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科学活动环境,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蒲公英幼儿园 徐慧艳 科学家祖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75602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科学活动环境,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蒲公英幼儿园 徐慧艳 科学家祖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设科学活动环境,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蒲公英幼儿园 徐慧艳 科学家祖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设科学活动环境,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蒲公英幼儿园 徐慧艳 科学家祖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设科学活动环境,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蒲公英幼儿园 徐慧艳 科学家祖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设科学活动环境,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蒲公英幼儿园 徐慧艳 科学家祖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科学活动环境,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蒲公英幼儿园 徐慧艳 科学家祖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科学活动环境,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蒲公英幼儿园 徐慧艳 科学家祖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科学活动环境,培养幼儿探索兴趣创设科学活动环境,培养幼儿探索兴趣蒲公英幼儿园 徐慧艳科学家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达尔文探索出了进化论,爱迪生发明了钨丝并最终发明了电灯,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我认为都是源于“兴趣” ,祖冲之对数学感兴趣,达尔文对生物感兴趣,爱迪生喜欢动手操作,在探索兴趣的驱使下,他们去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最终走向了成功。孩子们有着与科学家一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好奇、好探索,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世界,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这说明他们容易对事物感兴趣,并会积极动手去探索,培养幼儿

2、探索的兴趣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所谓“幼儿探索兴趣” ,是指幼儿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与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探索兴趣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呢?这几年,我围绕创设科学活动的环境,培养幼儿探索兴趣的研究专题,开展了积极地实践。所谓“科学活动环境” ,是一种广义的环境,它既包括幼儿周围的物理环境、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我认为,科学活动环境的创设要恰当、适宜、有趣,才能激发、维持和推动幼儿的探索兴趣。良好的科学活动环境应来源于生活、自然,并且有丰富的材料,能使幼儿主动地

3、学习与探究,通过与环境、学习材料的互动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提高。我们幼儿园在开展的科学活动中,要求我们把“兴趣作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最佳导师” 。为了使科学活动环境具有教育价值,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实践中我的做法是:一、创设玩中学的科学活动环境,诱导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1、贴近幼儿生活,诱导幼儿的探索兴趣。孩子在进行探究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对身边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开展科学活动的实践中,我创设了“玩中学” 的科学活动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充分的机会亲自参与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4、的动力,体验发现的乐趣。如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 ,我把重点放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上,鸡蛋虽然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的食品,但在孩子们眼里,蛋却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为了使幼儿对蛋宝宝产生探索兴趣,在活动区里,我投放了生鸡蛋和熟鸡蛋,让孩子们玩一玩、找一找、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孩子们和它们得到了亲密的接触,孩子们兴奋极了,拿着鸡蛋非常小心地又看又摇, “我好像听见鸡蛋里面有声音,一定有小鸡躲在里面。”有的孩子在玩鸡蛋的时候不小心打破鸡蛋,马上叫起来:“我看到鸡蛋里面有蛋黄,还有蛋白” 。有的孩子则发现鸡蛋的两头都是圆圆的,站不来。不经意间,孩子们发现了蛋宝宝的外形、特点,并且对蛋宝宝产生了强

5、烈的探索兴趣, “我还知道有鸭蛋呢!鸡蛋有什么营养?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怎样保护蛋宝宝?”面对孩子们的兴趣及热点话题,我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探究环境,并将教育意图隐含在其中。我还通过收集各种蛋宝宝,鸡蛋、鸭蛋、鸽子蛋、鹌鹑蛋、鹅蛋等,引导幼儿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大小、颜色等) ,玩蛋宝宝找妈妈游戏。通过提供多种生活化的辅助材料积木、盒子、瓶盖、沙等,让幼儿探索使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发现蛋宝宝站稳的多种方法, 如:用沙堆成沙堆、用积木搭成小围墙、或幼儿直接将蛋宝宝放在瓶盖上。另外,我还抓住蛋宝宝“易碎”的特点,开展了保护蛋宝宝的活动,提供了多种材料,有海绵、报纸、纸盒、米等,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

6、完成保护蛋宝宝的任务。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寻找可以保护蛋宝宝的材料、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在“玩中学”的环境中,幼儿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探索的兴趣。2、捕捉幼儿热点,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小班孩子对生活中的玩具也有着无限的热衷,特别是那些“电动玩具”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在玩电动玩具时,经常会因为电池掉落出来而烦恼:“老师,电池掉出来了” 、 “老师,电池放不进去” 、 “老师,它不会动了”于是,我想:小班孩子可以“电动玩具”为切入点,创设玩中学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我与幼儿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电动用具(如:手电筒、电喇叭、遥控车、学习机等)和许多圆柱型电池(有五号

7、电池和七号电池等) ,让孩子玩各种电动用具,给电池宝宝排排队。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导说说怎样才能使电动玩具发光或动起来?并让他们自己动手装电池。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有的发现电池太大装不下,有的幼儿装好了发现玩具还是不动) 。我就引导他们动动小脑筋,装电池是有方法的,变通一下:电池大了可以怎么办?听了我的提示,幼儿又动了起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有些幼儿成功地使玩具动起来了;有的没有装对,玩具不动,于是,嚷嚷:老师,电池装进去,它怎么还是不动啊? “佳佳的玩具动起来了,看看她的电池宝宝是怎么住进去的?”老师边说,边引导幼儿观察, “哦,原来电池住的地方有弹簧的,找找你的玩具里有没

8、有?除了弹簧还有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尝试,孩子发现了装电池的方法,使原本模糊的经历得到了提升。我感到,老师将孩子无意识的兴趣转化为有意识的兴趣,并通过环境创设维持孩子对一件事情持续的兴趣,会使幼儿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孩子亲历探究的过程,是其探索潜能充分发展的支柱。活动中,幼儿提出的假设和探究方式与我预想的不一致,我也支持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实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让他们从动手操作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在玩与学中感到自己有了新的发现,感到是自己找到了结果与答案,而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二、创设情景化的科学活动环境,满足和维持幼儿的探索兴趣。创设情景化的环境有

9、利于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探究,去理解,从而建立新经验,使探究活动走向深入。1、提供丰富的,多方面的材料,使幼儿置身于情境化的活动环境之中。中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开始对离自己甚或比较远的科学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次孩子们在讨论星星,文文说:“我昨天晚上看见星星宝宝了,它们亮晶晶的。 ”露露说:“我也看到过星星的,星星宝宝每天晚上都出来的。 ”“白天,星星宝宝在哪里呢?”贝贝问,有的孩子说:“星星宝宝白天睡觉,晚上出来, ”有的孩子说:“白天看不见它们的” 。我及时捕捉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了情景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置身于“夜空” ,亲身体验黑暗中一闪一闪的

10、星星,于是我在教室里开设了天文馆星星屋。活动开始,我在幼儿的帮助下准备“星星屋” (大箱子,如装冰箱的纸箱子,箱子要足够大,以便于幼儿可以钻进去) ,由于有些幼儿恐惧黑暗,而同幼儿一起准备星星屋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幼儿根据自己对黑夜天空的理解,将箱子外面涂漆、装饰。用黑色的图画纸将箱子内部包裹,然后用发光的星星粘纸装饰在黑色纸上。星星屋完成之后,在探索区里还投放手电筒、纸(用来制作较大的星星) 、蜡笔(用来记录自己的发现) 。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让两个幼儿携带手电筒进入星星屋,当他们进去后,光会使得“星星”闪烁,让幼儿观察星星。告诉幼儿不要打开手电筒,找出再没有任何亮光的情况下可以看清箱内东

11、西的方法。然后再将手电筒打开,幼儿发现他们能够看清楚对方了,光亮是看清物体的必要条件,他们也将会看清闪烁的“星星” 。问幼儿:当你关闭手电筒时, “星星”怎么了?让幼儿谈一谈在星星屋中的经历。让孩子们把在星星屋所看到的画纸上。通过这个活动,幼儿看到了一个小小的亮光是如何改变了黑暗,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发现。2、创设多重的表达环境,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激发新经验。在探索星星屋的过程中部分孩子又对“月亮”产生了兴趣,我又以幼儿科学观察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在情景化的环境中探究为什么月亮妈妈有时变圆了有时又变弯了呢?是怎样变的?促使幼儿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愿望而进行探索活动。我再用语言创设情境化的环

12、境“在一片黑黑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月亮妈妈(月牙状) ,月亮妈妈在不停地走,她慢慢地变成什么样呢?(小船状)她像什么呢?月亮妈妈一直一直不停地走,她又慢慢地变成什么样呢?(圆形状) 。 ”让幼儿在操作中观察,理解月亮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变化的,融情境与兴趣为一体,激活了孩子的思维,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注意通过幼儿间的交流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和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探索中体验了想象与表达的乐趣及对科学事物月亮的喜爱之情。三、创设问题化的科学活动环境,推动和深化幼儿的探索兴趣发展。教师在儿童探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研究引向一个

13、明确的方向”,而引领孩子探究方向的关键在于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使幼儿感到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和愿望。1、利用自然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推动幼儿的探索兴趣。春天是孩子们研究风的好季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究风的活动。在探究风的过程中,“你怎么知道有风?”“你怎么用自己的方法判断风的风向?”“没有风的时候,你怎么让风车转起来?”“风有什么好处?”这一系列指向解决问题的过程、路径和方法的问题,引领着孩子们亲身感受风的存在,发现和证明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尝试着自己制造凤,

14、通过整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和证实了风的利与弊。随着探究的推进,问题逐渐展开,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孩子们的探究不断走向深入。2、利用科学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沉与浮”的活动中,我提出了一个让幼儿一下子就对这个活动十分感兴趣的问题:铁片和钢片会沉到水底下,为什么用钢铁造成的大轮船载了那么多人和货物也不会沉下去?马上幼儿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在这个问题中,幼儿在前面的实验中已经观察到钢铁在水中是下沉的,但是钢铁造成的大轮船不但不会沉没,还能运载很多东西,这与幼儿前面的经验显然是相悖的。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构筑了一个几乎所有幼儿都十分困惑但又具有挑战的教学情境。在

15、这个问题之后,我便鼓励幼儿从各种渠道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并归纳整理收集来的资料,让每个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几条相关信息,作为问题解决的假设,经过讨论共提出了三种假设供下阶段的实验用。以前的实验中是铁块,而轮船是薄薄的铁片,它变薄就变轻了,所以可以浮在水面上。轮船内部是空心的,空心的东西容易浮在水面。轮船靠螺旋桨来推进,这样就只往前,不会沉下去了。教师根据幼儿讨论出的假设准备实验材料,为幼儿提供探索的途径。幼儿通过实验,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创设问题化的科学活动环境,能引领幼儿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究,从而推动了探索兴趣的发展。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其次,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再次,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充分地发挥想象、扩展思维,积极大胆地表达;最后,提问要由浅入深,简洁、系统,使幼儿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唤起幼儿想象和思维,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科学活动环境的创设是支持幼儿全面发展的手段,是为幼儿科学教育埋伏契机,为幼儿探索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创设良好的科学活动环境,能激发、维持和推动幼儿探索兴趣的发展,是实现培养幼儿探索兴趣目标的重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