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1教案-人教版八上:农业(第1课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284897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列1教案-人教版八上:农业(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系列1教案-人教版八上:农业(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系列1教案-人教版八上:农业(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系列1教案-人教版八上:农业(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系列1教案-人教版八上:农业(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列1教案-人教版八上:农业(第1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能力目标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

2、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有关农业的资料卡片等。课时安排共三课时第一课时 农业与我们和农业的地区分布第二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第三课时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中国人来说,2001 年 12 月 11 日是个振奋人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中国加入了 WTO。但前任总理朱镕基曾说了这样一段话:“入世大家都开心,就我一个人不开心,因为外国的农业是现代化的生产,他们的成本低,价格也比我们低得多。如果他们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的话,将会造成中国农民收入的减少,这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情况到底如何呢?

3、从今天我们就来关注我国的农业,看到底有哪些原因使朱总理产生这样的担心,这种担心最终能否消除。(板书)一、农业与我们1.概念讲授新课(自由发言) 同学们虽生活在城市里,但对农业这两个字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农产品打交道。大家不妨把自己印象中的农业描述一下。( 学生谈自己接触过或听说过的农业活动,或自己认为是农业活动的有哪些?)(引导总结) 同学们在谈的过程中有无留心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动物或植物)像这种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用电脑打出)(练习巩固) 用电脑打出以下农业活动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农业,以加深对农业概念的理解。养鸡

4、 养花 人工养殖珍珠 打猎 采草药 养蚕 种果树 捕鱼 种橡胶树(承转过渡) 农业类型多种多样,我们可依据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每一类即为一生产部门。(板书)2.农业分类(读图分析) 用电脑打出课本图 4.11:主要农业部门,依次引导: (1)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2)这样划分依据是什么?(劳动对象的不同)(3)棉花生产、花生生产应该属于什么生产部门?为什么?(种植业。它们都是在耕地上生产的农作物)(教师说明) 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承转过渡)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许多物品都是

5、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同学们,我们吃、穿、用等日常生活用品及工业产品中哪些是来源于农业呢?(学生活动) 通过学生自己举例,体会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老师同时与学生进行归类板书。(读图分析) 用电脑打出课本图 4.12: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提问:农民、工人、决策者是怎样看待农业的?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这三人的观点都说明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1.从人口多这一基本国情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吃饭、穿衣等基本物质需求量大。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2.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是关键;只有农业实现现代化,中国

6、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3.基于上述原因,决策者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时,必须把农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常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板书)3.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承转过渡) 用电脑打出以下农产品:(或拿实物展示) 香蕉、苹果、桔子、芒果、荔枝、梨、桃子等,提问:这些水果当中,当地可生产哪些?其他的水果来自什么地方呢?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这些说明了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呢?(通过学生讨论和简单分析,使学生明白农业生产有地区差异的观念)(教师讲述)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

7、上有很大差异。(板书)二、农业的地区分布(读图分析) 用电脑打出课本图 4.1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提问: 1.图中绿色部分地区主要农业活动是什么?(放牧 )这里有我国四大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这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播放录像:这四牧区的畜牧业情况,加强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2.黄色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渔业)3.这两部分大致以什么线为分界线?(400 毫米的年降水量线 )这条线大致把我国农业区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西差异也是我国农业分布最明显的差异。(板书)1.a.东西差异界线: 400 毫米年降水量线(观看录像) 播放有关种植业

8、、林业、渔业情况。提问:1. 从录像上观察,种植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地形上?(平原)电脑闪现我国主要平原,说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区)2.林业一般在什么地形上?( 山地或丘陵地形)电脑闪现我国三大林区,这三大林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东南丘陵林区)哪些地方为天然林?( 东北、西南林区 )哪些地方为人工林?(东南林区)3. 渔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条件的地方?(靠海或靠河等水多的地方)电脑打出我国渔业分布图,从图上看,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在什么地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承转)造成东西部农业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9、学生根据收集的气候、地形、水分、土壤等情况进行讨论)(板书)b.原因分析(归纳总结)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某一地区,即使其他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有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提问启思) 按照东西部农

10、业区的划分,河北省在哪一部分?(东部农业区)到过江西、广东的同学,有没有留心那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水稻 )(承转过渡) 我国农业不仅存在东西部的差异,南北方也有不同。提问:划分南北方的界线在哪儿?(秦岭淮河)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东部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别。(板书)2.a.南北差异界线:秦岭 淮河(学生活动) 让学生对照课本图 4.14: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 (用电脑打出),对照课本内容,通过自学,填写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表格如下。(补充说明)1.熟制:一年当中,在同一块田地上可收获农作物的次数。2.可播放小麦、玉米、水稻种植业景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耕地类型。3.电脑闪现三大产棉区并说明。(引导

11、分析)1. 北旱南水的耕地类型由什么原因造成?(北方降水比南方少,雨季短,水资源短缺)2.作物熟制北方少于南方是什么原因? (热量差异 )(板书)b.原因分析(读图分析) 用电脑打出课本图 4.15:西南山区随海拔变化植被的分布图。提问:山体上从下往上的植被变化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这种变化类似于地球表面上植被从哪儿到哪儿的变化?(从较低纬度到较高纬度) 这说明农业的分布不仅在水平方向上有差异,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分异。(板书)3.垂直差异(活动练习) 该山区的农民要进行以下农业活动,请你把它们分别安排在适当部位: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B. 玉米、小麦,一年两熟;C.玉米、荞麦、燕、一年一熟;D.适宜发展林业、牧业。(A、B、C、D 从下往上排,具体图略)并让学生分析为何这样安排。(根据农作物的水热要求及山体的水热分布规律,水热条件要求高的在山下,耐旱耐寒的往上排)新课总结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明白了从农业上来看,物博是指农产品类型丰富多样,而这“地大”即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正是这“物博”的主要原因。板书设计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活动与探究1.让学生调查本地主要农业类型情况,以及农作物品种,当地的气候、水源、地形特点。2.可调查一些农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花生等生长时需求的热量、光照、水分等的数量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