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白酒走势继续好转,白酒走势继续好转 中国酒业新闻网 尚宝铎 2007-1-12 16:55:06 《华夏酒报》在刚刚过去的 2006 年,中国白酒行业整体趋势进一步好转,适量饮用白酒已经成为共 识,酒类流通秩序变好,国际资本进入,新一轮的行业整合已经开始整体趋势好转受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人们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拉动的影响,白酒行业已经从前几年销 售低谷开始复苏,白酒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势态,进入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2006 年,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白酒行业形势好转,创造了近 20 年来的最好水平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 年 1-10 月份,白酒产量达到了 311.25 万千升,名酒企业销售 额、利润、税额都快速提升健康饮酒成为共识2006 年 9 月初,由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发起召开的“首届中国白酒与健康学术研讨会” 在贵阳举行,会上达成共识:中国名白酒是一种含酒精的饮料,而不是单纯的酒精该研 讨会为白酒正本清源开了个好头这是在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和临床医学实例基础之上,首 次围绕传统名白酒功能性组分对人体的生理作用进行的一次科学论证它为文章来源华夏 酒报“白酒与健康”这一重要而全新课题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和前景。
“健康功能” 这一 21 世纪白酒的时代特征,必将由此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并予以认同国家政策作用开始显现按照以前发展规律,白酒消费回暖,市场上流通的假酒必然增多,为此,国家多次研 究酒类管理法规,并于 2006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 ,各地商务部门 加强了酒类管理,查处、处理了一批假酒制造商、销售商,打击了制假售假的嚣张气焰 同年, 《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的实施维护了供货商利益,使行业经营环境进一步好转, 为行业提供了平等合作、公平交易的平台,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外资进入酒行业从 2006 年 12 月 12 日开始,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资本、关税等全面放 开,对中国酒市场虎视眈眈的国际名酒迎来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好时期中国的烈性酒消费占世界烈酒总消费量的 30%左右,是世界最大的烈酒消费市场,且 前景看好,近两年,进口烈性酒消费量快速提升,国外酒业巨头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现在 中国市场已经开始全面开放,国际名酒企业开始进入中国2006 年 12 月 12 日,帝亚吉欧 收购全兴集团 43%股份随着国际名酒资本的进入,掀起了白酒行业新一轮的整合白酒提价热潮不减从 2003 年开始,白酒行业一度提升产品价格,2005 年底至 2006 年初,白酒价格进一 步提升,其中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名酒价格提升幅度在 15%以上,这是继 1989 年、 1993 年过后的又一次浪潮,在此期间,虽然也有一些企业涨价,但未形成规模效应。
经过 几轮涨价后,我国白酒品牌档次更加清晰我国消费者越来越成熟,消费的成熟,促使品牌消费意识增强,名牌产品是消费者追求的消费目标,所以名牌产品走强,消费量增多,虽然我国白酒价格大幅提升,但是并未 影响企业销售,反而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局面,增加了企业利益高档白酒局势初定经过近些年的市场竞争,高档酒经历了广告战、历史文化战、品牌文化战等几大战役, 经过市场整合,2006 年,未出现新的强势品牌,高档酒格局雏形初定,茅台、五粮液、水 井坊、国窖 1573、剑南春、泸州老窖这几个品牌垄断着高端酒市场近 20 年来,高端白 酒市场以超过 20%的年均增长率稳步壮大,可以预测,未来 5 年高端白酒市场规模增长率 将保持在 15%以上,高端白酒市场潜力未来依然巨大但是受品牌消费影响,新品牌要想进入高档品牌,需要花费相当的资金实力和时间, 不过也难免会杀出黑马白酒口味多样化发展入世后,我国与国际交流增多,我国消费者产品消费口味已经国际化发展国际上烈 性酒消费口味多元化,产品口感也多样化,与国际接轨后,中国消费者消费口味也向多元 化发展目前,从白酒流行趋势分析发现,清香型、凤香型等白酒销售量出现抬升势头,且一 些其他香型的白酒也出现了上升趋势,而以前流行的香型相对出现了下降趋势。
重视产品质量前几年,在买断品牌盛行期,许多买断商为了销售产品,在电视、报纸、杂志、户外 等媒体大力进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使行业内一度出现重营销轻质量 的局面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消费,国家管理部门、协会、企业已经开始注重产品质量 2006 年,国家将白酒和食用酒精产品转入了国家食品安全准入管理体系;国家有关协会也 组织了严格的品酒员考试,使企业重视技术人才培养;企业也加强了基础研究,增加了科 研投入,山西汾酒等企业投资建立了产品科研楼,增加科研经费2006 年,白酒行业走过了平凡而又有所起伏的一段路,相信 2007 年白酒行业将出现 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