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基础 第一章 总论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815385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从业资格基础 第一章 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会计从业资格基础 第一章 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会计从业资格基础 第一章 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会计从业资格基础 第一章 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会计从业资格基础 第一章 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从业资格基础 第一章 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从业资格基础 第一章 总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会计基础这门课主要讲述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设置, 复式记账方法、企业发生的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会计凭证的取得和填制、会计账簿的设 置和登记、财产清查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按照考试大纲,本章要求是: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掌握会计要素和企业会计等 式;熟悉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对象和任务、会计核算方法;熟悉会计核 算的具体内容、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熟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概述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一、会计的概念(一)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我国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核算活动这一会计的

2、萌芽,核算最早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 带部分。2.周朝时,国家设有“司会”主管会计3.宋代形成了一套记账、算账的基本方法,即“四柱清册”会计方法。四柱清册会计 方法中的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平衡关系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清 册会计方法是我国会计发展的一个杰出成就。4.明末清初,山西帮商人富山创造了一种比较完善的方法,称为“龙门账”。这种方 法将全部账目划分为四大类,即进、缴、存、该。并形成了:“进-缴=存-该”的会计平衡 公式。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生产力的发展更加迅速,会计的发展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 令人瞩目的就是记方法突破单式记账法,产生了科学的复式记账法,借贷复式记账法

3、产生 于中世纪的意大利。后来相断传入了世界各国,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目前,在我国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都按照财政部的规定采用借贷复式记账 法。(二)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而不是唯一计量单位。1.通常记录经济活动的数量指标有:实物量单位、劳动量单位和价值量单位2.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3.会计核算和监督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全面性是指会计对一定主体发生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核算与监督; 连续性指会计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不间断

4、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系统性指 会计核算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既要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又要进 行科学的分类提供总括及详细的会计信息,以求得分门别类的经济指标;综合性是指会计 核算运用层层归纳、汇总的方法。4.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采用专门方法收集、检查、筛选、加工、存储、输送会计信息,形成了一个有机 的整体,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信息系统。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一)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会计核算 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

5、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 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核算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 信息。(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是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 理性进行审查。合法性审查是指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 律,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 否符合特定对象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处于预算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 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收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

6、关。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这两个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 计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 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 供信息的真实笥和可靠性。三、会计的对象和任务三、会计的对象和任务(一)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前已述及,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也就是说,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 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换言之,会计对象就是能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 即资金运动。就工业企业而言的资金运动包括

7、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及资金的退出。1.资金的投入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提供的资金。2.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种债务、上缴各项税金、分配给投资者利润等。(二)会计的任务会计的根本任务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其具体内容可概括为:1.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正确、可靠的会计信息2.维护和遵守国家经济法规、会计准则和制度3.维护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4.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四、会计核算方法四、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就是各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计算、记录和报告所采用的一系列专门方法。 主要归纳为: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

8、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 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七种专门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核算的专门方法。2.复式记账对企业发生的业务如何来记账的方法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一种书面证明。填制和 审核会计凭证是最初的会计核算环节。4.登记账薄账簿是由具有一定的格式的页组成,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簿册。登记账薄是在账簿上 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5.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计算与经营过程有关的全部费用及产品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6.财产清查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各种财产的实地盘点及

9、对债权债务的核对,以查明实存数与账 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7.编制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的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以便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基本假设)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一般 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的意义在于: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是对等概念。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

10、定是 法律主体。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都不具有法人资格但都是会计主体,它们通常不是 一独立的法人。二、持续经营二、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 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以持续经营为基础 和假定前提。三、会计分期三、会计分期所谓会计分期,就是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经营活动划分成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 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这一基本前提的意义在于: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目和编制会计报 告奠定了理论和实务的基础。四、货币计量四、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

11、量单位。企业会计制度和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 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资金的退出三个阶段。资金运动又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业务事项来

12、进行的,经济业务事项 具体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一)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的账户、复式记账、 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二)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三)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 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

13、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财簿登记、核算。(四)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账簿、财务会计制造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 善保管。(五)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 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六)会计记录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 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 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第四节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 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

14、备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1.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如实来反映符合确认计量要求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那么它具体涉及到三个 方面细节。一是真实;就是说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不要以虚拟的交易事项来进行核算。二是企业应当如实反映所应该反映的那个的 交易和事项,把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确认为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然后并 且将来反映到报表里去。三是应该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情况下要保证会计信息 的完整性。不能随意遗漏或者

15、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 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一是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 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以便 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相关可比。二是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 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

16、确认、计量和 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 入账,就是按照该要求处理的。6.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应当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7.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 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各种资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都体现了谨慎性要求。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 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包括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和及时传递会计信 息。第五节第五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也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 体化。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