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精品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68119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精品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精品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精品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精品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精品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精品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构建和谐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精品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对构构建建和和谐谐土土地地生生态态环环境境问问题题的的探探讨讨=【摘 要】土地是我们的生存之本,但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却存在许多不合理、不科学之 处,为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将对土地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城镇化;保护区 一、靖州县自然条件 靖州地处湖南省西南边缘、云贵高原向中穹山区过渡地带的东缘坡地,南北长57公 里,东西宽68公里,总面积2210.56平方公里,为湖南省总面积的1.04%。地貌特征 为东西南三面高,北部低缓,中间为狭长的山间盆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侵蚀 和切割强烈。全县山区面积1216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7.52%,森林覆盖率78

2、%。 靖州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光热同步,年平均气温 16.7,活动积温39375260,无霜期278291天,年平均降水量1311mm。 靖州水资源丰富,总水量为39.02亿m3,其中地表水为12.87亿m3,地下水2.41 亿m3,客水17.96亿m3;多年平均降水量27.8亿m3,人均降水量6684m3, 均高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靖州县境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黄金、金刚石、铁、锰,钒等20余种 ,尤以金、煤、钒、石灰石、耐火黏土及锰6种矿物储藏多,品位高,工业开采价 值大。 二、靖州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协调研究 1、

3、靖州县生态环境现状 靖州县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发达,矿产丰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 05年全县土地利用率高达97.72,2005年全县耕地垦殖指数为10.25,土地开发 利用程度高。但当地土地垦殖率很高,人类活动强度很大,人类活动对各种动植物 生存繁衍造成的压力也很大,致使植被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消失,出现比较严重 的水土流失。据调查,当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消失、土 地退化、洪涝等几种。 (1)环境污染不容乐观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靖州县环境质量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但是, 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很大,污染程度仍处在相当高的水平, 一

4、些地方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些地方成为危害人民健康 、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2)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 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交通日益发达,境内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空间日益减 小,严重影响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森林群落层次简单,树种单一,林中野生动物 与鸟类较少。林木结构多为次生林,原生林极少,森林质量较低。水域与湿地面积 虽然较大,但受人类的干扰与影响很大,不能成为水生与湿地动植物理想的生长环 境,生物品种与数量有限。 (3)土地退化敲响警钟 由于普遍地施用化肥、农药,农村土地酸化严重,土壤出现板结,肥力和缓冲能力 不断下降,耕地质量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

5、4)洪涝时有发生 季风气候给靖州带来了丰富的降水资源,也给当地带来了一些灾害。从多年的气象 资料看,多年平均降水为1311mm。靖州洪涝灾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 ,降水时空分布不匀;二是水利设施薄弱。 2、靖州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 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地利用作为一种重要的 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就靖州来说,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强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土地利用现状既受土地自然属性的限制,又受人类开发利用、需求目的的影响,在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结构,它反映了每个地区不同的土

6、地自然特点、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土地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准。 靖州县土地利用现状可概述为农用地占主导地位。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5.54%, 其中林地和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1.07%,园地面积较小(1.30%),建设用 地占总面积的2.18%,低于全国2.5%的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0.84hm2,不仅远 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全省的0.326hm2。全县人口密度较低,人口密度达 200人/平方公里以上的只有渠阳镇,绝大多数乡镇都在100人/平方公里以下,远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靖州县土地利用率为97.7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耕 地0.086hm2,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人均耕地0

7、.08hm2警戒线,但全县人均耕 地面积已由1996年的0.092公顷减至2005年的0.086公顷,所以形势不容乐观。 与湖南省平均情况对照,可以看到,靖州县的交通运输、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比例明显偏高,详见表1。而未利用土地、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偏低。这 是人与自然的一种高强度的平衡状态,以生态系统的强稳定性作为基础。因此,一 方面,必须通过产业调整和优化布局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使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 的干预强度处于一种可控制有节制的状态;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提高 自然生态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实现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靖州县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化肥农药施用时间长、

8、数量多、易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县城和其他乡镇、工业排放的“三废”及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是主要的污染源,因 此,要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 源的利用效率。 (2)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质量的水利建设,对于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减灾防灾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但水利建设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扰乱生态的问题。如灌溉方式 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修建水库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靖州县的地质地貌和气候 环境,当遇特大暴雨侵袭时,容易形成山洪爆发和、塌方、以及内涝。 在“十五”期间,靖州县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公路的修建将动土破石, 对沿线自然

9、生态造成巨大的冲击,会引起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的流失。公路建成 后,又会阻碍动物在公路两侧的自由迁徙,对景观生态造成纷扰2。 城镇建设是市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城镇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正面效应体现在城 镇是比乡村更有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城镇对于扩大就业,减轻庞大乡村人口对山林 、田土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压力,具有重大意义。但城镇的无节制扩大,会侵占农 田,毁坏山林;城市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对周围生态环境有直接的污染和破坏作用 。因此,积极推广小水电、沼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对发展经济,保 护山林水土具有重要意义。 (3)土地开发和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开发整理,是缓解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对土

10、地特别是耕地的巨大压力,保持耕地 总量的动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但土地开发无疑将对其原 有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产生一定的生态影响。因此靖州县的土地在开发时,应先 易后难、分期分批,并配合一定的生物工程措施,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 最小范围之内,避免造成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 为了在靖州县的建设与生态环境间找到平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综合效益最大化。即在城市土地开发中,既要讲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 要讲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二者不能偏废。在一定的情况下,更要把生态环境效益 放在第一的位置上,二是要按生态规律办事。在靖州县的土地开发中,对具有重

11、大 生态环境价值的地点、地段,如重要生物群落、湿地、水域,不仅要保持它们本身 的原生态状态,也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保护它们与外界交换基因、物质与能量的重要廊道,确保它们与城郊同类景观单元之间的景观生态的连通性。 土地整理方面,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农田由于整理潜力小,故不在规划范围内, 因此总体上靖州县的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但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与困难。主要是村庄整理虽然增地系数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但牵扯许多家庭 的切身利益,必须做好认真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不能草率行事。工矿区复垦在经 济方面可行性很高,但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因为,废弃地一般都已有一定的植 被覆盖和野生动物的

12、栖息,重新复垦就可能造成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因此在靖州 县的土地复垦时,要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一些具有较大生态价值的废弃地,仍应 以维持现有的景观生态结构为宜。 (4)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建设对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靖州县土地垦殖率高,人类经济 活动密度大,更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靖州的情况看,以往开展的生态工 程建设主要有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自然保护区 建设等,这些建设项目的开展,总体上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和品质,为当地人民的 生产和生活创造了一个健康优美的环境。 但生态建设如果规划不当,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

13、果。如自 然保护区建设中,如果借自然保护之名,行旅游开发之实,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出发 点,违背自然保护的初衷,就会对保护区景观和生态造成不可恢复的损毁。又如在 防护林建设中,如果重种轻养或只种不养,则非但不能形成林地,反而因植树造林 中的挖坑破土而造成植被损伤和水土流失,结果是得不偿失。 三、促进靖州县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在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中一定要坚持以山、水、林、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的保护 和建设为中心,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以景观生态和优化生态系统为原则,合理布 设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规模和格局,实现土地的生态化、山水园林化 一体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结合靖州县的实际情况,可把

14、靖州县划分为如下几个有 代表的区域。 1、城镇建成区和工矿区 城镇建设区是主要的人类活动区,是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托。适度的城镇建 设,对于发展经济,安排就业,稳定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城镇建设的无节 制膨胀,就会占用大量宝贵的耕地,危害农业的正常发展,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同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因此,要采取合理适度的发展政策,协调好“吃饭”、“ 建设”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该区土地生态建设的主要规划原则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标准,统筹治理环境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城镇的绿化建设,留足绿化用地,完善各城镇区 的土地生态建设,防止和治理地质灾害,提高城镇的环境质量,为城市发展

15、提供良 好的宏观生态环境。城区以外地段重点保护自然风光,森林植被;加强对水源地的 保护,严禁破坏其植被,禁止在重要水域地段布设城市排污口和污染项目。工矿区 内矿产资源丰富,采掘业发达,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严格按 照国家开采计划规定,合法合理开采,严格实施环境保护与矿区生态治理,固体废 弃物、废水、废气排放均应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生态环境敏感区 本区有相当数量的农业生产活动,原生的自然植被大多遭受破坏,以次生和人工生 态系统取而代之,一定的地形坡度又使地表水有较大的动能,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因此,应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对于地面坡度大于25的耕地,必须退耕还 林。同时

16、,各种建设活动要尽量减少破土炸石,确实不能避免的,要搞好环境影响 评价,并采取各种配套措施。不允许进行一般开发和建设,在不影响视觉美和风景 名胜协调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设置农用地、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用地和公共实施用 地。在临湖、傍河、依水、靠山、近林等环境敏感地带,应重点布设森林、草地、 风景园林休闲用地和生态农业用地;水域和滨河地段,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进行水质保护;加强河流及水库外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水处理系统 ,实现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加强风景名胜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加强生态 建设,注意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地段3,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慎重布置建设用 地;禁止毁林开荒,强调科学种田,合理施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保护 林地资源,封山育林,严格控制有污染的建设行为。 3、生态水源保护涵养区 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