,中国官僚政治上下数千年,师爷阶层无时不活跃着绍兴谋士,有“无绍不成衙”之说。清代绍兴师爷出名,

15、一方面是由于师爷中绍兴籍者占据了大多数,另一方面是因为绍兴籍中出现了一批名气很大的师爷。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曾对师爷传统的影响作过如下的说明:我们一族住在绍兴只有十四世,这四百年间,越中风土的影响大约很深,成就了我的不可拔除的淅东性,这就是世人所通称的师爷气。明清时期,绍兴人当师爷的遍布全国,殊少敦厚温和之气的师爷气。师爷,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嫉恶如仇,睚眦必报,易怒多疑,苛刻严峻的性格,冷静周密的思先生鲁迅第一集 故乡记忆6维方式,谙熟人情世故、法律条文,多谋善断的才干,以及缜密、犀利的师爷笔法。很显然,从这些描述里,人们会想到鲁迅,想到令那个时代从统治者到各种人等都不舒服的鲁迅。采访

16、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程凯古代做官的时候,因为他是读书人,他平时其实是不太懂得怎么去做官的,他读书读的都是贤书,但是他具体去做官的时候,他需要有人来帮助他,所以这个就需要有师爷。绍兴人一般是做刑名师爷,就是主管法律事务方面的师爷。所以师爷其实是有几个特点,第一个,他是对于官场之道非常熟悉的,而且对于整个的人情事理非常的熟悉,不然的话,你没有办法做官,官是不太懂这套东西,便是你这个师爷一定要对这个东西要非常精通。再一点,师爷是有点接近于法家的人,就是他有点不近人情的那一面,因为他从事法律性的事务的东西,所以他有点不近于人情。再有第三点,他的文笔一定要非常的教练,就是写东西要很简练,然后要一针见血。1893 年,灾难终于降临到这个古老的行将崩溃的大家族,首先是祖父周介孚,因为替亲友向浙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