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2821360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 第 1 页共 10 页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杨传利 (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11) 指导老师:吴隆才摘要:摘要:在继中国历史上的七次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又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 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课程是实现教育 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 教育观念的载体。所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 课程来实现和体现。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1。本论文是以此次基础物理

2、教育改革为基础,分析基础物理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说明物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 性。并且联系此次改革所取得的效果,通过对新教材的案例教学分析,具体说明改革后 的基础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与以前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相比具有的优越性,使广大物 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此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其精神实质,更好地为物理教育事业服务。关键词:关键词: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物理教育,新课标,新教材 一、一、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提出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提出 1.1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 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中心地

3、位。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不是纯粹主观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 反应。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所以我们说,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 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1。 众所周知,我国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脱胎于欧、美、日等现代工业化国家的教育体 制,尽管由于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以及国家所处的地域存 在的种种差异,各国的教育表现出互不相同的特点,有其个性的一面,然而,由于它们 都是孕育、发展

4、、完善于工业经济时代,所以,它们又表现出了非常相似的共同的特点, 有其共性的一面。也就是说,现代学校教育实际上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由于它对于 工业经济时代各国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国政府对于教 育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越来越自觉地把教育作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手段, 以至于许多有识之士都形成这样共识,即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工业经 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生 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学校教育孜孜以求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 价值。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了人力资本理论。其专注于经济增长

5、、不顾人的教育模式在 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引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 第 2 页共 10 页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2。越来越多的人 意识到,如果不着手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世 界各国之所以不约而同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原因也在于此。 除了上述的情况以外,时代的发展对基础物理教育也提出了要求: 第一, 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及其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 益增强。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例如

6、,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人类从物质时代向数码时代挺进,近年来物理学在航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纳 米技术以及超导研究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展2,这些进展像信息技术一样都对社会产生 了相当的影响,同时也对基础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 学生发展的新要求 根据有关调研可知,多数中学生希望自己的科学素养能得到培养,能为终身学习打 下基础,能发展自己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具有信息的收集 传递和处理能力、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应变和适应能力等。学生们希望通过基础 物理课程的学习,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掌握公民必备的通用技能,学习并认识物 理学的基础思想、观点和方法,关注并科学

7、地判断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因此,基础物理课程的设置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注重人的发展,满足社会、学科 及个人的发展要求。 1.2 课程改革的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目的的定位,在基础教育课程新理念的基础上,制定 了物理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就对科学 素质的理解而言,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囊括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并有所升华和发展。 二、二、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2.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的整体框架3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

8、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前沿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 第 3 页共 10 页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含案例和活动建议)科学探究科学内容物质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运动和相互作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能量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建议实施建议教

9、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建议2.2 一些说明 上图为物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框图。 标准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 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 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主要环节。科学内容包含有三个主题:物 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为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管 理人员提供了教科书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以及学生学习评 价建议。课程标准设计有下列特点3: 1. 义务教育阶

10、段的物理课程主要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因此, 标准规定了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 2.标准不仅对初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提出了基本要求,而且对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3.标准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初中学生不仅应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了解 STS, 学习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个部 分。 4.为了进一步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内容标准中,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 内容标准, 标准特别在内容标准中增添了案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

11、是必学的 内容,仅供教师参考。5. 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材编写留有自主空间,也为课程的具体实施留 有回旋的余地 三、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教材三、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教材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 第 4 页共 10 页3.1 新、旧教材的对比与联系 在改革之后的物理新教材给我们的感觉是耳目一新的,很精美,很有特色,这套教 科书几乎集中了其他教科书的优点,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是一套学生喜欢,教师好用 的教科书。现在我们就以粤教沪科版的教材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 3.1.1 教材体例 粤教沪科版 8 年级教材分上、下两册,教材按章、节编写,各节根据内容需要,有 选择地设有以下栏目4: 科

12、学探究 本套教材将它定位为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材内以小标题或 节标题(黑体字)出现。一般具有七个探究要素(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提出问题、猜想与 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 在 8 年级上、下两册书中一共安排了 12 个完整的科学探究。 活动 主要指涉及科学探究的部分环节和过程的学生活动。例如:提出问题、猜 想、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做出结论、讨论交流、评估等。该栏目是新教材的 一大特色,因为所有上过新教材的老师都会发现:要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需要 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而总的课时量又是有限的,再说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必须通过探究

13、的方式去获得,这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为此,在这套教材中特意安排了侧重科 学探究的部分环节的探究活动栏目,这样既节省了探究的时间,又达到了探究的目的。STS 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分正面效应和负面效 应) 。力求反映高新科技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 信息连接 包括解答疑问,主要是拓展知识面。 信息浏览 包括预备知识、必要的过渡性内容、扩展性内容、科学史中的内容、 科技小故事、必备资料、参考书目、网址等。 自我评价与作业 包括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知识多少、探究过程的参与情况、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等方面的评价。 课外活动 包括学生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社会调查、上

14、网查询等等。 3.1.2 教材主要特点 1、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本教材力求将教材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经 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 和科学精神。为此。本教材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为科学探究创造条件。在内容方面,将 标准规定学习的重要物理知识,大都列为探究内容,在各章还推荐一些开放性的探 究课题。在组织结构上,从“帮助学生探究”逐步发展到“学生自主探究”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开展。8 年级上册侧重“活动”栏目,完整的“科学探究”栏目只有三个5。因为“活动” 栏目并不强调一个探究中到底包含几个探究要素,

15、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结合 自己学生的实际,以及可操作性等来自如地开展活动。而在 8 年级下册书中, “科学探究” 栏目的比重就大大加重了,从上册的 3 个变成了 9 个,这是在学生有了上册的探究意识 和探究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的,充分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探究的原 则。8 年级教材强调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同时也重视理论分析、调查、参观、访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教材 第 5 页共 10 页问、上网查询等方式。在“自我评价与作业栏目”中,要求学生评价自己参加了那些探 究活动?参与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哪些表现和内心体验等。 2、落实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 8 年级教材为落实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 施: (1)删除传统课程“繁、难、偏、旧”的内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并适当加以拓展; (2)改变学科本位观念,不过分追求知识体系的严密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强调学生的感知和认知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3)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