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巴赫(课文导读)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842617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溪巴赫(课文导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溪巴赫(课文导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溪巴赫(课文导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溪巴赫(课文导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溪巴赫【教学目标】1、 学习作者借助意象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品味本文轻灵、诗化的语言风格。2、 感受巴赫恬静、安详、圣洁的音乐。【课文导读】肖复兴在关于音乐一文中这样写道:“描写音乐,其实是件蠢事,这不仅在于难,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能的。音乐本来就是始于词尽之处,圣桑的这句名言是绝对正确的,如果语言和文字能够起到音乐的作用,音乐也许就不会在人间产生了。但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做着这样的傻事。 ”确实,要用文字来描绘“始于词尽之处”的音乐,或是描绘一个伟大音乐家的魅力与风采,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在小溪巴赫一文中,肖复兴却用轻灵、诗化、富于音乐美的文字,引领读者走进了巴赫那恬静、安详、圣洁、恒久的音乐世界

2、,使读者体会到了作者与巴赫音乐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感应,以及作者寄寓其中深深的怀念与景仰之情。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在文章开头两节,作者就将自己欲写又止的心情和盘托出, “一直想写一些巴赫” , “许多次拿起笔”等语句既写出了巴赫对作者的巨大吸引力,又折射出作者对巴赫音乐的熟知和思考之深。紧接着他用爱因斯坦评巴赫的话进一步地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了依据。在文章的第二节中,作者提到了巴赫“伟大” 、 “浩瀚”的音乐成就,这是用共识引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以巴赫音乐的伟大、浩瀚来衬托其匀称、安详、恬静、旷日持久的美即贯穿全文的“小溪”意象的内涵。从第四节到第十五节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得到了巴赫

3、名字的德文意思是指小小溪水,就这样,本文的中心意象“小溪”出现了,它的出现让作者豁然开朗,开拓了一条通往巴赫音乐世界的大道。第四节到第八节重点写了小溪的意义, “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 。作者化虚为实,将真正有价值的音乐比作了潺潺流淌的小溪,表明尽管巴赫音乐的价值一开始无人发现而被埋没,但终将穿越时空,化作永恒。如在第六节中,作者将小溪(巴赫音乐)同出土文物作了对比,同陈年老酒作了类比,用比拟等形象化的手法写出巴赫音乐的不朽价值与旺盛的生命力。第九节到第十五节,作者重点为我们描绘了“小溪”与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这一部分可称作全文的华彩篇章。他先是用那些行云流水的文字,那些铺陈渲染的辞章,

4、写出了小溪虽然毫不起眼,默默无闻,但是却源远流长,永葆生命的活力,并且具有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旷日持久的美。而在第十一节和第十二节,作者通过两个相同形式的句子将“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过渡到了“巴赫的性格与品格” ,真正将二者合而为一,写出了小溪的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特征,是与巴赫的性格、品格及其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相照应的。巴赫的个性沉静而坚韧,生前默默无闻,死时悄然离去,而他的音乐却具有极高的价值与成就,滋养着后世无数的伟大音乐家。阅读至此,我们能够发现随着作者对“小溪”意象的充分挖掘,我们对于巴赫的了解也逐渐深入。这两条齐头并进的线索彼此交错,直到完全将“小溪” 、 “巴赫” 、

5、 “巴赫的音乐”三者融为一体, “小溪”便是巴赫和他的音乐的完美写照。此外,这一部分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以第十节为例:作者先是用了两组排比,形成语势,强调小溪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总是以清静的姿态默默地流淌;再正面肯定小溪所拥有的平凡却伟大的美好品格。 “它不是一杯烈酒” , “它只是你的眼泪”等比喻更是恰到好处,形象地写出来小溪渗透进永恒的心里和岁月的美。整节语言长、短、整、散结合,也具有一种如小溪般静静流淌,轻灵、内敛而诗意的美。作者诗化的写作风格在这一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文章的结尾部分分三个小节,作者展开想象,描绘了聆听巴赫音乐时眼前出现的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画面,这些画面的中心意象正是潺潺流淌的小溪,令人回味无穷。作者与巴赫音乐那轻灵、诗化的语言展露无遗。正如肖复兴自己所言, “音乐的力量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音乐能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响起清澈的回声” ,一个热爱音乐的作家,拨动自己的心弦,把文字化作音符,谱写出多年来蕴藏心底的对于音乐的感悟。他滤去尘世间的喧嚣和燥热,让文字充满着宁静与沉思,想必读者在读完全文后也会有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