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的思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753393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的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下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的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下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的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下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的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下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的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的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的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提出了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的想法。所谓“生态型美术课堂”,简单地说,就是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的美术课堂。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开放、沟通、合作。关键词生态型开放沟通合作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无论出生怎样的环

2、境,最初的涂鸦都可以带给他们无比的快乐。”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的想法。那么,何谓“生态型美术课堂”呢?简单地说,就是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的美术课堂,即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充分了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兴趣盎然,使他们乐于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情操得到陶冶,审美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发展,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笔者以为,要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开放、沟通、合作。一、开放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为了生活。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是教育终身化,美术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活,开放学生美术活动的空间,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真正领会

3、美源于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开放命题形式。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出“母题”,再由学生出“子题”:如第 1 册鸟的天地一课,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自由拟题,于是作业时孤独的小鸟、我和鸟儿儿一起飞、小鸟乐园、鸟的天堂、群鸟学艺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又如第三册梦中的另一个我一课教学时,学生在自由出题时更是如鱼得水,“

4、10年后的电脑专家”、“名模我的梦想”、“2008 的超级拉拉队”等别有情趣的命题跃然眼前;纸版画、剪贴画、泥塑等作品形式多样、独具创意。、开放题材形式标准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单元,可以激发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

5、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以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些形式比起美术课本里的纹样设计、二方连续设计等有趣的多。在制作新年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技法,是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开放教学内容。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装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

6、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开放教学程序大胆突破从低中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低年级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学生同样感到新奇而快乐,作业效果也会令人吃惊:太阳火红的骄艳、彩虹的七色眩目、开放评价标准李吉林老师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

7、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二、沟通“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标准

8、也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此,美术教学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而应加强与各个方面的沟通和联系,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沟通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和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整合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

9、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对音乐、舞蹈的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利用美术与语文学科联系:进行故事插画、日记画、诗配画;与音乐学科联系:制作会跳舞的小纸人、线的交响乐;与自然学科联系:表现有趣的昆虫、我和动物朋友,这一堂堂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的教学内容,是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转换的一种有机结合,更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一种好方法。、沟通课堂与课外之间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标准也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

10、,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如在第十一册创作画家园一课学习时,课前让学生收集、阅读我们的家乡益农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并运用作文的方法描写自已的家园。课上再结合欣赏有关表现家园的作品、诗歌、音乐,最后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情感来表现自已的家园,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表现在画了一张好的绘画作品中。此外还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如在学校定期举行手抄小报、校园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热点话题”:如“我们周围的环保”、“我与因特网”、“新世纪畅想”等,促进学生学会观察、学会

11、发现、学会思考,主动参与,让学生有内容可画,有感而发。三、合作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靠、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来实现。、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我们应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搭配成若干在能力、性别、特长、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异质或互补的学习小组。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同学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让这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则是最佳的组合了。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责任

12、明确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即心理特点,每一件事都必须有细致的说明和清楚的安排,是小组明把我们的任务是什么,还要使每个成员都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如“插花”、“版面设计”、“画脸”等创作,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收集材料:你准备花泥我准备鲜花,我们一起来完成一束艺术插花;尝试四个人合作设计一块别致的版面;相互给对方装饰一个有趣的脸面等。、有效交流是合作学习的核心组内交流。当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问题时,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意见。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学,然后再组内成员之间交流、评议,鼓励每位同学听取他人的意见、补充他人的意见、评价他人的意见。全班交流。教师围绕教学任务让每

13、组学生代表进行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理解程度及达到的学习目标状况。同时,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教学契机,精心设问,及时点拨,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竞争机制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学中的评价与奖励要多以小组的形式出现,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我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全组荣誉”的意识。这样就能督促每位学生为了组里的荣誉而约束自己的言行。我在美术课堂上设计了两个优秀小组标志物,只要哪个小组有出色的表现,这个标志物就立刻摆放到这个小组的桌子上,一旦个别同学出错了或者其他小组有了更多的进步,就把标志物转移到另一组。这样,为了得到标志物,全组成员都能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合作氛围浓厚,效果一直很好。总之,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在友情浓郁的氛围中,消除表现的顾虑,快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审美情趣,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集体的智慧胜过于个人,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好品德。归根到底,标准是否得以顺利实施,关键是它直接的使用者美术教师是否能领会它的精神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责无旁贷地担起新课程改革的重任。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我们真正做到“开放、沟通、合作”,就一定能够构建生态型的美术课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