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825750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以广西隆林县德峨乡偏苗为个案密宋华刘茜摘要广西隆林县德峨乡是偏苗的聚居地。偏苗的民间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民歌、舞蹈、器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本文以史学、文学和美学等不同角度切入,窥探出偏苗丧葬仪式所体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关键词偏苗;民间音乐;人文情怀;美学观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迪斯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苗族和犹太族。 ”苗族历史可追溯到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部落联盟到之后的“三苗”集团五六千年前,苗族先民在黄河下游以

2、及长江中下游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领先于其他部落的远古文明。自从与炎黄部落的生存战争开始后,苦难的苗族先辈们从我国北方一路打一路退,经历了从中原中南西南国外的艰难辗转迁徙历程。苗族人民在悲壮的六次迁徙浪潮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期的迁徙流动,使不断遭受歧视、打击的苗族不致于被同化和灭绝,反而更能适应各种生存环境,锤炼出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偏苗就是苗族历史中由于长期迁徙而形成的五大支系(包括花苗、青苗、白苗、黑苗和红苗)之下的七十多分支之一。隆林县德峨乡的苗族就有偏苗、花苗、清水苗、素苗、白苗、红头苗多种支系。其中偏苗属于苗族五大支系的花苗。偏苗自称“孟沙”

3、,因该支系妇女梳理头发时,常在挽好的发髻上偏插一把梳子而得名。由于德峨乡是偏苗支系主要的聚居地,该地音乐密集度大,音乐类型多样,在长期的历史与地理环境的洗礼下逐步形成了其丰富的文化。本文以偏苗丧葬仪式为切入点,透析出其音乐文化的独特内涵。一、历史是构建礼俗文化的坚固基石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在他们意识形态中是依靠祖辈的口口相传而得到组建的。在众多古老的传说中,多以战争题材为依据。尽管是传说,但无不体现苗族人一种强大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现实中,残酷的战争是神力不可为的,但是精神的力量是苗民内使的驱动力。他们将乐器奉为神物,寄托某种坚韧不拔的强悍之力。据说远古时期,苗族被外族部落围剿,危在旦夕,

4、惊动天庭,玉皇大帝下旨令从上天抛下一面神鼓、一支神笙,笙鼓正好落在苗族部落的母子俩身边,母亲擂鼓上阵,儿子吹芦笙发出冲锋号角,使苗族部落赢得了这场战争。 “鼓笙天上来,笙鼓不分离”的传统成为整个苗族葬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每到一个新的迁徙地点时,苗人就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庆祝,大家你吹芦笙我跳舞,成为凝聚民族意志和精神的象征。直到今天,芦笙几乎参与了苗族音乐风俗的全部活动,所以人们信奉它为苗族的精神象征,被苗家人称为能说话的竹筒” ,诉说着漫长的千古岁月。偏苗葬礼仪式的程序复杂而具有不同深意。其中在守灵期间有一种特别的风俗巡游。这一风俗相传是古时候苗族一名将军在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为了保存实力

5、,夜晚弥留时他吩咐说自己过世后子孙将士们要大吹唢呐锣鼓齐鸣,以迷惑敌人。今天,偏苗的葬礼仪式依然是唢呐和笙鼓乐来烘托气氛。在庞大的葬礼队伍中,逝者的长子身披弓箭走在队伍的最前列,身后造型彪悍的纸扎战马在驰骋;一面面神彩飘扬的旌旗在助阵;铮铮的木鼓声,热烈的唢呐乐和长调般的螺号响彻山谷,仿佛是一个气势如虹的战斗场景。如果说偏苗的葬礼仪式是苗族缅怀祖先的民俗活动的话,那么这个仪式就是一部再现苗族古老悲壮的战争史书。二“、以喜盖悲、悲喜交加”的雄壮美学观毋庸置疑,苗族的战争史与迁徙历程环环相扣,苦难的战争和艰辛的迁徙深深烙印在族群的心底。苗族遵循着祖先的意志,循着过往的足迹继续延伸下去,这种延伸是精

6、神理念的繁衍与发展。因此,相对固定的不可逆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继而转化为族群的喜好、关注、习惯,审美情趣的框架就此搭建起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民族势必会染上悲凄苦难的灰暗色彩,太多的苦楚和悲凉难以言表。然而,苗族人民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质又将生活的乐观与现实的苦难糅合混杂并升华。喜与悲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之间过渡得如此自然、掌握得近乎完美。战争是残酷的,但生活还要继续,残酷的生存危机没能打乱平实的生活。偏苗的丧葬仪式就是一个典例。欢快的、炫技性的唢呐乐似乎与丧葬哀伤的氛围格格不入,没有庄严的、几近拖长的旋律为逝者哀鸣,而是唢呐队在大行其道地竞奏比赛。这看似矛盾的反差却埋藏着深邃的寓意。当地民众流传着

7、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苗族一名将军在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为了保存实力夜晚弥留时吩咐他人自己过世后要大吹唢呐锣鼓齐鸣,以迷惑敌人。 ”这是什么?这就是生活与战争结合的产物,生存是最终目的,喜与悲深深埋藏于苗人心底。看似喜却是悲,以喜盖悲,实为用情深、用意重。无奈之举却展现了一个真性情的民族。怎不令人感叹其悲壮、伟大的境界呢?三、偏苗音乐文化中浓厚的人文情怀(一) 姐妹殇是偏苗精神品质和女性情怀的生动展现姐妹殇以强烈的女性情怀触碰到最为情深意切、感人肺腑的内心波澜。 姐妹殇 ,又名姐妹话,是成年已婚妇女去世后由外家娘舅(可请歌师演唱)歌唱其优秀品德的歌曲,带有对女性赞美的意味。姐妹殇可分为大席

8、和小席。小席规模较小,铺一张席子,放有一汤勺、一些饭菜。开始唱姐妹殇,讲述女性生前“什么时候吃饭” 、 “用过什么生活用品”等一些生活场景。一般用于自家人的场合。大席规模较大,形式比较隆重,席上放牛腿、牛头、猪腿、牛肉、米饭,请客人四周围坐,一人讲(唱) ,旁人听,讲到感动时,孝子孝孙们就到席下下跪并长跪不起,否则视为不孝,而且必须要经过娘舅搀扶并给抹泪钱方可起来。姐妹殇用比喻性的唱词来表现女人的尊贵。其风格忧郁悲伤、形象生动,使人听后沉浸于优美唱词的境界,感同身受、潸然泪下。其音乐文学艺术在于对世间万物的借用寄托、对时间空间的立体型阐述、对情感抒发的宏观与微观描绘等,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了苗族

9、文学艺术的多棱面。唱词从男性的角度来歌颂女性生前的美德、劳苦,把女性比喻和描述成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够想象到的任何美好事物,升华了女性的伟大与博爱。(二) 引路曲是偏苗宗教信仰和追溯祖先历史的集中写照引路曲是苗族艺术中一朵奇葩。其特点是曲调简单,具有规律方整性,唱词极其丰富,寓意深邃,主要用于成年男性死后丧葬仪式中的悼念环节。丧家人邀请当地有名望的年长歌师前来演唱,为逝者指引阴间之路。它最典型的特征是文学叙述与民族的历史骨肉相连,具有史诗性、宗教性、风俗性的艺术风格。犹如一篇史书真实地记录了苗族人民崇尚祖先、缅怀历史、不忘族源的思想品质。崇尚自然是苗族的精神信仰,苗族人民敬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他们

10、认为万物有灵。从某种意义上讲, 引路曲的思想内涵是他们精神境界的本质体现。细致的环节描述紧扣生活本质,在形象的比喻下映射出繁复的礼俗象征。两根杉木可以被形容为逝者西去的坐骑骏马;公鸡、母鸡可以变成指路和筹备盘缠的拟人形象;在阴间被赋予神力的“指路签”是美丽的锦鸡和凤凰从天边衔来的种子播种而成的。自然万物被赋予的“神力”是阴阳两界的媒介,阳世之人凭借想象为阴间之人铺开了通向老祖宗汇集的天堂之路,生前虽不能“归家” (指最早苗族生活的黄河流域) ,死后的灵魂却能神游回到真正的祖籍之地。(三)两者共同彰显偏苗的丰富文化内涵1比喻形象性所谓“比喻性” ,是用借喻、比兴的表现手法把死去的人们形容为自然界

11、任何值得称颂的美好事物。任何自然现象、动物、植物都可以是比喻的对象。例如姐妹殇中的唱词“:你就像天上的一片彩云,我就是山谷中的一团雾,有一天彩云可以化作地上的雾,但雾不能上天化作彩云。 ”姐妹是至高无上的上天云霞,山谷之雾(指代现世的兄弟)却是永远不能像彩云那样美丽高飘。同样,这首词也引申出女性命运的多舛,如同彩云一般飘忽不定的深层寓意。2抒情歌唱性所谓“抒情性” ,就是运用至真至情的表述来抒发世间人对逝者的哀悼。例如姐妹殇中的唱词:“今天是什么把天给遮住了?是乌云!是什么把大地给蒙住了?是你!今天是个伤感的日子,天地才变得如此黯淡,那是我的姐姐化作乌云,那是我们的眼泪化为浓雾把山河蒙住了。人

12、们都知道,我也会离开人世,与姐姐相聚,如今,姐姐也不可能被喊回人间以享天伦之乐。 ”将生命与广阔的山川、大地、天空、乌云等自然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心怀之博大。伴随着低沉的曲调,凝聚出细腻而广博的情感抒发。3叙述条理性所谓“叙述性”就是以演唱故事为主线导入,以时间、空间顺序的交错思维来表述,劝慰逝者上路、寄托不幸哀思的情感。可谓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例如引路曲的每一段落都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人死后指向阴间之路的“指路签”是在生前就被画眉鸟衔来的种子栽种而成;锦鸡、凤凰也是为死者生前播种栽种杉木化为阴间而预备;母鸡、公鸡是死者生前所养育、呵护,死后“公鸡为他报时鸣锣开道,母鸡为他准备路上的盘缠,

13、让他不挨饿,眼前的道路一片光明,这样他才能顺利地到达祖宗相聚的地方。 ”之后所叙述的死者经过床神、灶神、堂神、门神、村门神都是有严格的顺序规定。从生到死、从病榻到老祖宗的家,无不渗透在表述形式的有序章法上。四、结语隆林县德峨乡偏苗民间音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民歌、舞蹈、器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由于民族历史的特殊性,积淀了偏苗自身民族的厚重文化,使之成为其音乐文化内涵的孕育土壤、构建基石和交流催化剂。同时,偏苗人民在艰苦的客观条件下锤炼出不屈不挠的审美品质,滋养出情感多样的上层建筑,这些精神产物从历史、文学、审美的聚点扩散,寻求出德峨乡偏苗音乐文化的契合点。(密宋华,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生;刘茜,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研究生)责任编辑黎学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