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754123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一、平衡感平衡感是秩序感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平衡意味着力学的重量关系相互保持平稳之状态。在设计上就意味着感觉上的重量、大小、质感等相互保持平稳之意。人有求平安、平静的心理倾向,这都是人类之本能。因而,水平就令人产生平静的、永久的安静感,有种永恒、和平的感觉。垂直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要达到对称图案的“平衡” ,必须有一个坚固的框架或另一种孤立该图案的手段。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一个对称做任何程度上的调整都将威胁这一对称的恬静感。就装帧设计而言,明晰合理的理性编排即注重对角线、垂直、水平等的构图安排,以及版面的对称与平衡,能使

2、读者阅读起来心平气静,给人明确、清新的阅读感受,可以提高阅读兴趣。欧文琼斯在原理一书中说:“美的实质是一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 ”二、冲突感冲突感是物体的大小、质量的差异、色彩的变化等形成的对比。冲突形成的对比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法,它能给人以强烈印象。从知觉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结构不受比例限制,而知觉却受到比例限制。整齐或规则程度上的任何变化都将引起注意,对规则的破坏,比如平整的织物上的一个污点,会像磁铁一样吸引观者的眼睛。同样,杂乱环境中意外出现的规则,也会引人注目。这两种反应证明,感觉系统具有节省注意力的倾向,这一倾向符合波普尔不对称

3、原理。为了节省注意力,感官系统只监测能引起新的警觉的刺激分布变化。我们同时还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对视觉冲突、震动的反应是不同的。一个偏离几何规则的图案可能会使某个人无动于衷,但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一个明显的视觉显著点。这种不同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寻找什么以及我们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定向” 。我们总是准备着对延续做出预期和补充,除非眼睛看到了间断。换句话说,我们好像总以为只要中断能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把延续看成是“多余的” 。对视觉延续的中断的寻求、对多余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智慧的意向等,都有着突出重点和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在复杂的环境中,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强烈的刺激上,例如书籍

4、装帧设计,就要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最新的信息、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等,先来引起读者注意,然后进入认识系统,激起读者一睹为快的欲望。客观地说,不是中断在吸引眼睛,而是眼睛在寻找中断。总之,熟悉的东西比不熟悉的东西较少引起脑子的注意,因而公众总是要求更强烈的刺激感、冲突感。三、韵律感韵律与旋律、和声在一起成为音乐上的三大要素。视觉设计,虽然不像音乐那样会表现出强烈的韵律来,然而,依据视线之移动以及色彩的浓淡,块面大小,图形的线条曲直、长短变化和运动感、流动感亦能表现出韵律感。装饰图案设计的一个原理就是重复,韵律可借有规则性的重复表现出来,系列间隔相等的细节,好像装饰线条的重复,这与音乐中的旋律相对照,两

5、者同出一源,那就是节奏。知觉心理学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不能简单地“录下”我们所看见的东西,而必须在一个缓慢的“制作和匹配” 、 “图式和矫正”的过程中求助于试错法。如从曲线到曲线的转变,或从直线到直线的转变都必须是渐缓的。如果两条曲线当中有一阶跃,这两条曲线都必须和另一条假想的曲线平行,使这两条曲线为切线因为假如两条曲线互相分离,我们就不会顺着曲线逐步往下看,而会向图外看,图案便会因此而失去恬静感。最终,说明审美经验方面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对比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等美的规律都能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审美快感。一件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应该是美学和心理学的完美结合。平面设计之心理学研究一个好的作品的产生我

6、认为包括三个方面。从基础开始说是计算机表达,构图能力和创意。但作品的产生过程是相反的:首先有了好的创意,然后把它在脑海中进行粗略构图,借助简单的计算机手段,或者手绘,变成较为详细的草图。最后综合运用计算机技巧出成果图。所以说三者缺一不可,但有时又各有侧重。有些非常经典的创意,寥寥几笔就可以表现,不需要什么技巧,但是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我们平时所大量制作和接触的,都是精美、优秀的作品,而不是经典的作品。所以其他两个方面是必须掌握的。 关于构图就是指三大构成的综合应用,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对于平面设计者来说,前两个犹为重要。构图在一般作品中起到的作用是最重要的。通过合理的组织各种元素,

7、安排视觉中心,使图面美观并引导读者的目光和兴趣,为你的创意服务。简言之就是把你自己的创意想法,组织为脑海中可实现的并可识别的一张图。计算机表达就不用多说了,就是把刚才存在于你脑海中的图落实到计算机中,使别人也能看到。计算机在这里纯粹起一个工具的作用,但你的水平至少要高到心里想得到什么效果,就可以表现出来。比如一个复杂的螺旋,一个金属效果,等等。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绘图速度,不要让一双笨手影响了想法的落实。正所谓心到手到。 创意总是不稳定的东西,它需要思维的跳跃,灵活而善变;有关构图,只要人们的审美不变,它是永远都不会变的。计算机水平则是有规律的,不断变化着的。这里说明构图能力是最重要的。三方面的

8、修养要相辅相成,不能逐个进行。初学者有时会想先把软件学好了,再学构图。其实基本命令掌握了以后就可以进行构图的尝试了。然后作品也就越来越有深度了。 下面谈一下怎么加强这三方面的修养。 计算机表达,无须多言,一条途径是从教程开始。网上有大量的免费资源,不乏好的教程。除去基础教程,特效教程可以使你知道一条命令的其他用处和组合命令的魅力。如 ps 中组合滤镜就可以创造出几乎无所不能的效果。看教程的时候不要一步一步跟着做,先不开软件通看几遍,在脑海中操作一次,然后不看教程默做一遍。如果哪步忘了,也不要去看这一步,再通看一遍,默做。总之保证整个过程是一气呵成的。这样有助于对命令的整体认识。否则的话,可以说

9、做了白做,很快就忘记了。教程的唯一目的,不是让你学会了他做的什么,而是他的命令是怎么用的。学完一个,立即可以举一反三,效果最好。你可以在学完后不久就忘了那个教程是做了什么东西,但你必须记着那几条命令是怎么用的,并且还可以再怎么用。 另一条途径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这种方法可能耗费的时间多一些,作为第一条途径的辅助。但是可以有深刻的印象,增加自信心。说白了就是自己写教程。撇开设计,它也能培养独立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总之是学习阶段(这个阶段是永恒的)要不断有作品产生。不要嫌弃它们的拙劣,它们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基石。 关于构图当然也是以练为主。平面构成比较简单,可以在没事的时候或者无聊的时候找张

10、白纸随便画(即所谓“涂鸦” ) ,同时也可以练习造型能力。比如枯燥的选修课上,听音乐的时候,或者开会的时候。在心如止水的状态下很多灵感就随着笔头流出来了。虽然计算机表达日趋完善,手头功夫始终是根本。平构的书有很多。一些作品里面也能清楚的领会到。在计算机上练习小图,先用黑白位图(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就是纸上的美工笔,钢笔所表达的效果;差不多了就开始用灰度的做。也就是铅笔素描,水彩单色渲染的效果;灰度的用熟了就可以练彩色的了,也就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培养空间思维,平面作品只是体现在二维介质上,但很多是表现三维空间的。 刚才谈到的其实就是美术基础修养的问题。非美术出身的朋友其实只要练好了三大构成就

11、可以了。它们虽然是逐级难度增加的,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自发的不经意的用到的。比如你在摄影时相机里的取景框,平日出门衣服的颜色、款式搭配,室内家具的摆设,乃至你向垃圾堆里扔一包新垃圾时的随意一丢都无不分别或综合应用了这些构图原理。自觉的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它们都是严格遵循了审美原则的。你的生活空间将和你的作品一样,自然而迷人。 最后是创意的问题。乍看起来它好象是偶然的,不可琢磨的。其实只要付出了劳动,灵感会不停向你招手的。 首先,灵感的出现源于生活。 丰富的生活经历是提供灵感的源泉。要积极的体验生活,努力尝试各种新的事物。如果你没有去过西餐厅,没有听过音乐会,没有看过现场球赛或是没有在草原上策

12、马飞奔,那么你赶紧去。你可以进迪厅而不跳舞,干小工而不要钱,甚至,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你可以尝试吸毒的感觉,和乞讨的屈辱总之是为了能够感受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所有的阅历,无论好的坏的,都是人生的资本,最大的财富。 当设计任务迫在眉头时逛街是一个短时间取得创意的不错的主意。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的千变万化的脸孔、表情和服装中很容易得到些什么。然而要培养灵感信手拈来的本领,你必须去旅游。能出国当然是上选,感受一下古代文明的沧雨,文艺复兴的春雷和现代社会的飓风。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国人只能在国内转转。这就足够了。祖国辽阔的疆土虽然使你和你的网友远隔千山万水,但同时也孕育了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景观。人性

13、的特点,在自然面前容易受到激发。两千年前巨蟹座星云无比绚丽的挂在夜空,自豪的中国人在它的光辉照耀下短时间内向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你又怎能肯定当自己面对苍山洱海挥手及云,在五岳之颠看日出东海的时候会无动于衷呢? 要广交朋友。在网络时代交一个朋友是非常容易的事。不要局限在 GGMM 的小圈子里。多交一些年龄跨度大一些的朋友。体味一下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你会知道几十岁的人对社会的看法,也能明白十几岁的少年眼中的同一个地域的不同之处。要学会用别人的阅历和思想充实自己。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把握这个时代。 要想及时的抓住灵感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 除了学好专业(即美术类等) ,还要加强非专业知识的修养。在博

14、学的基础上加强跨学科知识的深度。不要满足于过去的“一专多能”的口号,向“多专全能”迈进(设计者是领导潮流的人,我们不属于跟随潮流的人群) 。当然只是相对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全才在牛顿时代以后就没有可能出现了。这样做的结果是当机遇出现的时候,别人不会产生灵感而你能产生灵感,从这个学科出发产生不了灵感而你从另外一个学科范畴出发可以产生灵感。 平时准备一个可以放在口袋里的迷你型笔记本,无论什么时候灵光闪现的一刻,赶紧记下来。因为灵感总是转瞬即逝的,你在路上可能洋洋自得,一推家门或许就空空如也了。其实每人每天都产生很多不错的想法,只可惜它们绝大多数象阳光下的薄雾一样悄然而逝了。 平日里多临摹一些身边的作

15、品。无论口香糖的外包装纸,科技市场的免费宣传单,还是房地产商的楼盘广告,用一两个小时来临摹它们,无论对构图能力还是电脑水平都大有帮助。你甚至可以把握原作者的心情。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典的作品,不要只是欣赏,你不仅要能把它认出来,还要能再现出来。 培养敏锐的眼睛。看到影视作品和广告的时候,欣赏其精彩情节的同时,揣摩其中的处理手法和电脑特技,特别是一些科幻作品。用自己的知识把镜头拆开再剪辑,用自己会的软件重演特效。多看广告是很有益处的,现在的广告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要学会用专业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 交流是很重要的。不要闷在自己的(没有网线的)电脑桌前,多看看别人的作品和制作过程,同样的结果途径可能有好多种。水平相当的要多交流,比自己高的更要讨教,即使水平低于你的人也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如何改进等等。对于水平远在你之上的要勇敢的联系他们,当然也不要愚蠢到问基本操作的问题。在学习他们高超技能的同时,体味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人格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