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五四危机新探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774841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学五四危机新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学五四危机新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学五四危机新探(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鸦片战争以降,中国政治的、经济的合理性出现了危机,五四知识分子反思这一历 史过程,最后将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失败归罪于儒家文化。笔者认为:他们对儒家文化的攻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绪化的反应德育教育论文http:/ 中国经济体系、政治体系的有效性及其合理性的危机引起其同构的传统文化的正当性危机。关键词五四儒学;新文化运动;累积合法性危机 一、问题 在对新文化运动反儒学原因的探讨中,学术界代表性的解释大致可以作如下概括:一 种解释范式是转型时代,以张灏为代表。张灏认为在转型时代各种报刊和思想以及新式学 堂的出现为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欧阳军喜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印证了这一说 法:“从一个更广

2、阔的历史背景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解释又是与西方文化的大 规模传人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基础的民族,与外来文化接触,自然会反思自 己的文化这种反思便会带有强烈的批判倾向,或者是强烈的民族情绪。 ”其他的研究尽 管结论不同,但也未能超出这一解释范式。比如,林毓生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所 以发生,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普遍君权” ,造成了“传统文化道德秩序崩溃” , “五四”就 是在这种背景下起来,利用这个空隙来“全盘反传统”的。 另一种解释超越于转型时代,将五四儒学的这一际遇放到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来考 察,这一解释范式是由金观涛提出的。他在解释以儒学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传统一体化解

3、体 后新的一体化意识形态更替这一现象时,提出了“超稳定结构”:以儒学的哲学观、价值 观为基础的上层大一统官僚机构以及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中层(乡绅自治)和下层(宗法家族 组织)组成的社会政治结构。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就是这一结构在遇到外来文化时发生的转化。就上述的两种解释来说,第一个解释无法说明新文化运动只将儒家文化作为反对的对 象,而同样构成中国文化的道家、法家、墨家却没有受到明确的批判;而且也无法解释将 中国文化归结为儒家文化继而化约为纲常礼教等由面到线到点的方式来加以批判这一现象。 第二个解释说明了中国意识形态的更替是一体化的,对解释五四儒家文化遭到批判这一历 史现象有一定的道理,它找到了儒学

4、被整体上批判的一个来源,即和政治及其社会的同构。 但是,这一范式在说明这一问题时认为实体上的儒家文化的被继替与事实不符。在新文化 反儒的过程中,主要批判的是文化的纲常名教,即儒学的意识形态部分,而儒学的相当传 统不仅没有受到批判,而且像陈独秀和李大钊还认为儒学的一些东西有价值。二是同时作 为中国文化的法家、道家等文化也没有被批判。这些事实说明,儒学只是作为一个靶子: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 儒学作为一个靶子遭到批判这一事实体现了五四新文化健将批判儒学的主观方面,而 这一主观方面的产生又与中国的大历史背景极其相关。这是上述两个范式不能解释的地方。 本文尝试用一种新解释范式累积合法性危机,这一范式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来解 释五四时期的儒学危机。 二、累积合法性危机 合法性危机是哈贝马斯用以描述资本主义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