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下第三、四单元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4868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语下第三、四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二语下第三、四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二语下第三、四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二语下第三、四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二语下第三、四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语下第三、四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下第三、四单元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 日月潭教学目标:1.学会 12 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练习默读课文,体会文中在描述中表达出的热爱日月潭,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全文。教学准备 黑板、课件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并练习默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借助汉语拼音读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

2、什么地方及它名字的由来。二、完成任务目标1.范读课文,划分段落。2.指名读第一段问:日月潭在什么地方?理解词语:树木茂盛:树木长得又多又壮。群山环绕:本课说日月潭周围都是山,潭水在群山怀抱之中。名胜古迹: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古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3.默读第二段。问: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提出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4.齐读第三段。问:本段写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晨星:清晨还未隐去的星星。隐隐约约:本课指看起来不很清楚。倒映:指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映在湖中。5.问:这段写了日月潭的哪些时候的景色?2(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中)清晰:非常清楚。和隐隐约约相

3、对。展现:完全显现出来,让人看。轻纱:轻飘飘的纱。本课比喻雨中日月潭的景象。读本段第二句:问:拿什么比喻什么?(1)拿轻沙比喻日月潭在雨中的景象。(2)拿仙境比喻日月潭的周围的景物。指导。 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6.由于风景优美,许多中外游客都来游览。7.练习分段背诵。三、验收完成任务情况背诵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熟读课文,学会 12 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熟练读课文。二、完成任务目标1.学生分段读课文。 (读清生字读音,看准字形)2.复习旧字。雀急勺健沙3.学习

4、新字。省隐约建纱左中右结构:附半包围结构:迹左右结构:称称独体字:升上下结构:秀筑照4.重点指导。隐:注意右边“彐”横都不出头。建:注意“廴”的捺要出头。秀:上部最后一笔为捺。5.扩词省:台湾省省区省市附:附近附加附和迹:古迹迹象水迹称:对称称职3升:升起 公升 升旗隐:隐约 隐藏 隐蔽约:相约 约束 和约 约定照:照相 照片 照顾建:建筑 建设 建国筑:筑坝 泥筑纱:薄纱 纱巾 细纱秀:秀丽 优秀 秀美6.指名读词。三、验收完成任务情况默写生字。四、指导背诵。(1)分段背诵。齐背分句背自己背分组背齐背指名背(2)连段分别背诵。五、验收责任检查背诵10、葡萄沟教学目标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

5、8 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造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3、激发情感:通过讲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难点: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大意,掌握课文生字词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4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

6、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 )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2、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3、过渡语设计: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欢“葡萄沟”吗?(生述)师揭示并板书课题:18、葡萄沟 二、设疑点、齐读课文解疑。1、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一遍课文。 (纠正部分字读音)2、师诱:课文中告诉了我们葡萄沟是一个出产什么的地方?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有葡萄。但我们“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 “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

7、水果沟” ,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三、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各自然段及带有生字的词,生词多读几遍。2、全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呢?(生:葡萄沟的葡萄。 )3、出示想一想,初知课文大意:A、明确题目要求(指名读题) ,思考三个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段落。B、师布置默读,并检查默读效果。a)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想一想当中的第 1 个问题呢?1 组朗读第一自然段。b)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

8、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2 组朗读第二自然段。c)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师:大家喜欢葡萄干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们的疑问?3、4 组朗读第三自然段。4、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现在可不可以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一起来回答呢。 (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四、生字词教学。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2、指名学生认读、齐读生字并口头组词作业设计:书写生字第二课时5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背诵课文第二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认读词语。 (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说一说,葡萄沟这个地方怎么样?(

9、是个好地方)3、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理解的问题。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1、讲读第一段:(1)默读课文,思考;葡萄沟在哪里?那里都出产些什么水果?画出有关的词语。(2)回答思考问题:葡萄沟在哪里?(新疆吐鲁番)新疆是我国一个自治区,吐鲁番是这个自治区中的一个县,葡萄沟在这个县内。 (齐读第一句)(3)那里出产些什么水果?(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众多水果中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所以,这个地方不叫水果沟,而叫葡萄沟。(4)指导朗读。引读、指名读、齐读。2、读讲第二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人们喜爱葡萄沟的葡萄?(葡萄长得好) (2)本

10、段有几句话?哪句是讲葡萄的?(3)分析第二、三句。指名读第二句。这句讲了葡萄的什么?(枝叶茂密)解释“凉棚” 。这句话说明葡萄怎么样?(种得多)指名读第三句。这句讲了葡萄的什么?(果实累累)先讲什么?(成熟的季节)再讲什么?(葡萄果实成熟后的样子)结合看图,理解“一大串、一大串” 。最后讲什么|(果实的颜色)这么多颜色用个什么词可以概括?(五光十色)指导朗读。葡萄钟得多,长得好,颜色美,难怪人们最喜爱葡萄,要读出这种喜爱的语气。 (范读、齐读)(4)这段除了讲葡萄沟的葡萄好,还讲了这个地方什么好?(指名读第四句,启发学生说出“人好” )课文中哪些词讲出了那里人好?(热情好客、摘下、吃个够等)(

11、5)这一段的第一句讲了什么?(指名读)读后回答。 (葡萄种植的地方)(6)齐读第二段。(7)小结:第二段,作者先讲葡萄种植的地方,接着讲葡萄的枝叶成长情况、果实成熟的情况,最后讲老乡会拿最甜的果实招待客人,叙述有条理讲出了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人更好。3、读讲第三段:(1)第三段讲了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默读课文。这段有几句话?6(2)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阴房)(3)看图:阴房建在哪儿?什么样子?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山坡、碉堡、小孔”等的词义。(4)葡萄怎样被制成葡萄干的?指名读第三句。引导学生看图。热空气从小孔中流进,把葡萄的水分蒸发掉。慢慢地,葡萄就被制成了葡萄干

12、。(5)在阴中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词语。 (颜色鲜、味道甜)(6)谁能说一说,这一段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阴房的样子和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最后讲葡萄干的特点。 )4、总结全文。(1)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2)教师归纳:葡萄沟水果出产多;最有特色的是葡萄。葡萄长得好(量多、色美) ,葡萄干有名(色鲜、味甜) ;那里的人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3)齐读全文。作业设计:背诵课文第二段11、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感受傣族人民的热情,体会总理在人们心中的深厚感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会用这些生字组词。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对

13、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总理和人们心连心的深厚感情。2、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7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总理和我们心连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干什么?请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泼水节的来历?并说一说它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周总理是怎么和人们一起过泼水节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课文:板书:难忘的泼水节二、初步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后思考:本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带有生字的下面画线,并借助拼音

14、读准字音。3、检查初步读的情况。 (全文一共 8 个段。 )三、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的第一段至第三段。: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泼水节就到了。 ):指名读第二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总理要和我们过泼水节。 ):为什么总理这么远到我们这里过泼水节?(关怀我们少数民族。 ):齐读第三段,看一下傣族人民是如何来欢迎总理的?表示动作的词:敲起赶来撒满欢呼:人们把火红的凤凰花撒在地上干什么?人们还准备了什么?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有感情的读这一段,体会一下人们心中的激动。2、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读四段,你明白了什么?(介绍总理和人们跳舞。 ):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他为什么要这么穿?(尊

15、重傣族人民):找出总理动作的词:接过,敲着,踩着,跳舞,:小组学习第五段,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表示什么?:齐读第六段,段写了什么?(总理和大家狂欢。 ):学习最后两段。 为什么说这一年的泼水节是最难忘的?体会“难忘“一词的深刻含义。8四,总结全文。我们因有这样的总理而自豪,有这样的总理而骄傲。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掌握有关的词。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填空,出示小黑板。二、学生自学生字。1、小组说一说我们准备来学本课的生字。2、说一说你记住了哪几个生字。三、学习本课的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小组的学习情况。2、对号入座,识记生字3、听一个人说生字的特点或看同学的动作,快速的说出这个生字。比一比看谁来得最快。4、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5、给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四,巩固生字的掌握。1、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准。2、抄写本课的生字。五、总结。12、北京亮起来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 11 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能认读“辉、煌、幢、繁”4个字。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家互帮互助,提高识字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9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