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传艾滋老太吃孩子:那些年我们听过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804445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滴血传艾滋老太吃孩子:那些年我们听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滴血传艾滋老太吃孩子:那些年我们听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滴血传艾滋老太吃孩子:那些年我们听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滴血传艾滋老太吃孩子:那些年我们听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滴血传艾滋老太吃孩子:那些年我们听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滴血传艾滋老太吃孩子:那些年我们听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滴血传艾滋老太吃孩子:那些年我们听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网站: 陆网站: 滴血传艾滋滴血传艾滋 老太吃孩子:那些年我们听过的谣言老太吃孩子:那些年我们听过的谣言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无数的谣言虽被证伪或是不攻自破,却曾经得逞一时,引来无数忠实的“信徒”。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可是从最早的“猫脸老太”,到这段时间沸沸扬扬的“2012 世界末日”;从伪科学的“板蓝根防非典”到“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几十年里,谣言,从未间断。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年我们听过的谣言吧!最最“省电省电”的谣言的谣言2012 末日谣言末日谣言 市民市民“抢蜡烛抢蜡烛”“囤面包囤面包”流传时间:2012 年 12 月荒诞指数: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曾

2、一度以为自己彻底抢了蜡烛和油灯的风头。可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末日连续三天黑夜”的谣言流传开来,蜡烛这个相对原始的照明工具,终于咸鱼翻身,又借着玛雅人的光火了一把。家住哈市机场路附近的李娟的妈妈,近日花了五块钱买了一捆蜡烛。可是蜡烛还没等派上用场呢,传言又有了新版本,“听说世界末日那天,地球上就没有空气了!唉,早知道就不买蜡烛了,人都憋死了买啥都没用,再说没空气了,买的这些蜡也点不着啊。”可是,没过几天,李娟妈妈听说末日要没吃的了,又跟风改囤面包了,家里大的小的面包买了一大堆。看见电视节目里专家在辟谣,李娟妈妈还神秘兮兮地对家人说:“甭信,那是专家在稳定人心呢,录完节目就逃难去了。”弄得李娟实

3、在是无语了,最后,只好化用了武林外传里的经典台词:“我蒙昧的亲娘七舅老爷呀!你可消停点儿吧!”22 日早上,天亮了,一切正常。李娟告诉记者,她妈妈那天比较蔫儿,话格外少,看样子又准备相信科学了。最最“坑爹坑爹”的谣言的谣言从从“哈尔滨超市丢孩子哈尔滨超市丢孩子”到到“全国丢孩子全国丢孩子”流传时间:2012 年 12 月荒诞指数:“听说了吗,最近超市里丢孩子的!”从 12 月 10 日开始,一则网传消息在各中小学家长QQ 群及论坛上出现:“前几天,XX 超市发生突发事件,营业时间所有出入口用铁门封闭,不许进不许出,原因是一名女士在结账时跟在身边的孩子突然失踪。幸亏及时报警,这家超市立刻封闭所有

4、出入口寻找孩子,后来孩子在二楼卫生间被找到,头发被剃光,衣服已陆网站: 陆网站: 经被换掉,人贩子不知去向。年关将至,请各位家长出入公共场所务必带好孩子。”家长们纷纷转发,互相提醒。一时间,哈市大街小巷人们都纷纷开始议论此事,有人问:“这是真的假的?”有人说:“可得看好孩子啊!”有的父母干脆“高度警惕”,只要带孩子进出公共场所都是紧紧拉着孩子的手。出租车司机李先生说,他觉得那几天 4 岁的儿子待遇都“特殊”了,儿子调皮,妻子却一扫严厉,依旧笑呵呵地看着他,还对李先生说“前几天我就带儿子去了那家超市,你说多吓人啊!”结果第二天媒体就报道了警方辟谣的消息,称正在追查造谣者,李先生的妻子一下又成了“

5、严母”。可是,谣言依旧“不依不饶”,通过网络诞生了各地版本,一时间好似全国都在“丢孩子”。各地警方纷纷辟谣,才让家长们那颗忐忑的心安定下来。最无知的谣言最无知的谣言“滴血食物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传播艾滋病流传时间:2011 年 11 月荒诞指数:2011 年 11 月,各大饭馆里最畅销的凉菜突然滞销了,因为一个短信:“最近不要到外面吃东西,尤其是大盘鸡、烧烤和凉拌菜,因为有艾滋病感染者将自己的血滴到食物里。此事已被公安部、卫生部证实。”在哈市一家杂志社做编辑的吴敏收到了 4 条类似的短信,“看看这无知的谣言,艾滋病还能通过食品传染?我们都知道艾滋病只有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所以我

6、根本没有相信。但是老妈收到老姐妹发来的这条短信时却显得非常紧张,和我说姑娘,你这段时间可别到外面吃饭了,想吃啥,就和妈说,看万一感染了艾滋病 。”其实,稍有“防艾”知识的人都知道,“滴血食物” 传播艾滋病是不可能的,但对艾滋病缺乏了解的人来说,这条消息确实够“恐慌”。好在,卫生部新闻办公室立刻回应:“这纯属谣言”。最丢人的谣言最丢人的谣言从抢盐风波到从抢盐风波到“无盐以对无盐以对”流传时间:2011 年 3 月荒诞指数: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地震,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从 3 月 16 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陆网站: 陆网站: 提起抢盐这件事儿,哈市市民丁林倒

7、是有段让他印象深刻的悲催经历。当晚,丁林下班抢盐时,发现小区门口超市的盐已经销售一空。怅然若失的他,为了向老婆交差,最后只好拎了八瓶酱油回家,“我当时想,就算没抢到盐,那也得抢点儿酱油回去吧,反正都是咸的嘛。”后来,丁林又在超市里预付了订金,等到超市进盐时,以每袋 3 块钱的价格买了三十袋盐。等“抢盐风波”渐渐平息,家里盐根本吃不了,丁林实在没办法,折腾了一圈又赔本以低价卖给了超市。事实证明,这条消息的始作俑者是浙江省杭州市某数码市场的一位网名为“渔翁”的普通员工。他在 QQ 群上发出的消息,被广泛转发,产生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这起事件最终演变成了一个让国人有点儿脸红的国际玩

8、笑,还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日本人在核辐射中等待碘盐,下联为中国人抢碘盐以等待核辐射。横批:无盐以对。最最“破财破财”的谣言的谣言蛆虫橘子蛆虫橘子 让全国柑橘滞销让全国柑橘滞销流行时间:2008 年 10 月荒诞指数:“告诉家人和同事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2008 年 10 月下旬起,无数条类似的短信在人群中流传,一时间人们“谈橘色变” 。广元橘子出现问题,一场规模空前的“柑橘危机”就此蔓延:不仅是广元,全国各地的橘子严重滞销。四川广元的橘子出了事,那一年,哈市香坊区建成早市里,张凤英的橘子也“遭殃”了,根本卖不动。回忆起四年前的

9、那场“橘灾”,张凤英仍然愤愤不平:“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这个传闻,结果消息一出来,我刚进的五箱橘子立刻砸手里了,根本卖不出去,我气得坐在水果摊上吃橘子,连着吃了十多个!”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心里有了阴影,不少人算是落下毛病了。以前吃橘子经常用吞的,可是后来吃橘子时,恨不得随身携带一个放大镜。而后来经过证实发现,只是四川广元旺苍县出现了一种橘子病虫害,并未大面积感染,不过是虚惊一场。最最“拜金拜金”的谣言的谣言不买转运珠不买转运珠 儿媳、婆婆都倒霉儿媳、婆婆都倒霉流行时间:2007 年荒诞指数:一个青豆般大小的金珠,套上红绳、配上玛瑙,编织成戒指或者手链、项链,一下子就成了 2007 年最“流

10、行”的配饰。当年大街小巷,稍显年轻的女性几乎是人人身上都会佩戴陆网站: 陆网站: 一颗“转运珠”,而这皆因一句“今年(2007 年)婆婆都得给儿媳妇买转运珠,要不然儿媳妇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还会对婆婆不利”的谣言。哈市一家金店的售货员陈女士回忆说,当年哈市的黄金首饰柜台一度出现了排队购买的景象,按照大小,价格从 100 元到 1000 元不等的“转运珠”,每天都能卖上一二百件。有网帖称:2006 年年末,一个黄金饰品商与一个自由策划人闲聊,黄金饰品商不住叹息黄金饰品生意大不如前。但自由策划人却说:“让生意火起来也不是不可能”,于是一番策划,抓住人们希望好运的心理,“利用谣言”促销,一个金珠销售计

11、划就此出炉。结果,当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抢购“转运珠”,那个黄金饰品商狠狠地大赚了一笔。网帖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哈市某保险公司职员李晓华的家中至今还能找到那颗“压箱底”的金珠,“转不转运我没发现,但是那年是猪年,猪肉价格却涨了,猪成了金猪,老百姓都在抱怨吃不起猪肉了,倒是事实。”最动荡的谣言最动荡的谣言哈尔滨将发生地震哈尔滨将发生地震众市民户外安营扎寨众市民户外安营扎寨流传时间:2005 年 11 月 20 日-25 日荒诞指数:2005 年 11 月下旬的哈尔滨,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且殃及广泛的水危机。当政府及时通过媒体发布停水公告的同时,一个愈加恐怖的地震谣言却在悄然升起,并以“轰炸式”的速度

12、迅速蔓延。“水危机+地震谣言,几乎同一时刻震荡了哈尔滨。”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韩净,在一篇名为危机传播中噪音流的传播与消解理性审视哈尔滨水危机中的地震谣言的文章中这样写道。韩净所言非虚,当年在哈市巡防支队工作的徐警官回忆说,“大概有三四天的时间吧,很多人因担心地震都跑到外面居住了,长江路与鸿祥路交口处、红博广场、李范伍花园、防洪纪念塔等路段的开阔地带,总能看见搭着帐篷过夜或者挤在私家车里睡觉的一家老小。”结果,就在人心惶惶的时候,哈尔滨市地震局发布了公告:哈尔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地震。最最“药药”命的谣言命的谣言板蓝根防非典板蓝根防非典既无预防作用既无预防作用 更没治愈疗效更没

13、治愈疗效流行时间:2003 年陆网站: 陆网站: 荒诞指数:2003 年,非典肆虐。板蓝根随着 SARS 一道声名鹊起,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平时价格低廉、登不上台面的“小药”,一时间供不应求,居然都能用来送礼了。回忆起 9 年前,哈市一家药房的售货员胡莉莉告诉记者,当时板蓝根批发的价格,已超过平时哈埠平价药店的零售价。每天都有大批市民来买板蓝根,而且“有多少要多少”,准备邮寄给各地亲友。她问他们为什么买板蓝根,结果不少人说不知道,只是看到邻居买了,自己也就来买点儿。人们对板蓝根的期待显然超出了它七块多钱的药价,但忙乱中的人们似乎很少有空静下来去想一想:板蓝根要真有用的话,钟南山还至于费那么大劲

14、吗?后来,事实证明,对于非典,板蓝根既不能起到预防作用,更没有治愈疗效。整起事件中,药贩子作为既得利益者,倒是赚得盆满钵满,用人们买板蓝根的钱买了大奔,而百姓家里攒了一大堆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吃完的一袋袋冲剂。最频繁的谣言最频繁的谣言桃罐头桃罐头 逢逢“难难”必必“桃桃”流行时间:1999 年、2006 年、2010 年、2011 年荒诞指数:多年来,一瓶桃罐头所肩负的使命和分量,早已超出了它 880 克的净含量。只因谐音一个“逃”字,它纵身一跃,成了十几年里,冰城出现频率最高的“辟邪食品”。追溯一下它的“历史”:早在 1999 年,就曾有过“世界末日即将(当年)来临,吃桃罐头可以逃难”的谣言,

15、当年曾在道外北七道街夜市上摆摊的何强清楚地记得,为了抢商机,很多卖水果的商贩摊床上,都摆上了黄桃罐头。而后 2006 年,闰七月,桃、逃、七、妻,4 个原本毫不相关的汉字,因“闰七月给妻子买桃罐头能逃难”被联系在了一起,桃罐头又“火”了一把。2010 年,变成了“今年正月打雷很不吉利,所以妈妈要给孩子买桃罐头”;2011 年,传来了“三月初三恰逢清明节,这样的日子不吉利,得买三尺三的红布,清明节那天晚塞到枕头底下,再吃上一瓶黄桃罐头逃避晦气”;今年“2012 世界末日”,桃罐头又脱销了。在哈市某机关工作的许波调侃:“原来桃罐头=诺亚方舟啊!可是世界末日都被辟谣了,桃罐头还能逢难必桃吗?”最惊悚的谣言最惊悚的谣言猫脸老太太猫脸老太太 “80 后后”的儿时梦魇的儿时梦魇流行时间:在 1995 年至 1996 年之间陆网站: 陆网站: 荒诞指数:在 1995 年至 1996 年之间,哈尔滨曾经流传着一个比“狼来了”、“拍花的”更能唬住孩子的恐怖传言“猫脸老太太事件”,它曾是很多“80 后”的梦魇。据说当时一个老太太诈尸复活之后,变成一半是猫脸一半是人脸,还专门喜欢吃小孩儿。如今,已经 27 岁的王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