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和感情经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75489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和感情经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轼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和感情经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轼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和感情经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轼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和感情经历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轼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和感情经历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和感情经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和感情经历(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人物物简简介介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史书记载苏轼 “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 嘉祐二年(1057 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 (1069 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 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 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 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东 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二年( 1079 年), 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 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 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

2、,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 个 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 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 1089 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 州,知扬州、 定州。元祐八年( 1093 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 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 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 建 中靖国元年(1101 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 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1009 年1066 年)、弟弟苏辙( 1039 年1112 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三三苏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

3、曹植) 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 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 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 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 辛弃疾并称为 “苏苏辛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苏黄黄”。苏轼的作品有 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 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大,故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也有学者认为是 蔡京)并称“宋宋四四家家“ “。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 “苏苏 门门四四学学士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编编辑辑本

4、本段段苏苏轼轼生生平平宋四家苏轼他的父亲苏洵,即 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 ”的“苏苏老老泉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 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 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 “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也就更 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嘉祐元年(1056 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 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 获得 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 使其只得第二。 嘉祐六年(1061 年),苏轼应中 制科考

5、试,即通常所谓的 “三年京察” ,入第三等,为 “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 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 1069 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 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 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 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 样做的一个结果,便

6、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 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 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 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 州。 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苏轼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 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 年),苏 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 “文字毁谤君相 ” 的网罗罪名,被捕下狱,史称 “乌乌台台诗诗案案”。 苏轼坐牢 103 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 赵匡胤年 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

7、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 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 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 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 汝州就任。由于 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 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 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 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8、。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 三个月后,升 中书舍人,不久又升 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 书)。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 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 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 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 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 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 也就是著名的 “苏苏堤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 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 年), 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 颍州。 元祐八年( 1093 年

9、) 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 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 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 永州安置。元符三年 (1101 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生生平平年年表表1036 年 景祐三年十一月十九苏轼降生 1054 年 娶王弗 1057 年 21 岁高中进士,母丧,服孝( 1057.41059.6) 1059 年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年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 年 任凤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 年 任

10、职史馆 1065 年 妻丧 1066 年 父丧;服孝( 1066.41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 10681086) 1068 年 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069 年 返京;任职史馆 1071 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 年 38 岁任密州太守 1076 年 40 岁任徐州太守 1079 年 43 岁任湖州太守;入 狱 1080 年 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 年 往常州 1085 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祐年间太后执政( 10851093) 1086 年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 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

11、91 年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 年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 年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年 往惠州贬所;谪居 惠州 1097 年 往海南;谪居海南 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 1100) 1101 年,北返;往常州;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4 岁 1102 年,即崇宁元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艺艺术术成成就就 一一、文文章章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 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 “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 妙妙

12、理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 “如行云流水,初 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 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 (xn)右允)池录 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 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苏轼是继 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 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 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 苏门四学士 。 范范增增论论贾贾谊谊论论

13、东东栏栏梨梨花花 二二、诗诗词词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 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 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 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 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 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 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 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 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14、。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 东坡七集等。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 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 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 意境,冲 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 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刘 辰翁在辛稼轩词序 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 观。” 苏苏轼轼诗诗词词赋赋作作品品选选列列: 1赤壁赋 2后赤壁赋 3

15、石钟山记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渑池怀旧 8和子由踏青 9花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 春江晚景而 作)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雪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4赠刘景文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 和前韵 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 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31蝶恋花(密州上元) 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3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5洞仙歌(冰肌玉骨) 36洞仙歌(江南腊尽) 37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38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39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40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4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4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44浣溪沙(寓意) 45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46减字木兰花(春月) 47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