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荣格分析心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803842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与荣格分析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子与荣格分析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子与荣格分析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子与荣格分析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子与荣格分析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与荣格分析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与荣格分析心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老子 、 易经与荣格分析心理 撰文:何建南 中国广东五邑大学社科部教授摘要:老子和易经是中国的心理学的源头,具有深厚的心理分析的文化意蕴。其阴阳对立 统一原则贯穿于当代心理分析大师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心理类型理论之中。荣格更把易经系统 作为其发现的心理学上的“同时性”规律的一个模板。 关键词:老子 ;易经 ;分析心理学;无意识;同时性原理 Lao Zi, I-ching and Jungs Analytical Psychology HE Jian-nan Abstract: Chinese psychology is originated in Lao Zi and I-ch

2、ing , the books of profound psycho analysis implication. The union of yin-yang opposites is also rooted in Jungs, the modern psychoanalysts theory of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and psychological genre. Moreover, Jung regarded I-ching system as the model of synchronistic principle in psychology. Keyw

3、ords: Lao Zi ; I-ching ; the unconsciousness ; analytical psychology ; synchronistic principle 本文拟在“西方深层心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这一大课题的框架下,尝试对老子 、 易经与荣格分析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从宏观整体上作些初步探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系取自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一句至理名言。 原义从生理机能上谓阴阳平和则治,阴阳不和则乱。现推而广之,亦籍以表达通过自我 调控失衡心理状态而达致恬淡虚无、泰然自若且怡然自得的精神平和境界之意。 黄帝 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又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4、,和于术数”。其旨即 在于经由阴平阳秘以求身心合一、天人合一,而这正是中国历代医、道、儒、佛诸家在 长期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修身养生之道的真蒂之所在。作为这方面的示例,笔者 撰论明代岭南名儒白沙子静坐心要1和术数运用2的两篇专文可资参考。一、东西方思想之间的整合研究20 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开始愈来愈多地关注到东方古代智能和西方现代思想之 间的一致或相似之处。例如,美国物理学家 F卡普拉(F.Capra)的名作物理学之 “道”即以揭示近代物理学的宇宙观与东方神秘主义观点之间的相似性为主题(尽管评 论者对此褒贬不一) 。又如,美国哲学家成中英将机体哲学家怀特海(A. N. Whitehea

5、d)的“象征指涉”论与易经 、 老子加以比较,指出后者作为“象征指涉”系 统之意义3,的确都颇能给人以思维上的多层启迪。 从心理学历史上看, 老子 、 易经这些被西方人视为“圣经”一般的先哲智能经典, 无疑也是中国的心理学的源头。正如墨菲、柯瓦奇指出:早在公元前 65 世纪, “中国 的老子和孔子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问题”4,而最初作为卜筮之书的易经成形的 年代则还要上溯若干世纪。黑格尔在其洋洋大观的四卷本“西方哲学史”开讲之前所简略 提及的中国哲学即为孔子论语 、 易经和道德经三种5,恐怕也不是偶然的。 的确,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世瑰宝,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而言也是不可多得的 “攻玉之石

6、”。当代著名分析心理学家荣格(C. G Jung 18751961)终其一生与东方思想结下不 解之缘。他说过:“想要进入易经蕴含的遥远且神秘之心境,其门径绝对不容易找 到。假如有人想欣赏孔子、老子他们思想的特质,就不当轻易忽略他们伟大的心灵,当 然更不能忽视易经是他们灵感的主要来源此一事实”6。国内心理分析学者论及荣格 和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时写道:“荣格属于国际心理学界的中国文化权威,是西方社会 中以及国际心理学界中国文化的推崇者和传播者”7。因此,寻觅并打开把易经 、 老子和现代心理分析联系起来的思想信道,显然 并非单纯的学术研究,期盼它将不仅能使我们真切地了解这些古今中外伟大心灵的风骨 神

7、韵,而且亦更能由此返观洞悉我们自身的心灵,从而在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生生不 息进程中,面对现代商品社会的市场物流喧嚣而不断提升人之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二、 老子 、 易经的心理文化意蕴易经和老子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直到近代才相继由来华传教士带入西方。 易经传入西方始于 1626 年在杭州刊印 、由法国传教士金尼阁(Niclas Trigault)翻 译拉丁文本。黑格尔引述的则是稍后由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于 1687 年在巴黎出版与人译述的西文四书直解 (拉丁文名作中国哲学家孔子 ) ,书 中讲解多于翻译,并附有易经六十四卦和六十四卦之意义。至于西方人接触老子

8、 则迟至 19 世纪。黑格尔引述的道德经材料出自 1823 年于巴黎出版的雷缪萨 (Remusat)所着关于老子生平与意见的追述一书,而其第一个全译本则是 1842 年 于巴黎出版的斯坦尼斯拉斯朱里安老子道德经法文本8。对于这些经久传世的古代经典的理解与评价,古今中外学者颇多歧见,甚且褒贬不 一。西方现行一些心理学教科书把易经当作卜筮之书而置之于伪科学之列9。荣格也提到,西方的汉学家和一些颇有成就的中国学者很痛心疾首地告诉他:“易经只 是一些过时的咒语集”6。这里所说的“中国学者”似指胡适。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荣格 曾向胡适请教易经的问题,胡适跟他说此书不足一观,它除了迷信之外,一无所

9、有 10。然而,荣格的看法却与之截然不同。即便就易经占卜方法而言,荣格也给予了 充分肯定。基于其 30 余年的占卜实践经验,荣格相信“占卜作为探究潜意识的方法,似 乎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6。他还指出,那些视易经占卜“了无意义”的人士有时也承 认他们曾向道士请求过占卜,而“非常怪异的是:所得的答案竟然和问者心理学上的盲 点极度的吻合”6。在荣格看来, 易经占卜所得答语之意义全然是心理学上的,因为 占卜结果只有在得出卦式并予以解释之后才能确定,而“这一方面要依赖观察者对主观 与客观情境具有足够的知识,一方面要依赖后续事件的性质而定”6。在易与中国精神 一文中,荣格介绍了他本人向易经请教而得到的鼎

10、、晋、坎和升等四卦,且逐一 作了细致的阐释,字里行间流溢出西方现代心理分析用于东方古老信息处理方法时的特 殊魅力,并据此认为易经占卜乃是一种“源远流长、贯穿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心理 学之方法”6。不言而喻,荣格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上为我们认识易经及其认知世界 的独特方式开辟了新的视野,而包括其文字系统和符号系统在内的整个易经系统的 深刻涵义的确也都值得我们从心理文化的角度去加以审视和发掘。笔者曾在莱布尼茨、黑格尔和易经符号系统一文中约略触及易经之道 与老子之道的区别问题,指出:“易经与道德经均言道,但老子之道是渺 渺不可睹,易经之道则提供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具体结构关系式,从而开辟了易道 应用的

11、广阔前景”11。当然,另一方面, 老子之道虽不具有易经之道那种可以操 作演算的程序,但这并未影响其同样发挥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巨大功能。古今关于老子之误解亦复不少。胡孚琛指出:“其误解最大者,是从老子关于 “无为”、 “不争”、 “ 身退”、 “不敢为天下先”等语句将道家解为悲观的、厌世的和消极避世 的隐士哲学”12。其实, 老子所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8已然一语道破其自 有不同于易经辩证法的特质:前者“尚阴”(集中表征为以“无为”而致“无不为”) ;后 者“崇阳”(集中表征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3之奋发进取精神) 。但二者却异曲 同工,殊途同归。故陈鼓应教授着文说:“老子思想本

12、是经世致用之学,所谓道家消极 之说,乃是不明深义者的浮面认识”12。此言可谓透辟入里。可以认为, 易经之崇阳与老子之尚阴二者本身亦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珠联 璧合的宏大辩证法体系。而保持心理和人格结构的阴阳平衡小至对于个人心理修养、大 至对于社会心理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荣格在其心理类型一书中谈论中国易经 和老子的“道”;在其与维尔海姆译着的金花的秘密 (亦即太乙金华宗旨 )一 书中发挥道家的“无为”思想,其立意也在于此。荣格认为男性中含有女性的因素,女性 中也含有男性的因素,这与中国古代太极图所显示且为古代经典所明言的“阳中有阴, 阴中有阳”也很相似。美国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院长约翰毕比(Jo

13、hn Beebe)在“第一届分析心理 学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广州,1998)所作荣格心理学和中国文化的意义的讲 演中更指出:“在我看来,老子道德经中道和德这两个概念,对于从根本上理解 荣格心理学具有核心的意义与作用”。据老子所附“重要概念索引”8统计,全书含 “道”字者有 70 句,含“德”字者也有 38 句。几千年来,籍由这些简练而隽永的语言所传 播的种种思想内涵无疑对中国心理文化的积淀与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深入剖 析老子 、 易经等古代经典的心理文化底蕴,对于认识和重塑乃至发扬光大我们的 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确是有必要的。三、中国阴阳学说与无意识的矛盾性美国科学哲学家科

14、恩(I. B. Cohen)在其科学中的革命一书中称 19 世纪“所发 生的三次最伟大的革命是与卡尔马克思、查尔斯达尔文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名 字联系在一起的”,并以专章论述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派的深远意义。而自弗洛伊 德以后则可以说,卡尔斯荣格当之无愧地是国际上最享有盛名的一代心理分析大师。在易学传播史上,荣格的朋友、著名汉学家、德国传教士维尔海姆(Richard Wilheim,中文名卫礼贤)于 1924 年翻译出版了易经德译本,该译本比此前视若西 方理想模板的理雅阁(James Legge)英译本(1882)更胜一筹。用荣格的话来说,理译 本“并不能使易经更为西方人的心灵所理解”,而卫

15、译本“却开启了理会这本着作的 象征形式之大道”6。的确,1950 年由贝尼斯(Baynes)据卫译本转译的易经英译 本, “后来竟超过所有据汉文原著翻译的英译本,成了当今西方英语国家所通用的标准 译本”14。荣格在 1920 年代初期遇到卫礼贤时,对易经已经相当熟悉。他坚信将 易经这本伟大非凡的典籍翻译成西文必将对西方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为上述贝尼斯 易经英译本撰写了题为易与中国精神的著名前言,留下了当代心理分析大师与 中国先哲进行跨时空对话的宝贵思想数据。在荣格分析心理学中,人们可以很清晰地见到许多来自东方思想特别是中国阴阳学 说的投影。根据现有资料, 易经六十四卦文字即卦、爻辞尚未直接言及阴阳,但阴 阳概念已寓于其卦爻符号系统之中。 易传则进一步将 “-”、 “”即阴爻、 阳爻刚柔 相推、往复变化的矛盾运动加以总结,明确概括为“一阴一阳之谓道”13的核心命题。故 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 老子提出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第 42 章)8则基于尚阴原则对古代阴阳对立统一理论作了补充阐释。中国古代阴 阳对立统一理论显然使荣格深受启迪。荣格明确指出:“阴和阳两极对立统一的原则, 正是一种原型意象。这种原始的意象至今存在”15。事实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