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甬温高铁追尾事故_报道框架解读_以新华网报道为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38728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甬温高铁追尾事故_报道框架解读_以新华网报道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_甬温高铁追尾事故_报道框架解读_以新华网报道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_甬温高铁追尾事故_报道框架解读_以新华网报道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_甬温高铁追尾事故_报道框架解读_以新华网报道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甬温高铁追尾事故_报道框架解读_以新华网报道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甬温高铁追尾事故_报道框架解读_以新华网报道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甬温高铁追尾事故”报道框架解读 以新华网报道为例陈静茜表 1 新华网高铁事故三阶段报道数量 一 、 研 究 缘 起 2011 年 7 月 23 日晚 20 点 38 分, 甬温线永嘉站至温 州南站间, D301 次列车与 D3115 次列车发生严重追尾事 故, 造成了 40 人死亡、 百余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 , 舆 论一片哗然。 适逢关于高铁快速上马、 超越现阶段国民交 通消费需求等争议话题持续升温, 对该事件的报道策略 , 至今仍对我国传媒业界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本文以新华 网的 “甬温高铁追尾事故报道” 为中心, 通过框架理论及 内容分析方法试图分析: 网络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议题分

2、布和数量; 各框架的具体呈现和强弱样态; 主要报道框架 形成的原因。 在灾难性事件中, 政府、 新闻传媒和公众三者之间 , 围绕信息的发布、 传播和接受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较 之正常情况下更凸显重要性和紧迫性。 1 2002 年左右, 新 华社曾开展媒体调查, 指出 “新闻媒体, 尤其是主流媒体 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态度和做法呈现出反复无常、 谨慎 过度的情况。” 2 作为主流媒体的新华网, 同时兼具网络媒 体传播快速、 相对自由灵活的特点, 在此次突发事件中 , 新华网的报道策略是何? 这引发了笔者的关注和思考。 确 实, 作为网络媒体, 本次甬温事故发生后, “新华网” 是 较早发出相

3、关报道并在一个月内持续进行报道。 隶属于主 流媒体的网络媒体, 其国家背景引发笔者兴趣, 遂确定以 新华网报道为研究对象。二 、 研 究 方 法 Gamson 将媒体报道的框架分为主要框架 和 次 要 框 架 两个层次, 提出报道中存在着从不同侧面构架起来的次要 框 架 即 对 多 个 子 议 题 的 集 合 。 3 参 照 Gamson 的 划 分 方法, 本文采用统计报道中主要议题、 次要议题出现频度 的 方 法 ( Gamson,1989) 来 进 行 抽 样 : 先 统 计 新 华 网 在2011 年 7 月 23 日至 8 月 22 日 30 天内刊载的关于甬温事 故的新闻报道数量,

4、 把握全体的报道状况; 然后从总样本新闻中抽出代表特点议题和子议题的关键词; 接着从样本 新闻中抽出议题和子议题, 统计其出现的次数, 并将各议 题集合进行归类 , 统计在新闻中的行 动 主 体 ( 如 政 府 官 员、 社会组织、 一般民众等), 了解新华网选择了哪些行 动主体的言行作为报道框架的表述者。三 、 分 析 结 果 自 7 月 23 日甬温高铁事故发生至 8 月 22 日 30 天内, 新华网共有 126 篇与此次高铁追尾事故有关的新闻专题报 道 (附在每日消息后的 “相关报道” 及国外铁路报道未统 计在内)。 谢耘耕等将各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分 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旨在

5、快速告知真实情况; 第二阶段 的要务在于增加附加信息, 帮助受众系统地了解事件全面 情况; 第三阶段则为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 4 参照此划 分方法, 本文将新华网在采样时间内的有关报道, 结合事 态的发展, 将此次事故的初期的报道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 见表 1:根据这三个阶段的划分 , 将 新 华 网 每 天 ( 7 月 23日8 月 22 日)的报道数量做成折线图 , 可 以 对 新 华 网 对这一突发事件一月内的报道趋势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如 图 1 所示:(一) 报道进程分析 1.第一阶段报道: 快速报道、 引导舆论 甬温线高铁追尾事故发生在 2011 年 7 月 23 日 晚 20

6、点 38 分, 事件发生后, 温州当地人民报警自发奔赴事发 地进行援助, 约一小时后, 21 点 36 分, 新华网刊发第一 条事故电讯: 一辆杭州往温州方向的动车行驶中两车厢脱轨掉落桥 下 2011 年 07 月 23 日 21:36:0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 : 23 日 20 点 34 分 , 一辆杭州往温州方 向的动车行驶途中, 两节车厢脱轨掉落桥下, 目前死伤情 况不明。 22 点 35 分, 新华社记者岳德亮在赶赴现场途中发布 消息 目击者称 D3115 次动车脱轨事故 “情况严重”。 事故约两小时后, 新华网刊发记者张和平发来报道 , 附事故现场图片: D3115 次动车

7、温州附近发生车厢脱轨坠桥事故 2011 年 07 月 23 日 21:52:29 来源: 新华网7 月 23 日拍摄的动车脱轨事 故 现 场 片)。 (记者余根铃摄)( 手 机 拍 摄 照新华网温州 7 月 23 日电 (记者 张和平) 记者从温州 消 防 部 门 获 悉 , 23 日 20 时 34 分 , D3115 次 动 车 在 行 驶 至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时, 发生两节车厢脱轨坠落桥 下 事 故 , 目前死伤情况不明 , 有 关 政 府部门正在赶往施 救。 D3115 次动车为杭州发往福州 , 杭州发车时间为 1674阶段 (报道日期)新华网报道样本数第一阶段: 7 月 23 日

8、-7 月 27 日61第二阶段: 7 月 28 日-8 月 8 日49第三阶段: 8 月 9 日-22 日16表 2 8 月份新华网动车事故报道表 (一 )表 3 8 月份新华网动车事故报道表 (二 )2012.11网 络 时 代 News Dissemination时 36 分, 全程约为 740 公里。 每节车厢定员约百人。 自 20 点 38 分至 24 点, 新华网共刊发 7 条消息, 对 事故的灾情做了初步的报道, 较早发布了灾难现场的图像 和初步确认的伤亡人数, 但尚无对事故原因的报道。 事故发生第二日, 新华网大篇幅登载了 27 条报道。 7 月 25 日, 事故发生第三天, 新

9、华网刊发了题为 “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实录 的报道, 描述了 救援队伍在事故现场开展的救援工作 及 救 援 成 果 : “24 日上午, 温州酷热难当, 但救援人员挥汗如雨, 奋战在事 故现场, 进行救援和抢险。 到 24 日傍晚时分, 一名被困 车厢 20 小时的三岁儿童被成功救出。” 这个三岁儿童就是 后来广受关注的女孩项炜伊。 事故发生的第四天下午, 新华社报道温州公布首批遇 难者名单, 在报道 中国千方百计救治甬温线事故伤者:1 人 1 专家 1 人 1 方案, 记者孔晓涵、 张遥突出报道了被 困 20 小时获救的三岁女童项炜伊, 引发了广大受众的舆 论关注。7 月

10、 27 日, 新华网对甬温线事故的报道较前几日开 始 有 所 减 少 , 出现了与铁路有关的负 面 报 道 , 如 转 载 自 北 京 晚 报 的深度调查报道 基层铁路职工曝 待 遇 低 : 大学毕业八年每月两千六, 和 “723” 对股市冲击渐弱 高铁概念股高价发行前景如何?, 揭露了铁路系统职工待 遇过低、 技能培训不到位等问题, 与后一阶段揭露的甬温 线事故部分人为原因相呼应。 对 突 发 事 件 第 一 阶 段 的 报 道, 讲究的是速度 , 需要报道的 是事发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 新华网凭借成熟的报道网络 , 迅 速、 全面地报道了事故现场的伤 亡情况、 抢救措施等, 可以说赢

11、得了报道的先机, 成功抢占了舆 论主导权。 新华网及时关注微博 上的救灾互动信息 , 带动了关于 女孩项炜伊的舆论热点。 2.第二阶段: 关注焦点 政府有关部门 在第二阶段的报道中 , 国务 院总理温家宝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及铁道部召开的全体会议成为报 道中心, 对这两次会议及温家宝 总理走访慰问事故受害者及其家 属进行了全程文字直播。 7 月 28 日, 温家宝总理来到 事故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 , 新华 社 通 过 14 条 快 讯 , 每 隔 几 分 钟 发布一条, 快速报道了温家宝总 理的讲话内容。 温家宝讲话结束 后, 新华网立即刊登以 温家宝 在 “723” 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现 场与记

12、者见面 为题的消息, 全 文报道了新闻发布会中温家宝与 中外记者的问答。 值得注意的是, 新华网对温 总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内容及铁 道部回应救灾质疑的类似消息 ,进行了两次重复刊发, 刻意进行了强调:7 月 28 日 11 点 42 分 , 新华网刊登了题为 铁 道 部回应: 24 日 “723” 事故救援中根本没有宣布 “ 车 厢 内无生命迹象, 救援结束” 的消息, 时隔 5 小时不到的同 一 天 16 点 25 分 ,新 华 网 再次登载了题为 铁 道 部 回应: 24 日事故救援中根本没宣布救援结束 的报道。 7 月 29 日, 新华网再次重复刊载了温总理在高铁 灾难现场举行的新闻发布

13、会上及看望家属时发表的讲话两条。 (温家宝到温州察看 “723” 事故现场并悼念遇难 者、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 “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 交通事故部分遇难者亲属时的讲话) 7 月 30 日仅刊登了两条有关事故的报道 : 铁 道 部有关负责人就甬温线 “723” 事故有关情况答新华社记者问、 “723” 动车事故善后工作组已与 10 户遇难者家 属达成赔偿协议。 3.陡然降温的报道 新华网有关事故的报 道 在 24 日29 日 间 ( 即 灾 难 发 生后 7 天内) 最为密集, 29 日国务院召开 “723 事故 调查组全体会议” 之后, 新华网的报道骤然减少, 由平均 每天 14 条消息

14、减少至每天 1 条左右。 与新华社报道的降 温相反, 中国新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 南方人 物周刊、 南都周刊 等新闻杂志在事故发生一至两周 时间内掀起了对甬温高铁事件的大篇幅深度报道热潮, 几家首要新闻杂志纷纷以 死亡快车、人的问题 “775新闻传 播图 2 新华网高铁事故报道议题比例 2012.11网 络 时 代 News Dissemination 23” 事故追问 等题刊发封面报道, 运用超大标题、 几十页篇幅进行专题调查 , 引 发 了 从 传 统新闻杂志到网络论 坛、 微博对这一事件的强烈关注。 进入 8 月之后, 新华社 对该事件报道陡然降温, 日报道数量大幅度减少, 且报道

15、内容多为铁道部辟谣及动车系统调整等信息。 在突发事件报道的第二阶段 , 媒 体 应 该 突 出 广 度 : 着重报道突发事件未被披露、 鲜为人知的相关信息并进行 拓展式的补充, 强调各种边缘信息, 满足公众更全面的信 息需求和持续性的关注。 在第三阶段, 应该突出深度: 进 一步说明、 解释、 分析整个事件的发生原因、 影响, 以此 来满足公众对于突发事件更深层次的信息需求, 满足他们 想要更深切体会事件意义及影响的愿望。 (谢耘耕、 曹慎 慎、 王婷, 2009) 从以上两个报道表可以看出, 在进入 8 月以后, 新华网针对甬温高铁事故的报道, 在广度和深度 上都不尽如人意。 仅停留在事实信息的报道, 未进行进一 步的深挖和拓宽, 未对本次事件产生的原因、 影响做进一 步的评论和分析。(二) 议程设置情况分析本文对 126 篇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 其议程设置种类 如下图所示。如表所示, 新华网高铁事故报道涉及七方面议题, 包 括 灾 情 、 领 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