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品先:期盼再创海上辉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53452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品先:期盼再创海上辉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汪品先:期盼再创海上辉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汪品先:期盼再创海上辉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汪品先:期盼再创海上辉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汪品先:期盼再创海上辉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品先:期盼再创海上辉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汪品先:期盼再创海上辉煌写在郑和七下西洋首航600 周年前夕2002 年 3 月,英国海军退休潜艇艇长加文孟席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论文,提出美洲是郑和下西洋时发现的。孟席斯的报告立即向全球转播,他的专著1421:中国发现世界也一版再版,热销各大洲。正在筹备郑和下西洋600 周年纪念的国人,对此当然备加关注;但是首先产生的问题是:这是真的吗?孟席斯艇长本人不通中文、也不从事历史 专业,并没有掌握任何直接证据;然而他认为郑和船队不仅抵达非洲东岸,而且还绕过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发现过美洲新大陆。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思路来自几十年航海家的感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的一张15 世纪老地图给了他启发。

2、落款1424 年由威尼斯人编制的海图,准确地表示出欧洲的岸线,海中几个岛屿名称古怪,孟席斯判断这正是美洲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和瓜德罗普岛; 而在 1424 年之前, 无论欧洲或者阿拉伯国家都没有能力远航美洲,世界上能做这件事的只有明朝的郑和船队。古代中国的航海优势试请想象一下, 600 年前,郑和 2 万多人、300 多艘船组成的巨型船队,领队的又是长逾百米的“宝船”至今仍保持着最大木质船的世界纪录一旦出现在大洋岛国,怎不令人目瞪口呆?其实, “中国人发现美洲”之说,并非孟席斯首创。据报道,两个半世纪以前,法国一位汉学家就曾提出,元朝文献中的“扶桑国”就是现在的墨西哥;据说距今十五个世纪以前,中

3、国和尚慧深就到过加拿大,这比郑和早了近千年。但这还不算早。从美洲海底发现的石锚和陆上发现的土墩文化,到秘鲁的虎神石雕和墨西哥出土文物上的象形文字,都曾经引发过“殷人东渡”的推论,说明3000 年前就曾有中国人跨越太平洋到达了美洲大陆。当然,所有这种种说法还都只是推论。为什么总有这种来自海外的声音说中国人早就到过美洲?其原因还在于历史 上中国文明发展的高度。中华民族有过悠久的航海史,海上技术曾长期领先世界。孟席斯的推想,不能说全无根据:十五世纪以前能够在世界大洋作大规模航行的,确实只有中国。诚如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所说: “约西元 1420 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 上可能比

4、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于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他的对手。”明朝的航海优势,是中国长期航海技术的继承和发展。早在3 世纪,孙吴的海上商船就长达60 米,孙权曾派遣康泰、 朱应率强大船队穿越南海出使扶南(柬埔寨),也曾派卫温、 诸葛直率万余人的舰队到达夷州(台湾) 。12 与 13 世纪之交,南宋水师控制了福建到日本与高丽之间的东海,船只多达6000 艘,曾在山东半岛外海击败了金国的大舰队。而13 世纪元朝的海船比宋朝更加壮观,马可波罗到泉州港时就看傻了眼。但是,郑和之后没有郑和,鸦片战争从海上打来,这也都是事实。我们在为郑和下西洋600 周年

5、喜庆欢呼的同时,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一个关键问题:中国为什么会从海上的强国,衰落成为海上的败兵?为什么中国会放着海上的优势不用,结果从海洋 上发展起来的是西方,从海上开始吃败仗的是中国?两类不同的航海百年前梁启超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哥伦布之后,有无数量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数量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郑和下西洋,本来是盛极一时、彪炳千古的历史 壮举,不料 1424 年明成祖朱棣一死,其继任者仁宗就下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尽管在又一个新皇帝宣宗手里,郑和还组织了第七次、也就是最后一次下西洋的远航,但接着就是彻底的海禁。盛极而衰,戛然而止,这是一场叫人看

6、不懂的突然变化。究其早就到了应该结束的时候;如果说,当时朝中对于下西洋的争议,反映了明朝宦官集团与儒家朝臣之间的矛盾,那历次下西洋确实都是在宦官领导下进行的。但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客观原因,则是国家的财政状况。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 上扬眉吐气的丰功伟业。郑和传播了华夏文化,促进了海上交流,提高了航海技术,推行了和平外交。然而,本质上这是从皇帝的政治需求着眼、缺乏经济考虑,因而不具有可持续性质的政府行为。朱棣不惜一掷千金,换取大明皇朝的国威,正如梁启超所说的那样:以“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这种“赉赐”航海,最后导致“库藏空匮”,难以为继。固然,下西洋的确具有经济贸易

7、的一面,它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引进的药物也丰富了中国的药典;但是这种“朝贡贸易”的特点在于“厚往薄来”,无论采用“贡品”与“赏赐”形式的商品交换,或者用高价购入“番货”,这类“随贡互市”并不要求等价交换,因为目的在于显示中国的富强,算的是政治账,不是经济账。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从伊比里亚半岛出发的海洋 探险。就在郑和之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派出了多次航海探险队,为后来达伽马绕过好望角、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准备了条件。他们探险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直接与印度通商寻找航路,结果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订有合同:新发现的领土归国王和王后,所得金银财宝10归哥伦布并且免税。结

8、果,“地理大发现”引来的是财富与奴隶的掠夺,为欧洲赢得了发展的新纪元。纵观欧洲 历史 ,国王、海盗和海外商人本来就是三位一体,探险的航海本来就预期着暴利。海盗式的航海探险或者“发现” ,包含着太多的罪恶与残忍,笼统地赞扬是不公正的;但是另一方面,没有经济基础的突出政治也是不可持续的,不加分析的歌颂恐怕也是不适当的。而这后者正是中国历史 上的一种多发症,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今天,我们无疑应当谴责“地理大发现”家们的贪婪残忍,也完全有理由颂扬郑和远航的和平性质。但是在大尺度的视野里,必须承认是欧洲人的“大发现”导致了美洲的开发,改变了世界历史 的进程;郑和的壮举虽然

9、在东南亚、印度洋一带留下了深刻的踪迹,但是很难说对全球有多么重大的影响,甚至在中国历史 上也说不上新时期的开创,以致需要今天再来大声疾呼,加以弘扬。历史 的反思东西文化差异,是中国知识界的百年话题。当我们将两者进行比较时,惊人地发现海洋 文化是其中最大的差异之一。两种不同的航海,从根子上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明。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和发源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分别代表了大陆与海洋 两种古文明。大陆文明和海洋 文明,本来各具特色,并无优劣之分。问题是人类文明的 历史 趋势,却是 海洋 的作用越来越大:海洋 从提供“鱼盐之利,舟楫之便”,发展到今天的“ 海洋世纪”, 海洋 成为未来能源与资源的宝库

10、,和各国权益之争的焦点;世界各国也从 “自给自足” 发展到“全球经济”,海洋 是进入全球经济的必由之路。说到底,人类虽然在陆地上生活,而现代地球上的几片大陆相互间远隔重洋,人类社会越是全球化,海洋 的作用也就越大。这与二三亿年前,全球只有一个“联合大陆(Pangaea)”的时期大不相同:如果那时候产生人类文明,显然大陆文明会比海洋 文明更具优势。应当承认,中国长期以来对海洋 的忽视,有其深刻的历史 根源:古代史的根源,因为起源在河域而不是海岸和海岛;近代史的根源,在于几百年的主动“海禁”;现代史的根源,则是上世纪中以来遭受封锁,几十年的被动“海禁” 。我国历史 上长期忽视 海洋 ,直到洋炮从海

11、上把我们轰醒,仍然没有改变“以农立国”的大陆性内向性质。 由于长期重陆轻海的习惯,导致我们缺乏对海上权益的敏感,总以为“让他三尺又何妨” ;我们至今缺乏国家层面的海上定位,总以为说到 海洋 也无非是近岸 “家门口还弄不好, 跑老远去干吗?”习惯性地把大洋留给别人。海洋 观念的薄弱,同样影响着文教战线,在地球科学的“海(海洋 科学)陆(固体地球科学)空(大气科学) ”三军中,我国以“海军”为最弱。连中学地理教材,近年来也出现海洋 部分越来越弱的偏向。海上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甘心落后,或者不承认落后,能够发展的时候也不去发展。由于对海洋 的漠视, 500 多年前我们曾自毁水师,将海上优势拱手让人

12、,直到今天还在尝其苦果;今天,如果我们讳疾忌医、依然故我,会不会重蹈覆辙,再一次丧失历史 的良机?(作者系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国家“973 计划”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郑和七下西洋概览(14051433)第一次( 14051407 年)1405 年 7 月,由 317艘船只、近2.8 万人组成的庞大船队,满载着丝绸、瓷器和香料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启程,驶向东南亚、南亚。这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远洋船队,在马六甲海峡击败了为害一方的海盗后,最终抵达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和印度。第二次( 14071409 年)第一次远航时搭乘来华的苏门答腊、印度等地的外交使臣随船回国。这次航行确立了明朝与印度洋诸国

13、之间的贸易联系。第三次( 14091411 年)此行虽然遭遇了惟一一次重要海战,但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郑和依然为沿途一些佛教寺庙带去了礼物,表现了中华民族睦邻友好的情怀。第四次( 14131415 年)这次航行首次绕过印度半岛,穿越阿拉伯海,到达霍尔木兹,并且产生了极大反响。估计有18 个国家派遣使臣来华朝贡,进一步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影响。第五次( 14171419 年)郑和宝船造访阿拉伯半岛,并首次抵达非洲大陆。在亚丁,苏丹向他赠送了斑马、狮子和鸵鸟等珍贵礼物。第六次( 14211422 年)郑和继续执行明成祖的穿梭外交政策,一方面将已在中国待了多年的外国使臣送回他们的祖国,另一方面又接来一批新

14、的外国要员。第七次( 14311433 年)这是最后一次远航,最远到达东非斯瓦希里海岸,还有一小支船队前往麦加朝觐。此行标志着明朝航海黄金时代和郑和生命的终结据推测,郑和卒于返航途中,并被葬于大海。世界航海大事记(10001600)1000 年挪威航海探险家里夫埃里克松(Leif Ericsson)首次发现纽芬兰岛;1050 年中国航海家开始使用浮式罗盘;1070 年中国发明干船坞;1100 年前后中国帆船停靠波斯湾和红海沿岸港口;1275 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 )到达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下的中国;14051433 年我国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1450 年前后明朝 海洋 贸易逐渐衰弱;1492 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发现美洲大陆;1495 年英国在朴次茅斯建造干船坞;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的船队抵达印度卡利卡特港;1514 年葡萄牙舰队窜至中国海域;1519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费迪南德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率领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2005.07.10 文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