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766710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符山中心小学符山中心小学 季爱美季爱美 季春峰季春峰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班级授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因其固有的弊端而屡屡受到批评。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引进“合作学习”,用新的思维去重新改造班级教学,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灵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个性的健全发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好处的确很多,但当我们真正认真审视我们的课堂时,不难发现,这一方式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驾驭,有时课堂表面气氛热闹,但实质上却缺乏实效。比如,合作探究内

2、容无选择;合作探究方法不清楚;合作探究展开无秩序;合作探究参与不平衡;合作探究学习用时不充分等等,致使合作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得以优化,从而提高合作效率呢?我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一、科学建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合理科学构建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交流,是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也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中推崇“合作学习”正是因其具有在丰富课堂交往方式、拓展信息交流维度、培养沟通协作等方面的优势,而要真正发挥这种优势,科学构建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有效的载体。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把握好

3、两个方面:1、小组的成员组建。大多数班级以座位的前后两排共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种学习小组通常由这样四位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分组一般较为固定,这种合作形式便于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2、小组长的培养。小组长可以说是一个小组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教师更为重要,因为小组长是直接接触学生的,对于学生的更方面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课堂上,老师毕竟不会面面俱到,总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小组长的人选,不一定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但一定是组织能力非常强的。这样,他可以协调组员的各种活动,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当然小组

4、长选好以后,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使其迅速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3、分工的落实。合理分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及个性差异,在教师指导下或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谁当表述员、谁当组织员、谁当记录员、谁当检查员。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以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二、夯实基础,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学生能进入学习状态,但未必能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我们常常看到,在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总有一些不和谐

5、的音符: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注意听他人意见;讨论半天,还是不能统一认识;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合作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一些学生平时基础差一些,在日常合作学习中往往处于弱势,自己想到的总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被其他组员所接受,而其他组员的意见更具代表性,受到大家的重视,因而产生了说错不如不说,自己想不如听的惰性观念,常此以往,就会懒于思考,也不会思考了。2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在扮演听众角色的学生中,还有一小部分是进行过思考,却不愿发言的,表达欲望不强。另一种现象是,学生虽理解并愿

6、意说,但表达不得要领,说了半天,也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所谓合作学习,其意义就在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互助,取长补短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然而,在这一方面,有些组员十分欠缺,特别是反映在讨论中,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时甚至是有两三个人同时说,他们各行其是,而不去听他人的发言。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4培养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对同一问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众多的观点中,如何才能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就涉及到学生的辨别、评价能力。上课中,有一些同学有较强的辨别和评价能力,他们的发言总

7、是“我赞同某某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某某同学的说法不对,应该是”、“我帮某某同学纠正一点”,而有些同学则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是向别人学习的重要一环。5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是与“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能力”相辅相成的,离开这一环,向别人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也不能把小组的同共观点汇报给全班同学,取得全班性的共识。三、提供合适的合作学习环境,抓住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在合作学习中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由学习、广泛交流,主动获取知识。抓住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契机,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

8、”。(一)合作学习的环境1、创造“平等”的心理环境。小学生都是需要爱和尊重的,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毫无戒备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2、给予“充足”的思考环境。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另一方面,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是小组合作之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和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布置合作

9、学习时,要提醒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再听听同伴的做法和意见,与自己的又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在充分感知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他们的合作将不再盲目,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3、营造“爱心”的帮助环境。一个班级往往有十多个合作学习小组,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有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考虑到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提示,在那部分学生遇到困难

10、时,能得到一定的启示,而不至于让他们束手无策,从而降低学习效率。这样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4、提供“真诚”的激励环境。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这一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各抒已见、相互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二)合作学习的契机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

11、、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圆锥的体积公式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可以说:“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圆锥的体积公式。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和什么体积有联系?(圆柱)比一比,哪小组最先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拿出材料袋,操作。”同学们经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就能顺利发现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

12、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有些问题依靠学生独立思考是无法解决的,这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当指导,使学生亲自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如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把 18 朵花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几朵?这道题有几种分法?教师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有的同学可能会眉头紧锁,面露难色。这时教师可以趁势说:小组

13、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必能立刻活跃起来,广泛交流各自的想法。可见,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可以设计这样一

14、个环节:把 8 个桃子分给 4 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能否用除法计算。这时候全班同学可能分成两个阵营,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老师这时不要马上裁决,应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会,在辩论会中,既能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能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课堂气氛必将紧张又其乐融融。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

15、根长 18 厘米的铁丝可以弯成各边分别是几厘米长的长方形?先让学生各自思考一会,然后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小组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每个人都要倾听别人怎么说。学生必然有自己的想法,在讨论交流中也就会踊跃、主动。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活跃思维,学生不仅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会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四、调整教师的角色四、调整教师的角色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应该发挥组织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由“台前”转为“幕后”,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参与”,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整。此时,教师应采取友好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不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但也不对学困生袖手旁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表面上负担减轻了,但实质上任务加重了。在指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时,教师是引领者;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教师是参与者;在学生交流总结发言时,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并能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总之,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