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42860580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郑有增 文章摘要 在 VB 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激起同学们学习编程的兴趣、轻松理解有关抽 象的概念、提高综合编程能力,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颇感兴趣的课题。本文根据自己多年 的 VB 教学实践,并根据高职高专办学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对 VB 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进行了 一些探索、分析。 关 键 词 VB 对象 可视化 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在高职高专 Visual Basic 6.0 可视化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一 提程序设计,就头大、茫然,觉得不好学、学不会。咎其原因,虽然说是方方面面的,但教 学内容安排是否适当、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重要原因。我在多年的 VB 教学中,进行了长

2、时 间的思考,并根据高职高专办学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对 VB 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尝试和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1打破以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体系为组织课堂教学的顺序方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 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容易后复杂、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先观看、 模仿、再理解、总结、提高五个阶段进行教学。现在各种版本的 VB 教材中的内容,一般都是一开始就介绍诸如对象、对象的属性、方 法和事件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接着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然 后介绍 VB 语言基础、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最后介绍其他的可视化设计。从知识的 逻辑结构

3、体系考察,这样安排是合理的,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把一些难懂 的抽象的东西放在开始来学习有它的弊端,因为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完全理解 这些概念比较困难,而且往往因此使同学们学习编程的兴趣、信心受到打击和伤害。针对上 述情况,笔者采取了如下办法:授课时先不讲基本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精选的小实例,我 先实做一遍,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遍,在实做中由同学们自己在直观上先 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和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解释有关概念。所以在组织 前几章内容的课堂教学时,我多次采用了上述方法进行自然过渡,收到了理想效果。比如, 我通过一个窗体移动的实例,让同学们

4、和我一起做:(1)在当前窗体内添加了两个命令按 钮; (2)按照如下表格设计各对象的属性: 缺省的对象名 设置的对象名 属性名 设置值Form1 frmmove Caption 窗体移动Command1 cmdmove Caption 移动Command2 cmdend Caption结束 (3)在命令按钮“cmdmove“上双击鼠标左键,输入如下程序:Form1.Move Form1.Left + 200, Form1.Top + 200 关闭程序编辑窗口,回到界面设计界面,在命令按钮“cmdend“上双击鼠标左键,输入如下语 句:end关闭程序编辑窗口,按 F5 键运行程序。然后用鼠标单击

5、窗体上 cmdmove 按钮,窗体就 会向屏幕右下角移动。同学们看到后,顿时有了兴趣,注意力也格外集中。随后,我趁热打 铁,结合本实例介绍了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并进行了总结, 同学们很轻松地理解掌握了有关的概念和操作。实际上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不用讲解每 件事情的含义,同学们通过完成任务很自然的就会体会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和 方法,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同学归纳总结 一下,一切也都迎刃而解。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和重视同学们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相互对立的, 相反,最终同学们能否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

6、其本身能否对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 刻的理解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学科结构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外部手段强 加给他们的,还是在同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2通过实例引出问题,再通过问题的引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加深对一些概 念的理解。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程序的设计步骤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同学们在字面上 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同 学们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比如,为了让同学 切身感受整型变量、长整型变量、单精度变量、双精度变量所能保存的数据范围及表示形式 的不同,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如下的实

7、验过程,首先让同学们模仿编写一个求 5!的代码 段,然后输入在窗体的 Click 事件过程中,通过实做,同学们很快建立好了如下事件过程:Private Sub Form_Click()Dim I As IntegerDim x As Integer x = 1For I = 1 To 5x = x * INext IPrint “x=“; x End Sub按 F5 键运行,得出 5!的正确结果。然后我让同学们把程序稍做修改,求 10!,这时 很多同学迅速将上面程序段中的循环说明语句修改为“For I = 1 To 10“,其他语句不变。按 F5 键运行,结果同学们发现屏幕上并没有如预期想象的

8、那样给出正确结果,而是显 示出一个“数据溢出“的错误对话框,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我提示同学们将程序做一点 修改,把变量 X 定义为长整型,如下所示:Private Sub Form_Click()Dim I As IntegerDim x As Longx = 1For I = 1 To 10x = x * INext IPrint “x=“; x End Sub再按 F5 键运行,计算机给出正确结果。然后我再让同学们把程序稍做修改,求 15!, 这时很多同学又迅速将程序段中的循环说明语句修改为“For I = 1 To 15“,其他语句未变。按 F5 键运行,同学们发现计算机又显示“数据

9、溢出“。这时大家都猜测到问题可能又是出在 变量所定义的数据类型上,纷纷询问解决办法。我让同学们在程序中再把 X 定义为单精度变 量,如下所示:Private Sub Form_Click()Dim I As IntegerDim x As Singlex = 1For I = 1 To 15x = x * INext IPrint “x=“; x End Sub再按 F5 键运行,计算机给出正确结果,不过结果的表示形式发生了变化。接着我要求 同学们再对程序做少许修改,求 50!这次同学们谨慎多了。先将程序段中的循环说明语句 修改为“For I = 1 To 50“,然后按 F5 键试着运行了一

10、下,正如他们所料,计算机又显示“ 数据溢出“信息。学生马上询问:现在变量设为何种类型?我又让同学们再把 X 定义为双精 度变量,如下所示:Private Sub Form_Click()Dim I As IntegerDim x As Doublex = 1For I = 1 To 50x = x * INext IPrint “x=“; x End Sub再按 F5 键运行,计算机给出正确结果。随后,我适时地将数据类型进行画龙点睛式的 介绍,并进行了总结,同学们很轻松地理解掌握了有关的数据类型。到此为止,计划的教学 目标已经达到。在本例中,程序整体变化不大,占用时间也不多,但通过如此一个操作

11、过程, 同学们对整型数据、长整型数据、单精度实型数据和双精度实型数据之间的区别有了较深的 认识。另外,由于都要求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 极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3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在教材上的有关例题的基础上逐渐改变或增加条件的方法来 提高同学的综合编程能力。例如,教材在介绍 FOR.NEXT 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 1+2+3+4+5 的程序。这段程序在同学们弄懂 FOR.NEXT 循环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 的,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编程能力,我要求同学们对原程序做如下几种变化:(1)编程求 1+2+3+.+100 的值(2)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任

12、意输入一个自然数 n,求 1 到 n 之间所有整数的和。(3)编程求 1+3+5+.+99 的值(4)编程求 2+4+6+.+100 的值(5)编程求 1+1/2+1/3+.+1/100 的值(6)编程求 1/2+2/3+3/4+.+99/100 的值这里第一小题和书本原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只要将循环变量的终值改为 100 即可;第二 小题在第一小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点要求,即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 n 来表示,这就 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 n 的语句,并且需要使用 InputBox 语句在程序运行的 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 n,这三点变化要求同学们能够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

13、, 通过练习同学们的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提高。第三、四小题只要将循环变量的步长 (跳数)改为 2 即可,在模仿的前提下同学们就可以完成。第五小题增加了难度,在编程过 程中,需要做一点变化,需要修改循环语句中的通项,将循环语句变为 S=S+1/I。第六小题 则除了需要修改循环语句中的通项,将循环语句变为 S=S+I/(I+1)外,还要将循环变量的 取值范围改为 1 TO 99。要做到这些变化,需要同学们对 For.Next 有比较深刻的理解。4就一个问题,可以给出多种思路、方法来解决,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其综合编程 能力。例如求若干项数据(数据变化规律可循)的累加和。它的核心语句是:Sum=

14、Sum+I 。在 编写代码时,可以通过如下语句控制求累加和: If.Then、For.Next、While.Wend、Do.Loop 等多种语句,相应就有多种编写方法; 同时 Sum=Sum+I 语句在程序中的位置不同,就对应着不同的编写方法。在授课时,通过对不 同方法编写的程序的对照比较,使学生开阔了思路,提高了对编程的认识,相应也提高了综 合编程能力。5引导同学们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养成运用动态思维判断程序是否正确的习惯,这种 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个 目的,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有意识的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比较多的关注:(1)对于一些比较 简单的程序要求同学们直接写出结果;(2)对于有循环或判断结构的程序,要求同学们根 据条件一步步向前走,把循环过程写下来;(3)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的程序,给同学们设计 一些陷阱,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4)让同学们把书本中程序编写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 通过上述做法,对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在 VB 程序设计教学中,在注意保护同学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同学们的认 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可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都会收到良好 的效果。?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1 作者简介:郑有增,男,信息工程系副教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