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感悟儒学魅力,闪耀思想光辉-----《儒学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825849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感悟儒学魅力,闪耀思想光辉-----《儒学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精品】感悟儒学魅力,闪耀思想光辉-----《儒学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感悟儒学魅力,闪耀思想光辉-----《儒学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感悟儒学魅力,闪耀思想光辉-----《儒学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课件 感悟儒学魅力,闪耀思想光辉-儒学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军中学 颜先辉 汉武帝 董仲舒 教材分析 教学感悟 教学设计与构想 学情、教法分析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 2 课。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经过汉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新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政治上确立起统治地位。汉代新儒学的形成是儒学发展史的重要阶段,此后,儒学在宋明时期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本课在这一专题中上承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下启宋明理学进一步发展,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由儒学的发展,感悟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难点:对董仲舒新儒学内涵的理解 二、学情、教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部分历史能力,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只停留在对感性材料的了解,而对于儒学在汉代变之原因(为什么) 、变成什么(是什么) 、变后如何(怎么样)等理性思维方面则不甚了了。为此教师要创设历史情

3、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化繁为简。整合各项资源,多采用探究方法积极加以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探究式教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史料教学法:通过众多史料的阅读,使学生获得最为直观的感觉,从而得出结论。3.创设情景剧:鼓励学生参与,攻克课本重难点。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法分析 突出思考性,突出思维含量 三、教学设计与构想 (一)导入新课: 以当今文化现象导入 国学热、读经热、祭孔热 目的:从现实切入,现实与历史的结合,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个王朝 一个帝王 一个读书人 西汉(前 202-公元 9 年) 汉武帝(前 156-87 年) 董仲舒(前 179-104 年) 目的:引出本课所处的时代及主人公 序幕:董生未名时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 ,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史记?儒林列传 潜心研究 学问精纯 引子:武帝之“求贤诏”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 134 年)下求贤诏,其文曰: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