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81957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言引言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谈一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有目的地创造历史,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他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和其他信仰的一个不同特点在于,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并且不断从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取源泉。因此,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必须深刻认识和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

2、发展规律,明确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这一理想的基本途径和依靠力量,并且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历史的进程。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奋斗目标、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并且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共产主义的内涵和相关概念共产主义的内涵和相关概念今天我想围绕理想和信仰这样一个主题从三个层面加以展开,第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指明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这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首先,第一个小问题,我想介绍一下关于共产主义的内涵和相关概念。共产主义本身

3、具有三重含义:第一是指一种思想,第二是指一种运动,第三是指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有如下特点:一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共同占有。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理论概括成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二是阶级的消灭。因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和社会上划分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有本质联系的,或者说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社会上划分为两大对立阶级的经济根源,私有制的消灭,显然就是消灭社会上存在两大阶级的前提;三是国家自行消亡,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一旦阶级消亡,阶级消灭了国家也就自行消亡了;四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

4、联合体。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考察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的发展的大体上应该经历两个阶段:第一是低级阶段也叫第一阶段,第二是高级阶段。两个阶段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第二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还有一个问题,也就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一个词,或者说是同义语,但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学说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学说、思想体系称作共产主义,而不是叫社会主义,因为在 1847 年前后,社会主义属于中等阶级的改良运动,而不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后来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接受了社会

5、主义这个提法,但是为了和形形色色的其他流派的社会主义加以区别。因此他们在社会主义的前面,加上了科学二字,以示这种区别,所以马克思主义又称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第二个问题我想谈一谈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材料是空想社会主义,其实它是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产物,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来到世界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因此,资本主义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和弊端,一经出现,就没能逃过先哲们的锐利目光,所以正当十六世纪初,英国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圈地运动,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时,英国的启蒙思想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摩尔就写下了乌托邦这部

6、传世之作,这部著作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在乌托邦这部著作中,摩尔为人类虚构了一个摆脱羊吃人的社会的理想国度,他所表达的思想就成了共产主义理想的源头,后来空想社会主义又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发展历程,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达到了思想的顶峰,产生了三位伟大的空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的学说尖锐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弊端,极大地启发了日益成长起来的工人阶级的觉悟,同时对未来社会做出了许多天才的猜测,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但是我们看到,三大空想家的思想和他们的前辈一样,到头来还是空想,这一方面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成熟,阶级关系还不发达,因此实现共产主义

7、理想的历史条件还不具备;另一方面,就是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的,因此所提出的理论、理想缺乏科学的支撑,同时,也没找到改造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错把有产阶级作为实现社会改造计划的重要依靠,这样在西欧无产阶级即将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前夜,在无产阶级有组织的开展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之际,空想社会主义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的要求,日益变得落后甚至反动,无产阶级的成熟及其政党的出现,尤其是共产党的诞生,迫切呼唤科学的理论,因此,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工人阶级的远大理想得以科学表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们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思想武器,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

8、革命性的改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他们在科学的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总结十九世纪上半叶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以及批判的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也称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从而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指明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实现途径。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此,共产主义的理想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也可以叫“共产主义者宣言”或者叫“共产主义的宣言” ,可见,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科学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

9、必然性的科学论证第三个小问题,我想谈一谈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科学论证,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从分析社会基本矛盾入手,进而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得出了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结论,这样一个结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界被概括为两个“必然”的思想,这就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在社会基本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运动中向前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最革命、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发展要求一定形式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因此,最终导致新的

10、阶级出现,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革,由此,推动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到高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这个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和以往社会不同的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达到了高度的社会化。所谓生产的社会化主要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是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第二是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第三是劳动产品的社会化。但是 ,它们的占有形式仍然是私人的,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便以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鲜明的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又进一步在社会中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并且导致周期性

11、经济危机的发生,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化,这种状况、这种深刻的矛盾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当然,资产阶级也认识到了这种矛盾,因此,他们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资产阶级也试图通过改良来克服危机缓和矛盾,把个别资本家的财产转化为股份公司的财产,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国有化,促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自由竞争转变为垄断,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一切并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因此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生产力归国家所有,并不能解决冲突;改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和线索,也就是说必须使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合乎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

12、,这样,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运动结果,必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消灭代之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沿着这个线索向前发展,共产主义的高级社会形态也就即将出现了,所以,社会主义也好、共产主义也好代替资本主义是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是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呢?也不是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那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他们看来,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共产主义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来实现,因此马克思又通过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从而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依靠力量和基本途径,也就是现代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自觉的

13、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所以在马克思看来,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因此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就是:首先组建自己的政治组织共产党并以科学的理论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实现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在这个条件下,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并且把生产资料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首先把它变为国家财产,这样,也就消灭了阶级本身,以及社会被划分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经济前提,一个以生产资料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的共产主义新社会也就诞生了。在他们看来,这个新社会要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

14、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认识到共产主义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生产力比较发达、无产阶级人数众多的主要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发生和取得胜利,但是,他们在研究和制定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的同时,也注意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也就是历史常常是跳跃式的和曲折的前进的思想,同时他们也在思考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当时主要是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问题,他们在充分研究俄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认为由于俄国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15、,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这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必须得到西方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并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肯定成果。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非西方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必然具有和西方不同的特殊性,从宏观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进步的方向,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途径必然会有不同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就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为后来的共产党人探索实现共产主义的不同道路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共产主义历史进程的长期性共产主义历史进程的长期性下边的一个问题,就是共产主义历史进程的长期性。共产党宣言

16、发表以后,欧洲资本主义的状况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 1848 年的欧洲革命,为刚刚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在历经 15 年的科学研究工作基础上,马克思于 1858 年11 月到 1859 年写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取得了相应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更为冷静的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克服了以往对无产阶级革命过于乐观的情绪,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这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实际上是对两个“必然思想”的补充和发展。所谓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就是说无论哪个社会形态在它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是一个“决不会”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是第二个“决不会” 。这个思想深刻的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的有机统一。这种长期性已被今天的现实所论证、所证实。从资本主义的情况看,马克思、恩格斯在制定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和策略的时候,欧洲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新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