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答案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86213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答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 )。 A学生 B教师 C 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2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B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3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 C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D )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5教学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50 年代C20 世纪 6070 年代 D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6教育心理学形成于( A )年。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879

2、年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A )年。A1879 年 B1903 年 C1913 年 D1924 年8心理学的缔造者是( B )。A桑代克 B冯特 C斯金纳 D布鲁纳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A冯特 R 桑代克 C苛勒 D华生10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B )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A 大教学论B 人是教育的对象C 教育心理学D 教育心理学大纲11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 1877 年(B )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 B卡普切列夫 C列昂节夫 D

3、鲁宾斯坦1877 年,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 ,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1917 年十月革命后,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展教育心理学。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理论探索为主,贡献较大的是维果茨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20 世纪 40 年代到 50 年代末,苏联教育心理学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研究,广泛采用自然实验法,综合性研究的科学性提高。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是:(1)忽视理论研究;(2)对西方心理学持全盘否定;(3)创造性应用马列主义理论不够,机械照搬。60 年代以来,苏联教育心理学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1)理论思想活跃;对学习问题的理论探讨加强了,在智

4、力活动和教学方面出现了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和达维多夫的“教学中的概括类型”理论;(2)加强了同学校教育工作的联系。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赞可夫的改革传统的小学教学体制的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了三条教学论的“新原则” ,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以主导作用。 (3)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明显变化,吸取了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新成果。苏联的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由此出现了所谓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并出版了有关的著作。12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并确立了学科体系的是( A )在 1903 年发表的教育心理学 。A桑代克 B冯特 C华生 D苛勒13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B )

5、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2A教学内容 B教学环境 C教学媒体 D教学过程 14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多是以( C )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儿童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1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B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50 年代C20 世纪 60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ACE )A如何教 B如何管理 C怎样学 D怎样评价 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

6、过程,这一系统包含( ABCDE )要素。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3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 ABD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 C管理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认识过程4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CD )。 A年龄差异 B智力差异 C群体差异 D个体差异 E性格差异 5教学媒体包括(ABCDE )。A书本 B录像 C图片 D教师 E计算机网络 6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涉及(ABCD )方面。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资格 E职业要求7教学环境包括 (DE )。 A基础条件 B师生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物质环

7、境 E社会环境8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ACE )。 A课堂自然条件 B师生关系 C教学设施 D上下级关系 E空间布置 9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 ABDE )。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教学设施 D师生关系 E同学关系 10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ACDE )作用。A描述 B验证 C解释 D预测 E控制 三、判断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3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4教学媒体只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以它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5教育心理学只是一门理论性的

8、基础学科。 6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7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8实验法是在教育和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方法。9由于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四、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学 与 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3学生对学与教的过程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即 群体差异 与 个体差异。4学生通过群体差异可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

9、异主要体现在 思维水平 的3差异上。 5 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6教学环境包括 物质 环境和 社会 环境两个方面。 7教育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 教材 和 课程 。8处于 关注生存 阶段的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 、 “同学们怎么看我?”等。9处于 关注情景 阶段的教师经常思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 “如何呈现材料?”等问题。10教育心理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观察法 、 调查法 、实验法、 个案法 、 行动研究法 等。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指观察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一起,在

10、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调查法 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访谈: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11教学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 预测和评判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检验和反思 。12教育心理学是 应用心理学 的一种。13教育心理学是 教育学 与 心理学 的交叉学科。 141903 年,美国心

11、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 ,这为西方该学科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1520 年代以后, 学科心理学 的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五、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教学内容 3教学媒体 4教学环境 5学习过程 6教学过程 7观察法: 六、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些什么?3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4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什么作用(意义)?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七、论述题1试论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2试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

12、题1少年期是指年龄在( B )阶段的儿童。A611、12 岁 B11、1214、15 岁 C14、1517、18 岁 D 36、7 岁2青年初期的年龄在( C )阶段。A6、711、12 岁 B11、1214、15 岁4C14、1517、18 岁 D36、7 岁3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4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A )。A可能性 R 观察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C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6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B )。A感知运动

13、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助7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B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8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10最近发展区是指( C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11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 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C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性 D勤奋感12埃里克森认为 1218 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D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13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 B )教养方式下形成的。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14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 A )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15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C )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