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体育学生体质下降及思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284796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校体育学生体质下降及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学校体育学生体质下降及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学校体育学生体质下降及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学校体育学生体质下降及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学校体育学生体质下降及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校体育学生体质下降及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 5 月 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份文件被称为中央 7 号文件。它的目的在于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七号文件中共提供了三种主要指示和思路,第一是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第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第三点就是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文件

2、中所指出的解决方法及途径正式针对了发生在当今学校体育中受教育群体学生亟需解决的问题,即当今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问题。2011 年,中国进行了第 6 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本次体质监测覆盖了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7 个民族、995 所学校,参加调研人数为 348495 人。检测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 4 方面 24 项指标。1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调研结果显示,19-22 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但与前一个五年相比(2000 年-2005 年) ,下降幅度明显减小。与

3、2005 年相比,19-22 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 1.29、0.23 厘米,引体向上成绩分别平均下降 1.44、1.45 次,1000 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 3.37、3.09 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 2.72、0.92 厘米,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02、2.48 次/分, 800 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 3.17、1.87 秒。另外,城市男生、城市女生握力分别平均下降 0.18、0.35 千克;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 50 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 0.06、0.10、0.05 秒。2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调研结果显

4、示,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 7-12 岁小学生为 40.89%(其中城市为 48.81%,农村为 32.98%) ,比 2005 年增加 9.22 个百分点;13-15 岁初中生为67.33%(其中城市为 75.94%,农村为 58.74%) ,比 2005 年增加 9.26 个百分点;16-18 岁高中生为 79.20%(其中城市为 83.84%,农村为 74.59%) ,比 2005 年增加 3.18 个百分点;19-22 岁大学生为 84.72%(其中城市为 84.14%,农村为 85.30%),比 2005 年增加 2.04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低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增

5、长明显,如:7 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 32.17%、36.43%、24.12%、26.95%,比 2005 年分别增加 8.71、8.76、10.56、10.32 个百分点。3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7-22 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13.33%、5.64% 、7.83%、3.78%,比 2005 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 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分别为 14.81%、9.92% 、10.79%、8.03%,比 2005 年分别增加 1.56、1.20、2.59

6、、3.42 个百分点。4龋齿患病率出现反弹。调研结果显示,与 2005 年相比,多数年龄组学生乳牙龋齿患病率、恒牙龋齿患病率出现反弹。如: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 7 岁年龄组乳牙龋齿患病率分别为 55.84%、57.48%、62.10%、62.55%,比 2005 年分别上升 8.04、8.78、3.70、3.95 个百分点;12 岁年龄组恒牙龋齿患病率分别为 19.80%、18.64%、18.64%、23.85%,比 2005 年分别上升 8.90、3.94、6.64、8.05 个百分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有许多,众多的原因背后隐藏了更加复杂的问题,诸如社会问题、教育问题、

7、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将就此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层层破解,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学校方面原因。首先,传统教育观念“重文轻体” 学校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理想的殿堂,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制度使中小学生成为教育的奴隶,有碍于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念根深蒂固。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状态的愿望一直是国人在学海中挣扎的动力。其次,繁重的课业负担挤占课余锻炼时间 学生的家庭生活同样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小太阳始终难以见到“太阳”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及睡眠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由于学生普遍在校

8、学习时间过长,学业负担过重,近七成中学生每天睡眠不足 7 小时。长期的加压加码,使学生不堪重负;长期的睡眠缺乏,导致学生体质下降; 夜以继日的埋头学习,导致学生视力减退。再次,体育经费、场地设施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而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更是少得可怜,很多学校体育的硬件设置不够齐全,场地、器械等达不到标准,影响了课程的质量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后,师资力量匮乏 许多中小学尤其农村中小学,在教师的引入上有着重智轻体的现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或专职体育教师改教其他学科,或小学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兼职体育课的现象特为普遍。二、社会方面原因。第一,政府管理缺位。社会管理职能是法律

9、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其内容包括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我国青少年体质近些年持续下降之现状严肃反映了政府管理的失责。政府管理的缺位体现在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方面,主要表现为政府的不作为即对社会的消极管理,管理行为的缺位导致学校权力超出应有边界以及学生权利的无法保障,直接破坏了学校教育的秩序和平衡发展。第二,社会环境对体育教学影响。体育教学虽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体育在学校的“五育”教育中成为所谓的副科。人们普遍认为,要想取得高的学术成就和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靠在科学知识上勤奋努力。所以体育课的学科课程地位低,不受重视。由于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有些学校

10、的管理者,认为搞体育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轻视体育教学,看不起体育教师的工作。在一些学校体育课的课时费是其他课的 60%。在职称评定,考评奖励等方面也和其他学科存在不平等现象,这些都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第三,法规的落实难以保障。体育活动时间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基本的重要保证。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生每天要保证 1h 的体育活动时间。全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永亮在对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对策中讲到:学生参加体育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42% 的学生能达到每天半小时体育活动。随着年级增高,达到每天 1h 体育活动的学

11、生逐渐减少。这样的调查数据在那些条例和指导纲要面前显得很渺小,由于缺乏有效的严密的监督机制,责任不明确,规定成了一纸空文。三、家庭方面原因 第一,家长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和教育观。脑力劳动为上,体力劳动为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受传统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受一考定终身,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受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的社会现实影响。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普遍具有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倾向。对孩子培养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热衷于早期“智力开发” 。周末假期,本来是孩子放松的好机会,可是一些

12、家长还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考试班或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学钢琴、学绘画。从而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锻炼身体的权利。 第二,家长缺乏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许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不仅对孩子娇生惯养,而且缺乏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在饮食方面,太放纵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致使孩子过多摄入了含高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垃圾食品,造成孩子“营养过剩”,或者致使孩子养成了挑食、偏食习惯,使营养物质摄入不全,缺少必要的微量因素,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因此,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土豆型”和“豆芽型”孩子即“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的原因。四、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缺乏健身意识。对于体育

13、运动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不够。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调查来看,目前大部分学生的体育课时间安排是每周一节,在仅有的一个半小时的运动时间里,部分学生不积极配合锻炼、偷懒、早退的情况时有发生,充分反映出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忽视态度。而且在每天的课余锻炼时间,男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多,进行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锻炼,女生基本上除了体育课外用于锻炼的时间几乎等于空白。学生并没有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体质健康的重要意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偏低。 其次,生活方式不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比例迅速增加。这种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潜在

14、威胁,学生将有限的闲暇时间主要用于玩电子游戏、浏览互联网、看电视等活动,而运动时间明显减少。交通工具日趋发达,学生上学放学运动量大幅度减少,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必然造成学生体能下降。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日常事务不会做也不愿做,更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身体长期得不到充分的活动肥胖自然增多。 最后,饮食习惯不健康。饮食和营养是保护和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提高活动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改善体能和保持良好的体态。由于中小学普遍开有早读课,一些中小学生为了赶时间不吃早餐或吃不好,而在中午,一些中小学生嫌学校的饭或家里的饭不合自己的口味,随便在校外的小摊上吃一些不合卫生标准

15、的垃圾食品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造成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我们从当今社会的专家所采取的方向入手,寻找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对策,分别有以下几点。一、从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摆正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人点。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其次,学校要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弱占用体育课,更不得出于安全的理由,因噎废食,使体育课“空壳化” 、 “休闲化” 、 “走过场” 。要深化教

16、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学校要实行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甲 。要积极开展早操、课间操和下午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4,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 再次,学校应合理分配办学经费,增加体育经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学校要根据课时计划,增加体育教师的编制,加强 体育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最后,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学生在校的学习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