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54143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单亲家庭数量的急剧上升,单亲子女在学校学生中的 比例也越来越大。因为家庭的残缺,总是或多或少的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行造成 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后进学生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单亲家庭的子女, 他们有一些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 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钱物、外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 仍屡教屡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据我们 对我校初一、初二学生的 704 个家庭初步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 大概有 70 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 6 人;父母因违法犯

2、罪被劳改、劳 教的家庭学生有 2 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 2 人;寄养在亲戚家里 的学生有 10 人;共计 90 人,占初一、初二学生.12.8。其中,学习差的有 39 人,表现差的有8 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 学生就有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5.6。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许多学 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品行。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中他们易存在哪些 不良品行,这些不良品行是如何形成的,怎样转变他们不良的品行,怎样帮助 他们养成良好品行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 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 必须通

3、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 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品行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的子课 题。二、研究过程与方法我校是一所高完中,针对高中生的调查比较困难,因为高中生有自己的思 想,比较好面子,不愿意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告诉别人,而初三的学生又即将毕 业。因此我校心理咨询小组的教师就将主要调查对象放在初一年级 7 个班和初 二年级 7 个班的 700 多名学生中,总计有单亲家庭学生 90 人,我们再从这 90 人当中选出男生 12 人,女生 22 人作为重点跟踪调查的对象。课题组教师按要 求做好分项统计,填写好单亲家庭子女基本情况调查表,选定研究对象及

4、确定研究方向。课题组对这 34 名学生进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PPCT)测试,将数据资 料进行了统计:A 类学生占 35.3%;B 类学生占 47.1%;C 类学生占 17%。B、C 类学生占受试者的 64.7%,超过半数。而 C 类学生中初二比初一的多,说明初 二学生的问题比初一的严重。课题组成员运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手册进行第一次试分析,了解存在 问题。三个分量表中,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上,C 类女生高于男生;情绪不稳定、 孤独倾向性格也显示 C 类女生多于男生;学习适应的测试表明:初一年级情况 较好;而初二年级随着年龄增长,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以上态势值得研究 和重视,学校应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对

5、策。 建立单亲家庭子女品行教育课题档案和学生个人档案,确定 14 名单亲家庭 子女进行学期跟踪调查。对他们的个人特点、家庭离异原因均有了较详细的了 解,为制定帮教措施奠定了基础。从测试的结果引发相应教育对策的思考:在采取教育对策时,应充分注意 积极主动地和问题学生谈心;多向班主任、同学、家长了解情况;针对问题学 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对问题突出者进行跟踪调查了解,给予适当和针对性的指 导。三、具体步骤:第一阶段:(2007.10-2007、11)调查摸底、确定课题阶段。对全校学生 的家庭情况进行较为精细的调查了解,掌握单亲家庭子女情况,作为研究的第 一手材料。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建立校级课题及子课题

6、,做好培训,动员。第二阶段:(2007、12-2008、1)统计数据阶段。根据调查结果把单亲家 庭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统计分类,如:单亲、父母下岗、贫困、富裕、个体户 等统计归类。选出部分学生作为调查跟踪对象,建立跟踪对象调查档案。第三阶段:(2008、2-2008、3)具体实施阶段。根据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在全校初一到高一共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级学生共计 200 多名进行 PPCT 问卷调 查测试。组织担任课题的教师运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分析手册,指导教师 开展分析,选出部分学生作为调查跟踪对象,建立跟踪对象调查档案。对个别 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专题研究。 第四阶段:(2008、4-2008、6

7、)研究整理总结提炼阶段。建立健全单亲家 庭子女品行教育这一子课题的档案和个人档案,收集各个教师有关的教育论文, 编写我校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及研究的课题通讯,课题组成员交流经验,编 写一些典型的案例调查报告,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第五阶段:(2004、9-2004、10)总结验收阶段。集中时间、集中实验人员、 集中精力,认真分析评估实验情况,总结实验成果,组织实验人员完成实验报 告,并把实验成果写成论文,以使上级验收。四、PPCT 问卷测试及分析1、总分和分量表统计(高一年级人,高二年级人,共人):A 等分B 等分C 等分项目人数人数人数高一年级高二年级5278105563167总

8、分合计12353164716176高一年级1062.5425212.5高二年级1055.6422.2422.2人际关系合计2058.8823.5617.6高一年级956.3531.3212.5高二年级950527.8422.2情绪 稳定 合计1852.91029.4617.6高一年级850637.5212.5高二年级633.3950316.7学习 适应合计1441.21544.1514.7分析受试者全量表 A 类 12 人占 35.3%,他们属于没有发现问题的学生;B 类 16 人占 47.1%,他们存在着一些问题;C 类 9 人,占 17.6%,他们属于有向较大问 题发展的倾向的学生。BC

9、类受试者占全部受试者的 64.7%,超过半数以上,其 中 C 类学生中高二的比高一的高出较多,说明高二学生的问题比高一的严重。三个分量表中,人际关系与情绪稳定分量表这两项高一、二年级 ABC 类统 计数字相差不大,而学习适应分量表中高一年级 1 类占 50%,BC 类占 37.5%和 12.5%,情况较好,高二年级 A 类占 33.3%,BC 类占 50%和 16.7%,正好与高一 年级情况相反,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我们在教 学中应该针对学生年龄的增高,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各分量表男女生分类统计(高一年级男生人、女生人高二年级男生 人、女生人;男生共人,女

10、生共人):A 等 分B 等分C 等 分 人数人数人数项目年级分类男女男女男女 高一年级271312高二年级443313合计6114625反抗倾向R%505033.327.316.722.7高一年级370312高二年级651114合计9121426人际 关系被压迫感O%7554.58.318.216.727.3高一年级252403高二年级431433合计683836忍受性低I%5036.32536.32527.3高一年级371203高二年级563202合计8134405情绪稳定孤独倾向A%66.759.133.318.2022.7高一年级271312高二年级235413合计4106725学习热情

11、S%33.345.55031.816.722.7高一年级252601高二年级334512合计5861113学习适应 成就欲求N%41.736.350508.313.6分析反抗倾向 R:C 类女生占 22.7%,明显多于男生的 16.7%,说明女生的反抗 倾向明显。反抗倾向是学生步入青春期以后的一种典型行为征兆,而女生的逆 反心理表现强烈,预期心理成熟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倾向显示了女生较多 的对人际关系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容易生气、牢骚多、易和人吵架,躲避老 师,易和父母顶嘴等。被压迫感 O:A 类男生占 75%多于女生 11.5 个百分点,C 类女生占 27.3%, 多于男生的 16.7%,

12、被压迫感同反抗倾向一样,也明显表现在对人际关系的不 适应上,感觉自身受到他人的攻击和拒绝而产生的一种被迫害的感觉。从以上 可看出女生比男生强烈,表现为易与人闹别扭、易妒忌别人、有孤独自卑感、 不喜与人交往等。忍受性低 I:从男女生 BC 类分布情况的总体来看,女生依然高于男生 13.6 个百分点,由于又不能控制的欲求和冲动,忍受不了欲求的不满,便容易发展 为异常的行为。从 C 类男女学生的百分比来看,相差不到 2 个百分点,可见对 于 12-15 岁年龄段的学生来讲,性格都是比较冲动的,主要表现为:自制力差、 抵制他人的关心、较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与异性胡闹、喜欢冒险等。孤独倾向 A:从男女生

13、BC 类分布情形来看,女生多于男生 13.7 个百分点, 表现有较强烈孤独倾向的男生为 0,女生比例为 22.7%,这遇难女生的生理和心 理特点有关。女生一般较内向,不轻易表露内心的想法,这种感情积累起来就 会表现处与家长、老师、同学等有隔阂,不易沟通,不适应集体生活,总觉得 自己不被别人接受。学习热情 S:分量表中女生在学习热情方面明显高于男生,女生有 10 人, 占总人数的 45.5%,B 类的女生较少,而男生 B 类占到了 50%明显多于女生的 31.8%,这说男生在初中的学习热情不如女生,他们常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 常常为不能取得与能力相当的成绩而感到自卑和不满,有时讨厌上课,注意力

14、 不很集中。成就欲求 N:这一量表中男女生的 AC 类人数都较少,B 类人数都较多,男 女生的比例都占到了 50%。这项测试较有效,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举了解大多 数学生做什么事都易感到厌倦,普遍对自己估计过高,耐性差,意志薄弱,好 空想。根据对学生及其家庭的实地调查,结合上边问卷情况,经过分析,单亲家 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心理:( l)、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产生的体验叫自卑感。自卑感就是一个人总感到 某些方面不如人,或者甚至感到各个方面都不如人。它是由于对自己评价过低 而产生的一种的情绪体验。(2)、逆反心理。对对方的言行不加分地反抗和抵制,使双方关系紧张,交 往难以健康发展,先前的情境、环境作用

15、于人的心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故而,新的情境、环境作用于人,强度受到削弱,主体个性心理表现为反叛心 理。如刘洪亮为那些自己认为不合情理的事而瞪眼睛扭脖子嘟嚷嚷。(3)、怀旧心理。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通过实验证实人际关系中存在有“首 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离异家庭,学生受“首因效应”的定势作用的影响, 难以忘怀旧家庭成员相处的时光、友谊、亲情。在家庭新成员相处过程中,虽 然,“近因效应”也发生作用,但其清晰程度,深刻程度受到冲击,那种试图 改变原有图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4)、敌视心理。表现为仇视他人,厌恶他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 良可言,往往产生报复和攻击行为。(5)、害羞心理。在交

16、往中过多地束缚自己的言行,表情羞涩、神情不自然。(6)、封闭心理。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使交 往无法深入。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评价人和事,从而,不轻易 相信人,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7)、孤僻心理。行为怪癖、偏执,为人孤独,不愿意与人交往,几乎没有 知心朋友和人际往来。(8)、嫉妒心理。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和优势、荣誉和成绩十分不满,报有 憎恨情绪、冷嘲热讽,甚至不道德行为。(9)、自恋心理。表现为过分地自我关心,自我欣赏。觉得自己才貌美,抱 怨别人不重视他。如钟倩为穿着那些不适合场合的衣物而如痴如迷,她迷恋牛 仔裤,不分时间地点地照镜子;张杰特意展示自己走路的姿势。还有自傲心理、支配心理等等。3、测后对采取之教育对策的思考:从测试的结果来看,我校单亲家庭子女在人际关系和情绪稳定这两项指标 中, 女生的问题行为表现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