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816209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作者:唐骏 胡腾作者简介唐骏:1962 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80 年,考入北京邮电学院。1985 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学留学五年。1990 年,赴美国继续留学生涯,获得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开始创业生涯,先 后创办了三家公司。1994 年,加入微软公司,1995 年起担任微软总部 Windows NT 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1997 年,回国于上海筹建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即上海微软) ,任总经理。此 后四年内,该中心先后升级为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和微软全球技术中心。2002 年 3 月,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并获得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2004 年 2 月,加入盛大

2、公司任总裁。2008 年 4 月,卸任盛大网络总裁。直至今日,加盟新华都集团总裁兼 CEO。胡腾: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曾供职于中央电视台,为多部历史纪录片撰稿;著有中国 大宅第等。中信出版社、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签约作者。序:我的成功为什么可以复制2008 年 4 月 15 日,北京饭店。我加盟新华都集团的新闻发布会。两百多家媒体齐聚 一堂,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手捧聘书,我此前任职的盛大也派代表出席祝贺。熟悉的 红地毯,熟悉的闪光灯,熟悉的媒体朋友的面孔。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我代表所服务的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发布会。其中还有两次 发布会完全以我为主角,2002 年 3 月我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

3、裁,2004 年 2 月我以终身荣誉 总裁身份离开微软出任盛大公司总裁,那更是我职业生涯的难忘时刻。因此,我对这样的 场面绝不陌生。不过,今天的意义有所不同。因为,此次发布会是以我个人的名义召开的。今天,是属于我自己的。发出邀请的每份邮件、每条短信、每个电话都出于我自己之手。应邀前来的媒体记者, 都是我的朋友,我能叫出绝大多数人的名字。在这些媒体朋友中,很多人伴随我在盛大的 4 年,一直对我进行跟踪报道,还有不少人于 5 年前我尚在微软中国公司任总裁时采访过 我,更有人甚至在 10 年前我刚回国创建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时就开始关注我。今天 不是发布会,而是朋友的聚会,我一直这么想。“昨晚我

4、失眠了。 ”我的开场白就这样开始了。这无论如何不像一场如此正式隆重的发布会应该说的第一 句话,但我说来十分自然。这是对台下这些多年来关心我的朋友的倾诉,更仿佛是我四十 多年的人生走到此时此刻不得不说的话。在场的这些媒体朋友应该都很熟悉我的官方履历:1962 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80 年,考入北京邮电学院。1985 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学留学 5 年。1990 年,赴美国继续留学生涯,获得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开始创业,先后创 办了 3 家公司。1994 年,加入微软公司,1995 年起担任微软总部 Windows NT 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1997 年,回国于上海筹建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

5、中心(即上海微软) ,任总经理。此 后 4 年内,该中心先后升级为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和微软全球技术中心。2002 年 3 月,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并获得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2004 年 2 月,加入盛大公司任总裁。2008 年 4 月,卸任盛大网络总裁。直至今日,加盟新华都集团任总裁兼 CEO。在这样一张内容不可谓不精彩的丰富的履历表背后,自然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成功瞬间: 第一次乘飞机出国那天,因为兴奋难抑凌晨 4 点就起了床。从日本来到美国后,发明风行 一时的卡拉 OK 计分器,被三星公司以 8 万美元买断专利,因此获得职业生涯的第一桶金。 加入微软 8 个月后,就因为提出 Window

6、s 多语言版本开发系统的全新模式而升任高级经理。 在东京的一次微软新产品发布会上,第一次有了和比尔盖茨面谈的机会,我用 3 分钟的 时间讲述了自己的奋斗故事,盖茨不禁动容。2002 年来到亚特兰大参加微软的万人全球高 峰会议,意外地发现我提出的管理理念“让他人变得伟大”竟成为大会的主题,从此成 为微软公认的企业文化。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后的 40 岁生日,微软 CEO 史蒂夫鲍尔默亲自为我祝贺生日,并称我为“一个伟大的人物” 。率领盛大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后, 陈天桥为我开庆功会,进入盛大后一直低调行事的我第一次在盛大管理层前发表意气风发 的演说。以盛大公司总裁的身份重新回到微软总部,与比尔盖

7、茨、孙正义进行合作谈判, 盖茨高度认可我对于互联网产业的独特理解,竟然当面委婉地建议我重回微软昨天夜 里,凡此种种场景,皆如电光火石一般,在难以入眠时掠过我的眼前。但在辗转反侧之际,让我回忆得更多的,却不是人生旅途里这些成功的瞬间,而是那 些刻骨铭心的失败或挫折,甚至其中的细节都一一纷至沓来:2005 年底至 2006 年初,是我在盛大,甚至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候。当时盛大 处在相当低迷的状态,员工对前途开始产生怀疑,媒体也纷纷议论盛大已经走下坡路了。 盛大的股价跌到了 12 美元,而我的期权价是 11 美元,基本没有了价值。媒体质疑我为什 么还不离开盛大,是不是无处可去了。在美国的父母打

8、电话对我说:你回美国来吧,你又 不是老板,你又不缺钱,还受那么大的委屈,有必要吗?我也不禁一次次问我自己:我究 竟是不是在受苦?我是为了什么在受苦?2003 年 8 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微软总部突然对大中华区进行人事调动,原摩托 罗拉中国区总裁陈永正空降微软。他随后重新设置微软中国区的管理架构,把市场、财政 等最大块的“蛋糕”圈到他的直接管理之下。媒体开始变得无比热闹,我又成为了自己绝 不愿意成为的焦点。职业要求我保持沉默,以保证公司形象和利益不受损失。有关公司、 陈永正以及我自己的未来,我只能闭口不谈。在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我苦苦思索: 怎样才可以改变现状,重新找回激情?1994

9、年底,我狠下心放弃了自己一手在洛杉矶创办的 3 家小公司,以普通程序员身份 加入微软。前往西雅图微软总部面试时,我一路幻想着进入微软后自己和比尔盖茨言谈 甚欢的场面,当我对微软人事部的招聘经理说面试后想见盖茨一面时,他像看外星人一样 看着我,然后告诉我根本不可能。此后我第一次目睹盖茨本人,是在一座巨大体育场里举 行的年度员工大会上,我坐在上万名同事之中,从几百米之外远远看见了他。那是我职业 生涯初期最艰难的转型期,作为一个新人,我在工作上没一样比得过我的同事。每个周末 的日子,我都在办公室里苦读 Windows 的技术书籍,同时近乎绝望地想着:在优秀人才扎 堆的微软,是不是永远没有我的出头之日

10、?1984 年,大四时的我为了获取公派留学的资格,毅然换专业考研,在经过近一年的奋 战后,我取得全校总分第一的考研成绩。就在以为出国名额毫无问题时,我却在公布出国 学生名单的布告里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来到研究生处,那里的老师告诉我,因为我 在大学期间没有获得一次三好学生,按照规定不能出国。这都是因为大学前三年的我高傲、 冷漠、毫无团队观念,还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所以根本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同学 校方面的交涉完全无效后,我痛心不已又追悔莫及,莫非我的前途就这样断送在自己手里?为什么在这个职业生涯重要转折点的前夜,我对艰难时分的记忆远多于对辉煌时刻的 品味?也许是因为我自己本是一个非常普通

11、而简单的人,我的人生没有奇遇,也不曾走过任何捷径。在我看来,成功固然让人欣喜,但失败和挫折更让人难忘,真正成功的人是那 些可以跨越失败和挫折的人。就是在这个失眠之夜,我第一次认真地产生了写一本书的念头。我希望在这本书里, 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我对于这些经历的思考,把我跨越失败和挫折的经验与读者分享。我大学毕业后又先后留学日本和美国,在学校里待的时间很长,因此有着很重的校园 情结。成为职业经理人后,我在业余时间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给大学生作演讲。经常 有学生朋友来问我,不知自己未来的前途在何处,人生的方向一片迷茫。当我回国领导上 海微软时,手下的很多员工都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把我当做父亲看

12、待 www 奇 wmtxt 書 com 网,渴望从我这里得到帮助,甚至希望我指点他们的人生道路。其实,15 岁的我、 25 岁的我,甚至 35 岁的我何尝不是一样困惑、彷徨和迷茫?因此,这本书的读者,就是 那些曾和我一般渴望成功,却找不到成功之道的朋友。我是一个天生激情,也特别崇尚激情的人。成功的人生的确需要激情,但更需要掌控 和保持激情的技巧。人生如果是一场长跑,激情就像火种,我们需要用一把质地优良的火 炬,穿越风雨,经历霜雪,把火种保护到终点。我希望自己的这本书可以帮助更多的朋友 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火炬。很多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可以给出一个简明的答案:简单勤奋。做人 简单,做事勤

13、奋。这就是我的那把火炬的核心成分。为什么我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那是因为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转,大到宇宙,小至一花 一果,其实都遵循若干非常简明的规则。只要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不断加以复制,就像 我们儿时玩过的万花筒,创造出缤纷多彩的人生内容。如果我可以成功,你为什么不可以?盖婚房:生平第一个大项目(1)那是一个冰冷得不堪回首的冬天。我 13 岁,正在常州市第七中学读初中一年级,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建筑工地的童工。我 被指派的任务是搜罗打地基所用的碎砖石。京杭大运河从我出生的常州城畔流过,南来北 往的货船于水面逶迤穿梭,那是这条财富通道自千年以前就有的景象。我却在大运河的水 底发现了属于我的财富这里是全

14、常州城碎砖石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取之不竭,又完全免 费。每天早晨,我推一辆小翻斗车来到运河边,拿簸箕从堤岸下到水边挑拣合适的砖石。 它们埋于刺骨冰凉的河水淤泥中,两只手使劲抠才能抠起来。日后我虽然长到一米八多的 个头,可以在我自己组建的业余篮球队打前锋位置,但那时却又瘦又小。有些河段没有从 堤岸下到河道的石梯,我只得奋力把盛满碎砖石的簸箕举过头顶,才能勉强放上一人多高 的堤岸,然后自己再爬上去把砖石倒进小车里。寒风瑟瑟中,簸箕缝隙里还总有冰冷的河 水流出来,沿着手臂灌进袖管,一直渗到贴身的衣服上。我苦不堪言,却又无人可以诉说。事情要从当年秋天说起。一日,父母突然把我和哥哥叫到跟前,说家里要自己动

15、手盖 房子。父亲告诉我们,自打比我年长三岁的哥哥出生以后,家里就开始拼命攒钱,十几年 下来,已积蓄了总数达 2800 元的一笔巨资。 “地终于批下来了,给你们每人盖一间瓦房, 长大后娶媳妇用。 ”父亲如此说道。我生于 1962 年 6 月。父亲是常州灯芯绒印染厂的一名科级干部,母亲是常州东风印染 厂的工人。除了哥哥之外,我还有个比我小 8 岁的弟弟。我们一家 5 口人住在常州城中一 个小弄堂的旧平房里,两个小房间加在一起 30 多平方米,连卫生间也没有。常州城不大, 走大约 1 公里就到了城乡交界处,新房子的建筑工地位于那里。因为在城里弄到块地盖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父亲花了无数心血,用了

16、各种办 法打擦边球,终于打通关节在郊区拿到一小块地。这个过程长达数年,其中的人情关系异 常复杂。其重点是,父亲的一个朋友是他所在的工厂里级别较高的干部,此人又和这块地 所在的大队党支部书记颇有些交情。正好父亲的这位朋友也想自己盖房子,父亲便央求他 找大队书记将两家的地并在一处批了下来。感悟之一:循规蹈矩难以成事父亲当时无论如何也要盖房子的决心和毅力,对我影响巨大。20 年后,我放弃了自己 创办的 3 家小公司加入微软,从最底层的程序员做起。当年和我同期进入微软的一批软件 工程师,10 年后很多人仍旧在老位子上埋头苦干着。而我不是带着只做技术的想法进入微 软的,我一直在寻找时机进入管理层和决策层,成为在更高层次上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而 我也的确做到了。我觉得自己在微软有两步走得很对:一是从一名普通工程师晋升到部门 经理;二是在适当的时机当上了微软中国区总裁。回顾我在微软的职业道路,我不承认自己幸运,因为在微软,没有任何利益是可以依靠幸运获得的。如果要探究这其中的所谓成功秘诀,我想就是因为父亲教会我的道理: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变通的。一种方法不行,还可以用很多别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