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党锢名人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822226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汉党锢名人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汉党锢名人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汉党锢名人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汉党锢名人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汉党锢名人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汉党锢名人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汉党锢名人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东汉党锢名人传东汉党锢名人传东汉“党锢”事件,株连上千人,有史可查姓名者数十人,著名者十余人。据后汉 书党锢传序称:“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 。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窦武、陈蕃 等实是反对宦官专横的“党人”之首领。故本篇先据后汉书之窦武传 、 陈蕃传 ,传写 窦、陈二人;再据党锢传 ,从二十一人传中,选写李膺、杜密、范滂、张俭、贾彪五人;还 据郭太传 ,传写郭泰,共写八人。 此篇材料,主要依据于后汉书之党锢传及窦武传 、 陈蕃传 、 郭太传 ,凡引此数篇文字不另加注。一、窦武一、窦武谋除宦官谋除宦官 窦武(?168) ,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窦融的玄孙。其父窦奉是定 襄太

2、守。他少时以“经行”著称,显名于关中。延熹八年(公元 165 年) ,其长女入宫为桓帝的贵人,不久立为皇后。窦武先为郎中,随即为越骑校尉,封槐里侯。次年,为城门校尉。他在位“多辟名士,清 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才充足而已” 。这时有羌蛮之难,岁俭民饥,他得到皇家赏赐的财 物,或散给太学诸生,或以粮食施于贫民。永康元年(公元 167 年) ,当宦官专横,李膺、杜密 等为党事拷问之时,窦武上书切谏,为李、杜等“党人”伸冤,认为这些人“建忠抗节,志经 王室” , “皆国之贞士,一朝之良佐” ,并说应当贬黜宦官, “案罪查罚,抑夺宦官欺国之封,案 其无状诬罔之罪” ,做到“信任忠良,平决臧否,使邪

3、正毁誉,各得其所” 。桓帝下令赦免李、 杜等。是年冬,桓帝死,新即位的灵帝才十二岁。窦武任大将军,封闻喜侯,子侄三人也封为侯, 掌握权要。窦武辅政,常有翦除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也素有此心,两人合谋,起用李膺、杜密等人, 任以要职,共定计策。天下士人闻风振奋。建宁元年(公元 168 年) ,五月日食,窦武借此为由,请求窦太后诛除宦官,并先下手诛了 中常侍管霸、苏康二宦官,并要动手杀曹节等人,窦太后犹豫未决,拖延了时间。 迟疑致败迟疑致败 到了八月,有人劝窦武、陈蕃立即动手,以防意外之变。窦武马上着手准备,罢了黄门令 魏彪,以亲己的小黄门山冰代之,将狡猾的长乐尚书郑关进北寺狱。陈蕃建议立即杀了郑,

4、窦武不同意,命令山冰等人审问之,供辞连及曹节、王甫等宦官,并欲上奏收捕之。是夜,窦武归府住宿时,宦官朱瑀得知消息,偷看了他的奏章,大呼窦武、陈蕃阴谋废皇 帝而谋“大逆” ,立即组织反抗力量。曹节闻之,惊起,挟持灵帝,关闭宫门,胁迫尚书官属写 诏,任命王甫为黄门令,持节到北寺狱收捕山冰等人。杀了山冰,释放了郑飒。接着劫持窦太 后,夺去玺书。并使郑等持节收捕窦武等人。窦武不奉诏,驰入步兵营,射杀使者。召集北 军数千人屯于都亭下,对军士下令:“黄门常侍反,尽力者封侯重赏。 ”五更时分,王甫集结讨 伐人马于朱雀掖门。次日早晨,两军对阵于阙下。王甫的军士逐渐增多,对窦武之军喊道: “窦武反,汝皆禁兵,当

5、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营府军士素来畏服宦官,到 了中午,窦武之兵几乎散光了。最后,窦武被围,自杀,被枭首于长安都亭。他的宗亲、宾客、 姻属都被杀害。家属被流放遥远的日南郡。窦太后被软禁于云台。2这时,宦官得志,士大夫丧气,原为窦武府掾的胡腾(字子升) ,独为窦武殡敛行丧,因此 也被禁锢。二、陈蕃二、陈蕃志在清世志在清世 陈蕃(?168) ,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汝南)人。十五岁时,曾单独住于一室,庭 宇芜秽,有客来访,对他说:你为何不洒扫庭院以待宾客?他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安事一室乎?”客知他有清世之志,非常器重之。起初仕于郡,举孝廉,任郎中。因母去世,弃官服丧。服

6、丧之后,为刺史周景辟任别驾从 事,因谏诤不合,随即离去。经太尉李固推荐,征为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当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有“威政”之名, 属官闻风,多自引退,陈蕃独以“清绩”而留任。郡人周璆是个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总不 理睬,只有陈蕃能请得动他,以礼待之。有个叫赵宣的平民,葬亲而不封闭墓道,居在里面, 服丧二十多年,乡里称孝,地方长官多次以礼请之。郡人向陈蕃推荐此人。陈蕃与赵宣相见, 问起他的妻和子,得知他的五个儿女都是丧服期间所生。陈蕃大怒,斥责其伪装孝道,表里不 一, “诳时惑众,诬污鬼神” ,随即判处其罪。大将军梁冀致书于陈蕃,有所请托, “不得通” ,使者诈骗求谒,陈蕃怒而杀之,因此下

7、放 为修武令。陈蕃后为尚书。当时零陵、桂阳二郡“山贼为害” ,大臣议论派兵镇压。陈蕃上疏驳之,说: 二郡之民闹事,一定是地方官“贪虐”所致,应当审查地方长官,清除“在政失和,侵暴百姓 者” ,更选清贤奉公之人去宣布法令,安抚百姓。又提出裁减朝廷和宫中的冗员,除去奸恶。因 此触忤左右,被排挤出京为豫章太守。后又征为尚书令。为人严肃,不接宾客,送人不出郭门。 反对宦官陈蕃任光禄勋时,感到“封赏逾制,内宠猥盛” ,乃上疏进谏,提到“近习以非义授邑, 左右以无功传赏,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莫纪其功,至乃一门之内,侯者数人” ;“采女数千,食 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赀计” ;“夫不有臭秽,则苍蝇不飞” ,但

8、求有所改正。这主要是针刺 皇帝信任宦官的。延熹六年(公元 163 年) ,桓帝到广成苑打猎,陈蕃上疏谏道:当今有田野空、 朝廷空、仓库空的“三空之厄” , “兵戎未戢,四方离散” ,又值农忙,不当逸游而不恤民。未被 桓帝采纳。延熹八年(公元 165 年) ,陈蕃为太尉。这时中常侍苏康、管霸复被任用,宦官得势,排挤 他人。李膺及大司农刘祐、廷尉冯绲等都因忤旨而抵罪。陈蕃在朝会时为李膺等反复说情,辞 意恳切。在宦官专横与反宦官专横的斗争中,有些朝臣惧不敢言,陈蕃独自上疏说:“内政不 理,心腹之患。 ”自从除外戚梁氏之祸后, “近习(指宦官)之权,复相扇结” 。他建议,应当 “割塞近习豫政之源,引纳

9、尚书朝省之事” ,选任清高之士, “斥黜佞邪”之徒。桓帝不采纳。 朝野怨之。宦官由此更怨陈蕃。而太学生敬重之,誉其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次年,李膺等以“党人”案下狱考实。陈蕃上疏极谏,为李膺、杜密、范滂等伸冤,说他 们“正身无玷,死心社稷。以忠忤旨,横加拷案,或禁锢闭隔,或死徙非所。杜塞天下之口, 聋盲一世之人,与秦焚书坑儒何以为异?”并指责桓帝“遇贤何薄?待恶何优?”桓帝讳其言 切,借口说陈蕃征用下属不当,罢了他的官。灵帝时,陈蕃为太傅,录尚书事。窦太后因陈蕃在桓帝时坚决拥立她为皇后,又因陈蕃与 窦武共参朝政,此时欲封其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辞让。窦太后不许,陈蕃固辞, “章前后

10、十上,竟不受封” 。3“党人党人”失败失败 这时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宦官谄事太后,膨胀势力, “多行贪虐” 。陈蕃恨之,志诛宦官, 而窦武也有此谋。他自以为德于太后,一定可以如愿,先向灵帝上疏,指出宦官侯览、曹节、 王甫等是“元恶大奸” ,如不急诛,必生变乱,并希望皇帝宣示自己的奏章。窦太后不采纳,朝 廷闻者莫不震恐。陈蕃因与窦武合谋,决心诛除曹节、王甫等宦官;并立即起用原被废黜的 “党人”李膺、杜密等,共定计策。建宁元年(公元 168 年)五月,陈蕃劝窦武上书窦太后,要求立即诛除专横的宦官。窦太 后不同意。窦武和陈蕃先诛了专制宫内的中常侍管霸和苏康,又多次要求诛除曹节等人,窦太 犹后豫不决,故

11、久未动手。到了八月,陈蕃与窦武准备对曹节等下手。九月,曹节等人发觉, 矫诏收捕窦武等人。窦武抵抗不力而失败,自杀。陈蕃时已七十多岁,闻知事发,带领属官及 诸生八十余人,持刀冲出承明门,攘臂大呼“黄门(指宦官)反逆” 。终因势小力弱而被捕,关 进黄门北寺狱,被害。家属被流放,门生、故吏都被免官或禁锢。三、李膺、杜密三、李膺、杜密受士人仰慕受士人仰慕 李膺(110169) ,字元礼,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祖父李修,安帝时为太尉。父李益, 赵国相。李膺生性高傲,交结不广,只是和同郡荀淑、陈寔等师友往来。他起初举孝廉,得到司徒胡广征召,举高第,升任青州刺史,地方长官怕他严明,多望风 弃官而去。后为渔

12、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来骚拢时,他常亲自率 军迎击。后因公事免官,退居于颍川郡纶氏县,教授学生常达千人,为世人所仰慕。南阳人樊 陵求为他的学生,他不接受。樊陵后来因阿附于宦官,当上了太尉,仍为志节之士所羞。荀爽 拜谒李膺时,因能为他驾驭车马而特别高兴,并宣传此事。有的士人以被李膺接待过为荣,名 为“登龙门” 。可见对他为人仰慕之一斑。永寿二年(公元 156 年) ,鲜卑寇掠云中郡,李膺任为度辽将军,担任抵御任务。由于他抵 御得力,寇掠者惧怕,放还一些被掠的人口,边郡得以稍稍安宁。延熹二年(公元 159 年) ,为河南尹。当时宛陵大姓羊元群从北海郡罢官归来,偷偷地带回 “

13、奇巧”财物。李膺揭发之,并想查办其罪。羊元群向窃据大权的宦官行贿,反使李膺坐罪, 罚到左校(官署名)做苦工。起初,李膺与廷尉冯绲、大司农刘祐等共同立志纠罚奸倖之徒,而这时冯绲、刘祐也因获 罪在做苦工。司隶校尉应奉了解其情,上疏桓帝为李膺等说情,认为李膺等人素有功绩,秉公 执法,百姓称许,反而受罚,应当宽恕,以免激化矛盾。李膺等人才得以免刑。 使宦者畏惧使宦者畏惧 李膺又被任为司隶校尉,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有“天下楷模李元礼” 之誉。这时宦官张让之弟张朔为野王县令,贪残无道,甚至杀害孕妇,闻知李膺严厉,惧罪逃 至洛阳,藏匿在张让宅中。李膺知道张朔的罪状,亲自带着从吏到张让宅中搜

14、捕张朔,交付洛 阳狱,取得供辞,立即处决。张让为弟向桓帝诉冤,桓帝诏李膺入殿而亲自诘问为何擅自诛杀 官员。李膺据理对答,还要求给五日期限,追查首恶分子。桓帝觉得李膺无罪,不再追问,便 让他退出。从此宦官都小心翼翼,不敢再出宫门。桓帝觉得奇怪而问其原因,都说害怕李膺。 经历两次党锢事件经历两次党锢事件 延熹九年(公元 166 年) ,李膺等捕杀与宦官勾结的卜者张成之子。宦官集团乘机反扑,指 使张成的弟子牢修控告李膺等人交结生徒, “共为部党” , “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桓帝随从宦4官的要求,下令逮捕党人,李膺也被捕。审查此案经过三府(汉代的太尉、司徒、司空所设的 府署,合称三府)时,太尉陈蕃

15、认为李膺等颇有声誉,罪名不实,不肯“平署” (联合签署) 。 桓帝大怒,将李膺等人关进了属于黄门署的北寺狱,株连达二百多人。外戚窦武等出面援救, 桓帝才将李膺赦免, “禁锢终身” ,不许做官。官府中还记录有党人名单。这是第一次“党锢” 事件。李膺回乡后,居于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山中,士人“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 。等到陈蕃免了太尉,朝野之人都属意于李膺。荀爽担心李膺因名高而致祸,写书劝告他明 哲保身。不久,桓帝死,灵帝立,外戚窦武为大将军,名臣陈蕃为太傅,两人共掌朝政,合谋 诛除宦者,重新任用名士,任李膺为长乐少府。但因宦官势大,一时未曾动手。宦官却在建宁 二年(公元 169 年)先发制人

16、,迫使灵帝收捕窦武。窦武兵败自杀后,宦官得势,又肆意逮捕 “党人” 。乡人劝告李膺逃匿,李膺毫不畏惧。结果,李膺及杜密等百余人被捕入狱处死。同时 受株连而被处死、迁徙、禁锢者“六七百人” 。这是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的妻子迁徙边地,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李膺的门徒景顾因漏名而未被处治, 其父景毅不愿苟安,上书请求免去侍御史的官职而返回家乡蜀郡。时称时称“李、杜李、杜”杜密(?169) ,字周甫,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据传, “为人沈质,少有厉俗 志” 。为司徒胡广所辟,升至代郡太守,再任泰山太守、北海相。宦官子弟为其属县长官有奸恶 行为者,都收捕查办之。后来杜密去官还乡,常去拜谒地方长官,多所请托。同郡刘胜(字季陵)从蜀郡告归乡里, 闭门修养,不大交往。郡太守王昱对杜密说:“刘季陵清高士,公卿多举之者。 ”他知王昱激己, 答道:刘胜官位高,您待为上宾,但他知善不荐,闻恶不言, “隐情惜己,自同寒蝉” ,这是罪 人;我知善必举,知恶必纠,使您“赏罚得中” ,这不是显然的高低之分吗?王昱惭愧而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