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803815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小学德育在当代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组建了德育领导班子,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包括了德育处、工会、团队干部和班主任教师。 ”学校的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但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的误区。其中,包括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忽视对学生进行实质上的品德教育,仅仅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品德的好坏;对德育认识的狭隘,造成德育工作方法单一,这体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德育仅通过每周一至两节的思想品德课来进行;学校与家长缺乏沟通或互相的责任推诿,使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只变成了某一方的责任,这种缺乏学校和家庭

2、整合的德育培养,必定是不完整的;并且,在小学德育中,很多时候并没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就随意对学生进行处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简言之,就是在德育中对学生提出了太多的规则和要求,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人的情感这一方面。面对德育施行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作为与学生密切接触的教师应该更加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学生的成长,从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而要真正促进小学德育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关键。“德育即育德,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德性教育”。在学校德育中,教育者应努力使学生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诸方面获得发展。德育以道德价值的引导为核心,教师在善与恶、是与非、应当与不应当的道德价值引导

3、过程中,极可能带有很强的主观情感,而这一情感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在德育中应倾注自己积极的情感,表现向善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对学生价值观有正确的引导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使学校的德育也应该随着变化。小学德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是,小学德育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小学德育也更应该注重儿童的日常生活状况,从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 “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以符合儿童现实发展需要的一些规范或准则、价值观、行为方式或技能等为重点”,在德育发展的这一阶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学生投入更多积极的感情,才能对儿童的现实发展需要更加了解

4、,从而使学校德育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幸的是,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比如,独生子女家庭潜藏的情感危机亟待解决。再如,随着城镇化进程出现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在家庭教育、情感关爱等方面严重缺位。当前小学生群体中,这些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因袭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和德育理念,必然使小学德育失位,效果欠佳。教师在德育中倾注积极情感,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成为一种有效的尝试和努力方向。教师在德育中投入积极情感,就是要“使自己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感在德育中有很大的作用, “情感是德育中关心人、了解人

5、和凝聚人的有效武器”,教师在德育中投入积极的情感对小学生品德的发展和学校的德育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的。1.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职责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也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教师对学生投入积极的情感,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良好地氛围中使学生的品德往更加健康方向发展。同时,也能有助于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观念以及道德情感的发展。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在学生的脑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在小学阶段,其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观念,如友谊观念、公正观念等,都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此时教师给予良好的引导,

6、更加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教师投入积极的情感,就能密切道德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同时不断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2.对学校德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以往的小学德育中更多的是通过规则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约束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规则固然重要,但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心理特点,会发现小学生对规则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也会有更多的抵触情绪,而由此进行的德育显然是失败的。教师对学生投入积极的情感,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有初步的道德认知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一些道德原则和规范有更好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教他们学习怎样在进行道德判断、推理的时候采取比较中立、客观的立场而非个人的立场,尽可能考

7、虑到他人或社会的利益”。这样的学校德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教师在德育中要对学生投入积极的情感,就需要对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也深感压力越来越大,对学生的耐心渐渐减低。面对这一状况,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1.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包括了品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三个方面。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品质,遵守行业道德,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等。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既包括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又包括了一般知识素养的提高,教师需要有广博

8、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形成榜样的作用,让学生信服。面对越来越多的压力,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教师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始终保持积极的情感,才能使德育工作顺利地进行。在当前新形势下促使小学德育到位,增加德育的实效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外在的学习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这需要教师自身是情感饱满丰富的人。 “情感教育呼唤有情感素质的教师, ”朱小蔓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不断呼吁,教师情感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加师生间的情感氛围。2.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虽然一直以来我们很重视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队伍建设,但当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往往

9、比较强调学科知识与技能上的“专业性”,忽视了情感的重要性。朱小蔓指出:“教师有无情感-人格资质与技能,是否形成情感交往关系或情感场 ,受教育者是否有情感经验的积累或改组等,不仅是判断教师情感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 ”情感对教师和学生成长均具有重要价值。进行教师职前培养,明确教师职责,对教师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对教师还要进行职后的培训,提供教师心理辅导,注重教师心理的变化,并且充分认识到情感在教学与师生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总的来说,积极的教师情感的形成,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重要的,但是更多的还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养,而这必须在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教师间广泛的交流,以及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升来实现的。作者:江来明 单位:广州市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1刘晓萍.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3.2郑航.学校德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张秋良.情感是德育的关键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2.4刘胡权.寻找提升教师情感素质的有效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4,9,19,第 007 版.5徐志刚.教师情感的德育价值J.当代教育科学,200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