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824691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复习练习卷 一、文学常识填空:(11 分)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 代文学家,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 。这篇短文对 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谪居生活 的一个片段,他表面 ,但内心却隐含着仕途失意的 之情,透 露出 的特殊心境。 二、重点词语解释:(47 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乐者 3、怀民亦未寝 4、盖竹柏影也三、语段阅读:(42 分) 元丰元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1本文是一篇描绘月色的小散文,

2、文中描写月色的文句有三句,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出,并 翻译 文中正面 直接描写月光的一句是 ,侧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均采用 的修辞。 2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 ,本文是以 顺序来 展开描述的。 3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交代了 ;段运用了 的表 达方式;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作用是 。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句中“闲人”指 的人, “吾两人者”是指 和 。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闲”? 6 “解

3、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中, “入户”二字生动传神,下列诗句与此用法 相同的一项( ) A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7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 、 “赏月” 、 “议月”结构全篇,抒写了作者独特的 心境。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 8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

4、的境界, 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 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 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 一点“闲” 。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9请仿照“他是一轮明月,大公无私地播洒光明”的句式,按要求填空: (1)他是一条河流, 。 (2)他是 ,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3)他是 , 。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

5、,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 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 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 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惆然自失。(选自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 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条干:枝条树干。 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惘然:失意的样子。 )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1)并穷( )绮丽,以( )饰舆服 (2)世罕其比( ) (3)尝( )以( )一珊瑚树高二

6、尺许( )赐恺 2、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 一、1、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苏洵 苏辙 月色 乐观旷达 在贬谪中自我排遣 二、1、高兴的样子 2、想、思考 3、睡 4、原来是 5、寻找/不久6、向/在 7、到/极点 8、共同/共同 9、只是、不过/只/只10、左右/左右/赞许/拟声词/地方、

7、处所/答应 三、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 自上而下地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借喻2、空明(澄澈透明)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作者的行踪3、记叙 时间、地点和赏月的原因 描写 抒情 画龙点睛之笔, 揭示文章的中心,表现作者的思想。 4、B 5、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 苏轼和张怀民 夜,解衣欲睡/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 6、A 7、D 8、B 9、一只雄鹰 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接受真理。 四、1、 都用尽,用来 曾经把,左右 比得上 2

8、、 击珊瑚展珊瑚 枝柯扶疏,铺垫 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 傲慢,又胸有成竹反映晋代地 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译文:石崇和王恺比赛富有,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 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枝叶茂盛纷披,世上最少 有珊瑚树比得上它的。王恺拿出它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用铁如意敲打它,它随手碎 了。王恺既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的宝贝,脸色严厉地大声指责石崇。石崇说:“不 值得懊恨,现在我还给您。 ”即令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统统拿来,有六、七枝高三尺、四尺, 枝条的美好世上绝无仅有,明亮华丽看也看不尽,象王恺这样同等高的珊瑚树很多。王恺 心中感到很

9、不舒畅。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乐者( )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 七、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 “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八、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10、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 _ 九、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十解释下列词语。 1.念: 遂: 盖: 但

11、: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 ”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 第二层,写景,写了_;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十一、选择 (1)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

12、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托物言志 、即景生情 、类比象征 、以物喻人 (4)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