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试论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2836665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试论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试论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试论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试论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试论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试论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论文:试论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论文:试论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论文:试论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2014-3-20 13:59:50试论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传承问题以石柱县为例内容提要 石柱县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遭遇困境,具体表现为:乡土文化人才队伍老龄化问题严重,乡土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由于方言、交通、财力等方面的限制,乡土文化的采集与创作工作开展困难;乡土文化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乡土文化少有品牌,延续困难;城镇化进程中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使乡土文化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提出的该县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

2、举措有:广泛集聚乡土文化人才资源;地方财政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极力做好乡土文化的采集、创新与传播工作;多渠道打造乡土文化品牌,提升其经济效益;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力度。关键词 城镇化; 乡土文化; 传承; 困境一、城镇化进程中石柱县乡土文化生存困境城镇化进程是一个痛苦的转型过程,外来文明的浸润带来生活习惯的巨大改变,农村面临多种冲突,文化冲突是其中之一。曾经占据半壁江山的乡土文化因种种原因遭遇困境,正面临着被边缘化、被摧毁、被遗忘的境地。1、乡土文化人才队伍老龄化问题严重,乡土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一是青年乡土文化人才外流及认识上有误区。首先,青年人才对乡土文化的漠视。长期

3、以来,乡土文化打上“土”的烙印,它的传承实践被认为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乡民的事情,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城里人对之不屑一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石柱 至少也得把风险降到最低。4、乡土文化少有品牌,延续困难。一是乡土文化少有品牌。在石柱县,乡土文化具有分布散、内容杂、地域广的特点,基本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由于没有与经济利益挂钩,本地人缺乏打造品牌的意识或打造品牌的意识较弱,他们自然不会或者没有那种能力对其进行去粗取精的提炼、加工,使之上升为品牌。二是个别品牌因缺乏关注走向自行消亡的地步。打工潮对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与习惯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一代农民在打工生涯中各种观念与城里人逐步趋同,传统意义

4、上的乡土概念淡化,本已拥有的个别品牌也随乡土文化的降温而日渐走向被遗忘和自行消亡的境地。5、城镇化进程中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使乡土文化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一是乡土文化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被当作垃圾推倒。比如,笔者所知道的一些乡村的庙宇,里面有一些较久年代流传下来的图象、文字,有一定的考古价值。但因为长久失修,庙宇破破烂烂,有些人不懂得它们的价值,认为是封建迷信的象征,有损地方形象,被当作垃圾处理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二是乡土文化让位于短期的经济效益。有的地方为了加速城镇化进程,搞圈地运动,推倒一大片旧房,建一大片新房子,政府和开发商肥了腰包。表面一看,出政绩了,GDP 上去了,但害处很多,短期的

5、经济效益带来很多遗留问题,一些乡土文化的东西也被抹去了。还有的搞迁坟运动,很多碑文铭刻被废弃,把腾出的土地用于开发,经济效益来得快,全然没有考虑到这些东西一旦被毁就永远不能恢复。三是缺乏法律的支撑,对那些破坏乡土文化的行为没有处罚措施,他们更是肆无忌惮。目前,我国没有一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开发商为了达到他们私自的目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使当地具有民族风格的一些文化特质的东西走样或变味。而最让人痛心的是,就算他们有破坏乡土文化的行为,也没有任何惩罚成本,他们便可无报顾忌。二、城镇化进程中石柱县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城镇化给乡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带来很大

6、的影响;但如果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乡土文化自身会发展得更快更好。1、广泛集聚乡土文化人才资源。乡土文化要发展,必须做好传承工作,而具备这方面能力的人才是关键。窃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从当地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宣传站等单位中培训专门人才,建立乡土文化专门人才信息库,分类建档,全国联网,可供查询。二是对民间的乡土文化艺人,要做好探访工作,并把他们纳入乡土文化专门人才信息库。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给他们每年一定金额的特殊补助。三是活跃在乡间的民间乐队是乡土文化人才的聚居地。里面的成员是一些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爱好者,他们和农民贴得更近。出于要有更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他们在创新乡土

7、文化上有更大的动力。除了给农民带去一些目前最流行的东西外,还自编自演身边新近发生的事情。因为熟悉,农民也很有兴致,他们在无意识中对乡土文化的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让他们在有意识上下功夫。四是县城晚间出现的各种文艺演出队。这是石柱县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数量在其他小县城难以相比。他们多是一些退休的老年人,处于锻炼身体和开心的目的,自娱自乐,没有谁给予他们任何经费支持。他们多数有从乡村到县城的生活经历,熟悉农村生活,对乡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表演起来非常自然。如果相关主管部门对这些队伍进行一定的指点和方向把握,他们会成为传承乡土文化的主力军。五是在中小学开辟乡村文化教育基地,培

8、养乡土文化的继承人。组织地方专业人员编写乡土文化教材,从学生起培养对家乡和乡土文化的热爱,使他们将来能承担起传承乡土文化的重任。2、地方财政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极力做好乡土文化的采集、创新与传播工作。一是当地宣传部、文广局、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宣传站等要担当起主力军作用。这些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部门,应当从这些部门中抽调部分专业人才,组成一支专业队伍,做好乡土文化的采集与创作工作。二是作家协会有做好乡土文化的采集与创作工作的义务。每年可以组织作家协会的成员就某一主题进行采风活动,然后出相关的集子。比如石柱县作家协会今年将进行几次重大采风活动, “巴盐古道走一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仅该县的悦崃镇就有很多靓点可以呈现。该镇一直是巴盐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在深受长江沿岸“汉文化”和荆楚大地“楚文化”的影响下,它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多元的土家民俗文化。承唐代巴渝地区广为流传的竹枝词遗风,以土家族为代表的石柱人民在勤劳耕耘中创造了山歌体民歌“啰儿调” ,其中代表作太阳出来喜洋洋蜚声海内外,已经成为石柱土家民俗文化标签。据考证,悦崃及黄水一带就是“啰儿调”的发源地。就此开展采风活动,可以多方面拓展其丰富内涵。既承担起乡土文化的采集,也推动乡土文化的创新,可以为当地旅游业提供帮助。三是当地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站等应开辟乡土文化专栏,做好乡土文化的传播工作。石柱网作了一个尝试,开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