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遥方言中的“准成语”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50KB
约12页
文档ID:42776229
平遥方言中的“准成语”_第1页
1/12

平遥方言中的平遥方言中的““准成语准成语””平遥方言中的“准成语”姚 勤 智(山西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内容提要】平遥方言中存在大量的四字格成语,还有一部分类似于成语的短语,本文将其命名为“准成语” , “准成语”现象是方言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揭示它和一般成语的区别,阐述其表现形式是本文的要点关 键 词】平遥方言;成语;准成语;说明:1、如方言中没有相应的本字,则用同音字代替,下加小黑点“· ”表示2、例句中涉及到的成语用“~”代替一、学界对成语与准成语研究的状况成语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词汇成分,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早在 1958 年,马国凡先生出版了他研究成语的专著《成语简论》 ,之后,学者们对成语有过精心的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成语的研究是最辉煌的时期,出版的著作,刊出的论文是最多的另外,各种研究汉语词汇的著作中一般都有成语一节,如符淮青的《现代汉语词汇》 ,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等;现在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高等院校教材也都有成语一节,如最流行的高等院校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 ,都是这样但对方言成语的研究,就不如汉语普通话成语的研究那样深入。

对方言成语的研究首推侯精一和温端政两位先生,侯精一在《语文研究》(1980 第 1 辑)上发表了《平遥方言四字格例释》一文,继而温端政在《语文研究》 (1986.1)发表《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的构成方式和修辞特色》引起学者的重视,学者们开始对方言中的成语研究投入了很大精力但学者们研究成语的同时,似乎忽略了成语中的另一种语言现象,即准成语的存在,特别是方言成语中的准成语现象近些年来才有学者注意到这一现象,胡明扬在其《语言学概论》中曾提到有些成语的不固定现象;齐沪扬在《修辞学习》上发表《有关类固定短语的问题》 (2001.1)正式对准成语的问题加以研究对方言成语中的准成语问题,学者们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是对平遥方言中准成语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恳请专家不吝指教二、准成语与成语的区别成语是汉语词汇中非常独特的词汇现象,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给它的定义是“汉语中相沿袭用的固定短语” 准成语”是相对于成语的概念提出来的它的特征与成语有相似性,但更多的是相异性平遥方言中有许多类似于普通话成语的固定短语,我们把它们称作“成语”(侯精一先生称之为“四字组俗语”[1]),这些成语的作用与普通话成语的作用完全一样,结构固定、意义具有整体性、语序不能随意颠倒等等。

比如“红黑蓝青”即是平遥方言中的成语,它的意义不是指四种颜色,而是指“人得病或挨打后身上出现的红一块紫一块的瘢痕” ,其结构也不能颠倒为“黑红青蓝” 当然也还有普通话成语所不具备的特征,比如,强烈的地域和口语色彩,独特深厚的文化色彩等等成语的特征被语法学家概括为:㈠ 意义具有整体性,或者说成语的意义具有双层结构[2](齐沪扬,2001) ;㈡ 结构的固定性,即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3]这两个特征可以说把成语与准成语的界限基本上划分清楚了平遥方言中除了大量的成语外,还有一些四字短语,从外在的结构形式看,和成语相差无几,但是,它们又是在实际语境当中临时造出来的,其意义可以从字面意义来结合理解,整体结构又不固定,其特征与成语有着质的区别但是,这类短语还有一部分功能与成语近似,即其中的一些成分是固定的,而其它成分可以随语境的不同而临时变换这种情况据资料显示和我们的调查,在晋语中的大部分方言区都有,普通话中也大量存在这类短语依据成语的概念,我们把它们命名为“准成语” 比照成语的语法特征,我们把准成语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㈠ 总体结构形式框架固定准成语中的一部分成分是固定的,不能改变的,如大量存在的“少 A 没 B”式,其中的“少”和“没”是不变的,而 AB 位置的词可以是适合语境的任意一个词,正是准成语中的固定成分奠定了其总体框架。

这一点是与一般成语不同的㈡ 意义较为单一意义的单一性是指,准成语的意义往往是其成分意义的简单组合,例如“少精没神”是我们所说的准成语,它的意义是“没有精神” ,就是其字面意义的组合, “少”和“没”就是“没有、缺少”之意,而“精”和“神”只不过拆开来讲罢了这一点使准成语和成语有了本质的区别因此,准成语和一般的临时性短语非常接近,而与成语的特征相差较远再如“少调没和”的意思是缺少调料,饭菜不香,也就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这一点也与一般成语有质的区别㈢ 具有描写性准成语的语法特征具有一定的描写性,其作用和形容词相当,在句中一般做定语和谓语这一点与成语是相接近的如“少调没和”:1、兀怀量词,个,下同人~,老啦还和人家努儿女孩胡来咧——做谓语2、~的事情,兀家第三人称,他,下同也能做出来——做定语㈣ 构词能力强,表意十分细腻准成语的结构具有很强的能产性,也即构词能力,一个结构可以派生出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相应结构的词语如“A 眉 B 眼”结构在晋语区的各个方言点中大量存在,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忻州方言中的“A 眉 B 眼”词语有二百多个[4],平遥方言中的“A 眉 B 眼”词语据笔者收集到也有四十多个,邻近的祁县方言中也有四十多个。

这些准成语表意十分细腻丰富,把脸部表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二、准成语的典型格式准成语在晋语中十分丰富,平遥方言中也一样,具有多种格式,现择其典型格式加以说明根据其组成成分的性质,分为两大类:(一)复合式复合式由意义较实在的词或语素复合而成,主要格式有:⒈ “少 A 没 B”式“少 A 没 B”式一般表示对人或事物存在的否定,其构词能力十分强大,A、B 替换为任意的语素后会构成大量的准成语,其隐形的构词能力不可估量A 和 B 的意义或者相同,或者相近,或者相反,或者相关常见的例子如:少调没和 少主没意 少材没料 少家没什 少颜没色 少手没理少人没手 少功没夫 少抓没挖 少说没道 少本没事 少皮没脸少铺没盖 少风没水 少盐没醋 少牙没口 少主没意 少滋没味少嘴没言 少穿没戴 少说没道 少这没那 少深没浅 少人没手少人没亲 少家没教 少精没神 少轻没重 少情没由 少衣没裳少儿没女 少腿没胯⒉ “没 A 倒 B”式“没 A 倒 B”式表示对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否定。

其中的“倒”是中缀,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这种格式可以认为是实语素与虚语素的结合A 和 B 往往是同义词(语素)或近义词(语素) 没廉倒耻 没出倒息 没人倒样 没精倒神 没情倒由 没气倒火没意倒思⒊ “A 眉 B 眼”式“A 眉 B 眼”式是平遥方言(或者说晋语中)最有特色的准成语结构其中 A、B 或者同义,或者反义,或者意义相关组成的准成语将人的容貌、外表、表情、乃至性格区分得十分细腻例如,要形容人的容貌丑陋,一般泛指用“丑眉怪眼” ;形容眉眼歪斜、五官不正,用“抽眉扯眼” ;形容人眼眶深陷用“眍眉洼眼” ;形容脸部浮肿用“肿眉泡眼” 其表意的细腻,把人的脸部表情写得淋漓尽致以上例子可以说明“A 眉 B 眼”的同义形式非常多,给语言运用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从一个侧面也看出准成语也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常见的“A 眉 B 眼”式准成语有:猪眉狮眼 眍眉洼眼 黑眉楚眼 龙眉凤眼 傻眉酡眼 熬眉扯眼变眉克眼 吊眉克眼 慈眉善眼 恶眉恶眼 鬼眉狼眼 鬼眉怪眼鬼眉六眼 横眉立眼 猾眉溜眼 哭眉流眼 恼眉肆眼 土眉花眼脱眉少眼 小眉羊眼 扬眉罕眼 贼眉鼠眼 精眉怪眼 肿眉泡眼细眉细眼 黑眉瘮眼 白眉怪眼 土眉悻眼 灰眉楚眼 憨眉愣眼瞥眉瞪眼 瞅眉弯眼 急眉泡眼 支眉瞪眼 倔眉霸眼 欢眉俊眼眥眉疤眼 猪眉畜眼 精眉炯眼 觑眉弄眼 宽眉大眼 皮眉瞪眼猫眉蛇眼⒋ “七 A 八 B”式“七 A 八 B”式结构的准成语常用来表示事物的多、繁、大等意,但更多的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七、八在这里不表示确指,指“多、大、繁”意A、B 可以是同义、反义,或者相关义常见的“七 A八 B”准成语有:七老八十 七老八小 七忘八记 七大八小 七抓八挖 七拼八凑七长不短 七抽八扯 七角八垴 七高八低 七红八黑⒌ “不 A 不 B”式“不 A 不 B”式是汉语中常见的结构方式,尤其北方方言中大量存在,平遥方言中也同样如此其意义主要有:1)用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或语素的前面,表示对行为或状态的否定如“不朝不理”指对人态度冷漠A、B 或同义,或相关,或反义,整个成语节奏感比较强常见的有:不跑不跳 不打不算 不丢不睬 不时不晌 不言不语 不清不楚不朝不理 不紧不慢 不羞不臊 不红不绿 不干不净 不依不饶2)用在同类而意义相对的词或语素的前面,表示“既不……也不……”之意a) 表适中、恰到好处,如:不多不少 不大不少 不冷不热b) 表尴尬的中间状态,如:不少不下 不死不活 不红不黑 (二) 嵌缀式这种格式由意义实在的词和词缀共同组合而成,其中的词缀有“圪、忽、里、叽、里倒、打、不、卜斥、马爬、百带、俩式” ,以中嵌为主,也有前缀、后缀式。

词缀更多地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并不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个别的可表示很轻微的意义,如“不”有时表示否定义根据词缀的嵌入位置分为前缀式、中缀式、后缀式三种a)前缀式 前缀式以加“圪” “忽”为常见:⒈ “圪 ACB”式,如:圪渣老如 圪溜拐弯 圪缩麻劣 圪豆牛牛 圪擞筛糠 圪吱老哇⒉ “忽 BCD”式,如:忽沓擞擞 忽里倒腾(B)中缀式中缀式在平遥方言中最多,形式以嵌入“里、叽、里倒、打、不”为主,组成的结构常见的有:⒈ “A 里 CD”式 这种格式的成语,语气较舒缓冒里失抗 趿里趿拉 麻里倒烦 日里倒脏 碎里圪捣 海里海散邋里邋遢 着里末急⒉ “A 叽 CD”式鬼叽圪擞 卜叽卜踏 圪叽圪歪 半叽刻晌 粘叽圪崴 登叽喽擞活叽摇嗨 打叽闹翻⒊ “A 打 CD”式 这种带“打”的成语,音节响亮,节奏紧凑猛打忽突 疯打溜□[mei13]⒋ “A 不 CD”式 这种格式中的“不”尽管认定它是词缀,但能够表示轻微的“不喜欢、厌恶”义如:光不牙叉 直不棱棍(c)后缀式后缀式一般加两个音节,常见的有“马爬” 、 “卜斥” 、 “百带” 、 “楞腾” 、 “俩[liA31]式” ,形成 AB(XY)格式,其中 AB 为双音节合成词,是词的主干,代表着词的基本意义。

XY 是连缀成义的双音节语素,是没有具体、独立意义的后缀,它们跟 AB 结合后,主要表现抽象的摹状绘色意义由于 XY 的描摹,词的程度意义有所加强,所以AB(XY)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由于后缀式的意义较虚,以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