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彩绘瓷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806330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彩绘瓷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彩绘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彩绘瓷(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彩绘瓷彩绘瓷 彩绘瓷中国彩绘瓷在唐初即初具规模,从明代开始繁荣。 1. 斗彩瓷斗彩瓷釉上彩和釉下青花巧妙结合的一种工艺。先用青花在素胎上勾出 轮廓,再罩上透明釉入窑烧制(1300左右) ,后再与釉下青花的轮廓线内 填画各种颜色形成完整图画,再入窑低温(900左右)烧制。 2. 粉彩瓷粉彩瓷继五彩后发展的彩绘新品种。始创于康熙末年,雍正时期达到高 峰,乾隆后期被广泛使用。其工艺是在烧好的白瓷上,用墨线勾线稿,后用 玻璃白打底做兼容剂,再在其上施矿物颜色,并利用技法形成浓淡明暗的层 次。 3. 五彩瓷五彩瓷用多种矿物颜料混合使用的釉上彩绘。通常由釉上矾红、绿彩、 紫彩、褐彩、黄彩等多种颜色绘制的图

2、案。明代嘉靖与万历年间,五彩极盛 一时,不仅各种颜色发色纯正浓艳,而且各种颜色配色绚丽夺目。故宫博物 院收藏的万历年间的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在清代康熙年间,五彩瓷进入了另 一个高峰期。 4. 色釉瓷色釉瓷又称颜色釉瓷,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装饰瓷器的。 5. 珐琅瓷器珐琅瓷器起源于康熙后期,鼎盛时为雍正至乾隆年间。但雍正时期的珐 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 珐琅彩的比较突出的三大特点珐琅彩的比较突出的三大特点 a熔融温度比较低,通常在 600到 800之间。 b珐琅彩料的成熟火温比较低,因此可以烧制出比较丰富的珐琅色彩。 c珐琅彩的抗张强度特别好加以色彩浓艳,不用涂得很厚就可以显现出需 要的颜色。康

3、熙年间的珐琅彩瓷还处于革创阶段,特点鲜明,其六大特点康熙年间的珐琅彩瓷还处于革创阶段,特点鲜明,其六大特点 a仿铜胎。 b康熙珐琅彩瓷的器形都不大。 c在烧白坯时只有内壁上釉,画珐琅彩的外壁则为涩胎不上釉(釉上彩) 。d色彩很有限,康熙朝的珐琅彩料都是进口的,色彩有限。 e图案一般追求左右对称,装饰题材都是有花无鸟的图案花。 f款识都要写“康熙御制” 。雍正早期的作品风格和康熙朝的很相似,乾隆早期的作品则和雍正后期的很 相似。雍正后期的珐琅彩瓷器摆脱了模仿铜胎画珐琅的风格,大部分珐琅彩瓷器直 接以纯的釉为底,白坯里外都上釉。将诗书画与制瓷工艺融合在一起,达到了 既瑰丽又高雅的艺术格调。乾隆珐琅彩瓷器基本上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有些作品开始出现了西方绘画 的影响。珐琅彩瓷器的特点珐琅彩瓷器的特点 a存世量少。 b. 没有重复。 c. 经典图案。 d. 并无古月轩署名。在古代,珐琅彩由皇帝亲自监制,故没有仿品,直到民国时期才开始出现珐 琅彩的仿品,在那些仿品中,也不乏价值连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