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结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98453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结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结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结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结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结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结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结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结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结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冯绍雷【专题名称专题名称】国际政治国际政治【专专 题题 号号】D7】D7【复印期号复印期号】2011】2011 年年 1111 期期【原文出处原文出处】欧洲研究欧洲研究(京京)2011)2011 年年 4 4 期第期第 1 11818 页页【英文标题英文标题】Structural】Structural ChangesChanges ofof thethe EU-Russia-USEU-Russia-US TrilateralTrilateral RelationsRelations andand Its

2、Its FutureFuture TendencyTendency【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上海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上海 200062200062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边关系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不能简单地按古典地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边关系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不能简单地按古典地 缘政治逻辑来描述。实际上,这三大政治实体之间发生着非常复杂的思想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安全方面的相互关系。这样缘政治逻辑来描述。实际上,这三大政治实

3、体之间发生着非常复杂的思想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安全方面的相互关系。这样 一种三边关系也是国内政治与其对外政策之间复杂互动的产物。欧、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预示着一个多元化国际社会的一种三边关系也是国内政治与其对外政策之间复杂互动的产物。欧、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预示着一个多元化国际社会的 来临。来临。【关关 键键 词词】欧盟欧盟/ /美国美国/ /俄罗斯俄罗斯/ /三边关系三边关系/ /结构变化结构变化 UU8623124UU8623124冷战后欧盟、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相互关系及其结构性变化的背景,是近 20 年来宏大国际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局部与片断。对于这一进程的认知与理解,并不是仅限于某一国、某一地

4、区的单一判断所能够清晰地把握;也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理论,以及某一种主义能够全面概括的。这样一种对于较为宽广视野下多边关系的运行、前景及其影响力的判断,乃是对当下国际政治复杂现实的一种求解,也是多种理论和知识运用下的一种信息聚合。虽然,上述观察始终面临着知识和理论准备不足之下捉襟见肘的窘迫,但是,很多情况,往往不是理论和信息准备非常充分之后才能够形成较为成熟的战略和决策,而是形势逼迫着人们在相关的理论范畴形成之前,或者超越已有的陈腐见解去作出选择和破解危局。一个成长中的中国面临着太多这样需要认真研究与应对的局面。在上述的理解之下,笔者试图通过本题的探讨来寻求对于尚在进程中的大国间关系变化的体

5、认和把握,以作研究和观察的参考。一 三边关系的研究为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从三边关系的视角来观察冷战后欧盟、美国与俄罗斯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在任何一种外交决策的过程中,人们所习惯的双边关系未必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压倒性的意义,在许多情况下,当人们在处理一般的双边关系时,往往受到了第三方的影响,或者是期望着对第三方产生某种影响。这里的第三方,可能指的是单独一个国家,也可能是一组国家或者一个行为者群体。从常识上讲,由三方构成的事物或者过程,比起由两方面因素所构成的事物和过程,更具有稳定性,也更具有持久性。因此,这种三方组成的关系结构,能够较多地体现出事物与过程的深层本质。这是本文为

6、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多边”视角的动因。就从冷战之后的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往往是双方关系非常明显地受到了第三方的影响,或者反过来,第三方的存在本身也身不由己地成为与另外两方的外交决策前提。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晚期一直到当下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这样一种三边之间的互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进一步言之,自从国家形态包括东方国家出现以来的几千年文明史进程中,这样的三边关系乃是一种相当基本的国家间交往形态。本文所称的“三边关系”和一般所称的“多边关系”这两者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区别。相同处在于,两者都是基于非双边关系这样一种复杂交往的形态;而不同处则在于,一般意义上的多边事务侧重于多边的、共同

7、的集体决策或者多方协商沟通,而三边关系则是指双边关系之外的第三种因素、或者第三个角色(或者角色群体)与这一对双边关系之间的互动。比如说,法德关系属于典型的双边关系,法德英关系则成为典型的三边关系,而欧盟成员国发生在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的相互间关系则是典型的多边关系。双边的、三边的、多边的这样一些形式与内容各不相同的外交关系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是相互交叉、相互包含,但是,各自又有着自己的行为特点和功能。三边关系中的客观行事逻辑,与外交家们宣布的“不涉及第三方”或者“不针对第三方”的主观政治立场的宣示是两回事。前者是指对于客观存在的外交行为过程的提炼与分析,后者乃是指特定外交活动背景之下的

8、具体政治内容的立场表达。换言之,学术上关于三边关系问题的讨论,完全不妨碍政治上和外交上恪守“不涉及第三方”的原则立场。冷战后的三边关系与冷战之前相比,显然具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因此,人们比较习惯于把冷战前的三方国际行为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称作“三角关系”,而不是“三边关系”。人们倾向于认为,冷战之前的这种“三角关系”具有全面的对抗性,因为其内涵有着较多的意识形态禀赋;而冷战之后的“三边关系”已经不具备这样全面的对抗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冷战使两大对抗性军事集团中至少一方已经销声匿迹,另一方面是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竞争的因素虽然未必消失,但也大大地减弱了对抗性的行为特性。笔者认为,冷战后的

9、多边过程之所以较之冷战之前较少全面的冲突对抗成分,客观上有两个原因:一是上世纪 70、80 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过程。这一进程的出现和推进,从根本上大大减弱了为争夺资源和地理空间而激发对抗行为的可能性。因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有可能通过和平的交换来实现资源和市场空间的重新配置;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造成的毁灭性危害,也使得人们望而却步,在残酷现实面前不得不有所收敛。问题在于,像全球化这样一个客观过程的出现,并没有使国际政治中的对抗性因素全然消失。如果以为全球化就意味着从此天下太平,未免过于天真。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和之初,一度甚嚣尘上的“新冷战”观点,

10、就是针对当时欧、美、俄三边关系中正在出现的紧张局势而被引申出来的。这种观念,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需要各个大国之间加强协调和合作而逃遁,相反,随着危机条件下全球化势头受到阻遏、市场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民族利己主义的泛滥,任何产生这种对抗性观念的基因,都可能卷土重来。尤其是因为,当今形势下,正当人们强调国际政治经济的重心正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因而较多地关注新兴国家和新兴集团的成长和发展之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乃是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依然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或超国家组合。这是当下世界权力转移过程中的主要方面之一。这一领域中三者关系的任何消长和互动,都会对这个变动中的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这

11、也是本题写作的另一个重要的动因。因此,本文力图从欧盟、美国与俄罗斯相互之间的经济、政治、安全关系等各个方面来描画这一组三边关系的结构特点和变化,以及未来可能的趋势。二 欧盟、美国、俄罗斯三边经济关系的结构与特点欧盟、美国与俄罗斯三边之间的经济关系依然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最具权重的方面,因此,这三方关系的变动势必对世界事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从冷战史角度追溯欧、美、俄三边关系从冷战年代起,多少年来人们习惯于以“两极体制”来形容当时的国际格局。但是,从体制发生的过程来看,事实上,国际体制的特点并非纯粹的所谓“两极体制”。欧洲共同体的诞生和发展历史能够证明,实际上早就存在多元化国际发展的倾向、

12、潜能、实际的努力,以及堪称标志的一些历史性事件。比如,1952 年煤钢共同体的出现,1957 年罗马条约的签订,1979 年欧洲货币体系的创立,等等。如果不是这样,就很难理解,冷战局面一结束,为什么几乎顷刻间就出现了从欧洲共同体向欧盟的重大历史性转变。就像不少欧美关系问题的专家所肯定的那样,实际上,比 1992 年这一时段更早就存在一个至少是美国、欧洲、俄罗斯(苏联)这三家为代表的,既是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具有自己一定的影响力范围,但又是以不同方式互相联结和互相影响的政治经济实体。可见,国际社会多元化发展这一历史性现象,在冷战时即已出现,后冷战时期得以迅速彰显,又将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继续

13、存在。虽然,难以以“极”名状所有在冷战时期涌现的国际实体,因为当年的欧洲共同体并没有足够的战略力量来独自抗衡苏联。但是,它在冷战时期通过长期低调的努力铺垫和稳步的体制构建,在冷战后则以大胆而激进的区域联盟方式破土而出。实际上,后来全球事务中的区域合作,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唯欧盟马首是瞻。(二)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经济结构性动因从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在世界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角度来看,有一些相似的趋势,值得关注。从冷战刚刚结束的 1992 年开始,美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 22.81一直下降到 2011 年世界经济的 22左右。即使我们不考虑从前苏联跌落至俄罗斯这样的经济规模,仅以俄罗斯独立后的 199

14、2 年至 2010 年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来看,也从 1992 年占世界经济的 4.21下降到 2010 年的 3.02。冷战结束之后的欧盟尽管经历了初创和扩展的重大变化,但是,仅从 2010 年的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在世界经济所占排名来看,也比 1992 年冷战结束、欧盟刚刚建立之时的排名明显落后。而与此相对应的深刻而迅速的变化,乃是新兴国家出人意料的崛起,尤其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份额的上升。俄罗斯的特殊背景使得它虽然身处 G8 集团之中,但是却没有资格真正参与与 G7 成员有关的国际金融事务的宏观协调;另一方面,虽是金砖国家,但俄罗斯因在金融危机之中不

15、同于其他金砖国家的经济表现(经济增长大幅下降)而遭受了不少批评,甚至经常可以听到有关将俄罗斯排除出金砖国家行列的动议。因此,欧盟、美国、俄罗斯三方在世界经济结构中份额的同时下降,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新兴国家迅速成长的这种颇为近似的外部环境,客观上使得他们存在着相互之间需要加强协调的共识和默契。(三)欧盟、美国、俄罗斯之间的经济关系结构从三方内部关系来看,欧、美、俄之间的经济关系乃是一种不对称的经济关系结构。欧盟和俄罗斯之间有着长期积累、较为深厚的合作基础与空间,在经济贸易关系方面比美国与俄罗斯之间要远为成熟。从2000 年到 2007 年,欧俄之间货物贸易总额增长了两倍。2008 年上半年,欧盟对

16、俄出口从 2007 年同期的 400 亿上升至 500 亿欧元,从俄罗斯的进口从 2007 年同期的 690 亿欧元上升到 880 亿欧元。俄罗斯是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名列美国和中国之后),对俄贸易占欧盟出口总额的 8、欧盟进口总额的 11;而欧盟则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和投资来源地。欧盟对俄直接投资从 2004年的 60 亿欧元上升到 2007 年的 171 亿欧元,而俄罗斯同期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则为 10 亿欧元。金融危机之后,欧俄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受到了冲击,但是,欧俄之间长期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并没有因为危机而发生了改变。相形之下,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则微弱得多。虽然,在 2010 年美俄关系重启之后,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雪夫龙、百事公司、美铝公司、通用电器都在俄罗斯签了较大的交易合同;俄罗斯也向波音公司购买了 20 亿美元的八架波音 777 客机,这是继美国 2009 年向俄罗斯出售 50 架 737 客机之后的又一重大协议,但是,2010 年俄罗斯在美国贸易伙伴排行榜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