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廊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792238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谱写廊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谱写廊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谱写廊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谱写廊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谱写廊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谱写廊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谱写廊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谱写廊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王爱民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2 月 12 日,市长王爱民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全市人民 在中共廊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锐意进取,团结实 干, “十一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一系列重大发展思路加速转化为现实成果,全市呈现出 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廊坊视察并 对我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过去的五年,是廊坊经济实力跃升新台阶,向强市行列大步迈进的五年。全 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331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3.1 万元,均

2、实现了翻一番;全部财政收入 从 2005 年的 53.7 亿元增加到 195.4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 24.3 亿元增加到 105.9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翻两番,分别达到 451.5 亿元、909 亿元、856.1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13.6 亿元,增长 2.3 倍。五 年中,全市经济总量由全省第七位上升到第六位,全部财政收入由第九位提升到第六位,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第七位跃居第四位;贷款余额由第六位提高到第三位,实现了从“小 廊坊”到实力廊坊的历史性跨越。过去的五年,是廊坊经济全面提速,步入发展快车道的五年。积极应对金融

3、 危机等诸多困难,全市实施亿元以上项目 1372 项,是“十五”期间的 6.5 倍。富士康、华 为、润泽信息港等一批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建设,大连万达、香港新世界等众多大公司、大 集团接踵而至。京廊同城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市经济形成了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劲态势。过去的五年,是廊坊经济加速转型,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电子信 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 98.4 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7.4%。会展旅游、休闲商务、金融服务、健康医疗等现代服务 业发展迅猛,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461.5 亿元,是 2005 年的 2.5 倍。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4、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93.5 亿元,是 2005 年的 2.8 倍。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 64%。二氧 化硫、化学需氧量完成目标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人均化学需氧量排放保持领先水平。过去的五年,是廊坊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城乡建设全面突破的五年。大力推 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城镇化率达到 48.8%。市区拆临拆违基本完成,实施改造了 20 个 城中村、8 个棚户区、52 个旧住宅小区,累计拆除 650 万平方米,占既有建筑面积的 24%。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完成 227 亿元,实施了 156 项重点城建项目,谋划建设了万达广 场、广阳 CBD 等 5 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改造了 28 条城区道路,

5、整治了 34 条背街小巷, 打通了 5 条断头路。高标准建设了 330 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启动实施了 47 个新民居组团。过去的五年,是廊坊环境优势更加彰显,基础支撑全面加强的五年。省级以 上园区数量和面积均居全省第一。交通建设投资完成 113 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 5824 公 里,分别是“十五”期间的 7.1 倍和 2.8 倍,9 条高速公路直通京津,8 个县(市、区)开 通北京城市公交。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加快推进,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6.5%。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的五年。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0152 元提高到 2026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由 4621 元提高到 7589 元,分别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1168 亿元,是 2005 年的 1.7 倍,城镇居民百户拥有汽车 22.7 辆,是 2005 年的 5.7 倍,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 25.3 平方 米增加到 30 平方米。“十二五”时期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王爱民指出,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廊坊处于大有可为的战 略机遇期、率先发展的重要跨越期、经济转型的全面攻坚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 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 线,围绕加速转

7、型和加快发展双重任务,在京津冀加快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抢抓机遇、高 端错位、强势崛起,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步伐,基本建成以“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 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为标志性定位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和城乡发展格局,把“两个率先” 奋斗目标贯穿落实于“十二五”时期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勇当京津冀城市群科学发展 先行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2%以上;单位生产总 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

8、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达到 省要求。根据上述思想和目标要求,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 五个方面:未来五年,我们将加速构建高端产业结构,基本建成新型产业体系。坚持以 电子信息和休闲商务两大标志性产业为引领,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 业,做优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到 2015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达到 20%,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2%。未来五年,我们将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全力实 施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围绕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城市,投资 2760 亿元,实

9、施 1000 个 重点项目,努力实现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的目标。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城乡形态优美、产业支撑有力、功能配套完善、体制机制顺畅、充满发展活力的统筹 发展示范区。到 2015 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60%,新民居建设覆盖率达到 50%以上。未来五年,我们将以环首都经济圈建设为重点,深度做好对接京津这篇大文 章。抢抓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加快与北京的交通路网、产业项目、公共服务等全 方位对接,把廊坊建成高增长、高技术、高收益的产业隆起带,环境优良、宜居宜业、互 通互建的城乡示范带。到 2015 年,环首都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同时, 充分利用津廊特殊

10、历史渊源和长期形成的合作基础,推动与天津的基础设施共建、比较优 势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共赢发展。未来五年,我们将大力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发展环境新优势。完善交通运输 体系,建设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形成“八纵十六横二联”的干线公路网,建设便捷高效的 现代公交体系,建成一批重大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工程。强力实施节能减排,大力加强 生态建设,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27%。以廊坊精神为主体内容,以龙 凤文化为特色,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未来五年,我们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十二 五”期间,切实做好增收、就业、住房、教育、文

11、化、医疗、社保、安全等各项民生工作。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差 距和贫富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生活环境质量大幅提高,使“幸福 廊坊”成为响彻京津冀城市群的靓丽品牌。2011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王爱民指出,2011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 议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力求高点起步、创先争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3%左右, 全部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6%以上,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

12、支配收入增长 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1%,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 面的工作:(一)实施项目质量建设年。立足高端定位,坚持招商选资,全面提高项目引进 档次、服务水平、配套能力,切实抓好 600 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围绕龙头抓配套。以华 为、富士康、新奥、润泽信息港等项目为龙头,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加快龙头 带动、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步伐。着眼提升对重大项目的承载力,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 点,加快建设交通、医疗、商贸、休闲等服务性配套设施,全力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 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电力设施。在建项目抓服务。加快浙商新城、天久碳纤维等 490 个亿元 以上续

13、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首钢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通用磨坊食品加工中心等 350 个项 目建成投产,推动中华电动汽车、中建集团建筑机械制造基地等一批 10 亿元以上项目如期 开工。新上项目求高端。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引进有实力、有经验、有品位的投资商, 建设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园区型、基地型项目。以电子信息、休闲商务产业为主导, 大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成长性强的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项目。围绕主导产业、龙头 企业选项目,沿着产业链条上项目,打造产业融合、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工作机制 抓创新。建立科学发展成果暨重大项目调度考核招商中心,强化重大项目联审制度。(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精良增

14、长发展理念,按照错位、抢位、聚焦 的基本策略,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努力实现更有内涵、更有质 量、更有效益的发展。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式发展为途 径,突出发展创新经济、网络经济、总部经济,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产 业基地建设。完善通讯设备、平板显示、互联网数据服务产业链,着力培育物联网、智能 电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规模;以燕郊、永清、大厂医药产业园 为载体,推动全市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积极谋划引进一批新型能源项目,培育清洁能源产 业集群;加快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万庄国际总部生态城、永清京润新城等项目建设, 推进中

15、国联通数据中心基地尽快落户,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 深入开展“对标行动” ,实施 150 个企业技改项目。加快钢铁、建材、家具、印刷、食品等 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步伐,重点实施霸州钢铁、大城保温建材、文安人造板、三河印刷 装订等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推进绿地食品城、香江全球家居 CBD、胜芳家具产业园等重点 项目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高水平完成廊坊科技谷园区规划,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启 动 10 个孵化基地型龙头项目。加快建设河北廊坊新兴产业技术转移基地,强化清华科技园 带动作用,做好国家级孵化器申报前期工作;完成广阳、安次、三河孵化园规划,打造环 首都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支持

16、管道设备研究中心、石油钻井研究中心列入省级建设计划。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三)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 大力发展康体休闲业。瞄准京津高端需求,依托高尔夫球场、温泉等资源,加快建设首创 养老产业基地、国寿生态健康城、中青旅温泉健康城、鲁能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大力 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三河空港物流园、嘉民物流商务园、香河小商品交易物流中心等重 点项目建设,培育廊坊、燕郊、霸州三大物流节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新奥“梦廊 坊”文化产业园、中国地质文化产业示范园、三河文化创意产业园、阳光红岩领袖文化产 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快国华影视产业基地、成功大广场、中国北方乐器城等重大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出台金融后台服务企业支持政策,加大域外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发 展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等金融后台服务业,努力建设现代金融业基地。争取外资银行后台 服务中心落户廊坊,加快建设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成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 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推进会展中心升级工程,建设多功能现代综合会展中心。提升“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