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3 页浅谈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江 柯1摘要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此由农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途径是有效解决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些思路。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对策引引 言言随着农村发展空间的不断“缩小” ,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为了真
2、正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断减少现有农村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大多数城市已经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农民在城市里打工和创业比以前有了较好的环境,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工程、惠民工程、希望工程,需要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一、重庆市农村劳动力基本现状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有着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直辖市。全市 8.2 万平方公里,3169 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 2353.4 万人,占总人口的 73.6%;农村劳动力1473 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 62.6%,常用耕地面积 2076 万亩,农村劳动力 1473 万人,农村人口人均耕地
3、仅 0.88 亩,农村富余劳动力达 1058 万人。至 2008 年重庆市一共转移农村劳动力 733 万人。1、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分析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人口为 1423 万人,从性别看,女性 648 万,占资源人口总数的 44%;男性 825 万,占 56%。从年龄看,主要集中在 45 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占 77%,其中,30 岁以下 391 万人,占 27%;31-45 岁 738 万人,占 50%;45 岁以上 343 万人,仅占 23%。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文化596 万人,占 40.4%;初中文化 711 万人,占 48.3%;高中及以上文化 166 万人,占 11.
4、3%(详见表一)表一:重庆市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表指标指标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占总数的占总数的% %1江柯,男,河南洛阳人,1982 年 6 月出生,工程管理系团总支书记,助教,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农业推广等第 2 页 共 13 页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万人1473男万人8255656性别结性别结构构女万人684444430 岁以下万人392272731-45 岁万人7385050年龄结构年龄结构45 岁以上万人3432323小学及以下万人59640.440.4初中万人71148.348.3文化结构文化结构高中及以上高中及以上万人万人16616611.311.32、重庆市当前务农农民数量
5、及结构我市当前务农农民数量为 733 万人,60 岁以上非劳动年龄人口为 143 万人,劳动年龄人口为 585 万人,其中:25 岁以下 51 万人,25-39 岁 204 万人,40-49 岁 162 万人,50-59 岁以上 214 万人(详见表二) 。当前务农农民主要集中 40 岁以上,占 67%,其中,60 岁以上非劳动年龄人口占 18%。表二:我市当前务农农民基本情况表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占总数的占总数的% %合计合计万人733 16-2416-24 岁岁万人517 725-3925-39 岁岁万人204262640-4940-49 岁岁万人162212150-5950-
6、59 岁岁万人21428286060 岁以上岁以上万人1421818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万人万人58558576763、重庆市当前农业生产发展所需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及结构根据市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 2010 年耕地保有量,按人均 5 亩耕地测算,我市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为 415 万人,全市富余农村劳动力 1058 万人(详见表三) 。从劳动力分布来看,一圈占 40%,两翼占 60%。总体上,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理富余,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在三峡库区和贫困地区。表三:重庆市富于农村劳动力单位:万人指标指标数据数据备注备注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473第 3 页 共
7、 13 页按人均按人均 5 5 亩耕地计算需求要劳亩耕地计算需求要劳动力动力415按常用耕地计算按常用耕地计算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1058地域分布地域分布423一圈635已转移总数已转移总数 两翼706扣除转移到乡内二、三产业扣除转移到乡内二、三产业人口人口未转移总数未转移总数565565扣除非经济活动人口后扣除非经济活动人口后二、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1、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及结构2008 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 780 万人(不含转移到乡内从事二、三产业的 119 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以下特点:以自发外出为主。通过亲属朋友介绍及自发外出的约占 62%,通过各类组织
8、、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及各类职业院校定向招生实现转移的约占 35%左右,盲目外出的占 3%。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2008 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机械加工、建筑、矿山、商贸和餐饮服务的行业,约占 85%,其中,建筑、商贸和餐饮服务占 65%。重庆市内吸纳能力强,在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重庆市内转移人数为 349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 49.5%;重庆市外转移人数为 357 万人,占50.5%,重庆市内转移的比重比 2000 年提高了 14.5 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市外转移遍布全国城镇,主要流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的大、中城市。在大中城市和城镇区域务工的达
9、 650 万人,占转移总数的 92%。转移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 45 岁以下青壮年。其中 45 岁以下占87.1%,30 岁以下的约占 43.2%,31-40 岁的约占 34.9%,41-45 岁以上的占 9%。转移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 220 万人,占 31%;初中文化 351 万人,占49.7%;高中及以上文化 135 万人,占转移总数的 19.3%。2、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业情况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商贸服务业、家政服务业五大行业,占转移总数的 92%,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最为突出,分别占 27%和 29%(详见表四) 。表
10、四: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业分布表指标指标数量数量比重比重制造加工业制造加工业1361515第 4 页 共 13 页建筑业建筑业1912727餐饮服务业餐饮服务业1752929商贸服务业商贸服务业851212家政服务业家政服务业639 9其他其他56568 8三、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农村劳动力缺乏职业技能,是制约其转移就业的主要因素劳务技术含量低,择业机会少 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重庆市农民以粮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粮食生产以外的劳动技能低下,以从事简单的生产性劳务为主,胜任不了技术较高的生产性劳务。因此,我市外出劳动力大多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
11、等产业,基本上是靠出卖体力而获取就业机会。不少农民进城务工的稳定性不强,进城务工一段时间后又回流到村里,重新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农民文化水平低、无一技之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收入低,无法或不愿在城里扎根。一方面,不少企业在本地招不到工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滞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由于素质偏低,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招工难” 和“就业难”相互交织,造成“有工无人做,有人无工做”现象,使劳动力资源难以有效配置,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2、务工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障机制不健全,国际劳务合作还没有形成气候社会保障体系功能弱,农民外出务工热情低 农民愈来愈强的外出打工欲望是发展
12、劳务经济的积极因素,但如果农民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或受到损伤,势必打消农民外出打工的热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是工资无保障。有些用人单位故意长期拖欠、克扣打工人员工资,不按期发放,有的农民辛苦一年,分文未得。二是缺少必要的生产安全保障。如一些在建筑、运输、化工、采掘等单位打工的民工,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及保护用品,使民工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三是子女就学无保障。一些常年在外地务工的农民,其子女上学非常困难,农民对此反响很大。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使用农民工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劳动保护条件及职业病防治措施。从事矿山、建筑和危险物品生产
13、经营作业的农民工上岗前必须依法接受培训。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生产安全监察工作力度,严防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做好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的工作。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要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保证在事故中受到损害的农民工依法享有各项工伤保险待遇。要关心农民工的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卫生部门要做好农民工的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农民工集中居住地的环境卫生和食物安全检查制度,严防发生群体疫病传染和食物中毒事件。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安排的宿舍,必须具备一定的卫生条件,并保证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在农民工居住较集中的地段,当地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改善公共交通和环境第 5 页
14、 共 13 页卫生状况。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等具体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务工就业期间的医疗等特殊困难。依法保护女工的合法权益。严厉惩处各种污辱农民工人格、侵害农民工人身。2009 重庆市的“八项民生”工程中第一项就是就业,计划重庆市今年海外就业突破 18000 人,到目前为止重庆市海外务工人员为 17107 人,与广东、深圳相比,重庆市的国际劳务还没有形成气候,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国务工这方面的意识和观念。3、中介机构和劳务经济人的作用还不明显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都是靠亲戚带亲戚,依靠政府和中介组织外出的占极少数,这与目前大力培育劳务中介和经纪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政府大力组织化、
15、公司化、规模化、品牌化输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不够通畅。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重大因素之一,如何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建设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劳动力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对于急需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而言,要“出得去”并实现真正的转移,必须有劳动力需求方的信息;对于那些需要用工的劳动力需求方而言,要“找得到”同样需要有劳动力供给方的信息。4、劳务输出品牌效益不大由于农村劳动力技能低。文化程度的先天不足,接受能力比较差,使得缺乏劳动技能、劳动技能单一或低下者比较普遍,即使通过输出培训,也仅有 2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影响了劳动力的价值。没有形
16、成真正的劳务品牌。因为培训力量、工种分散,输出地不集中,量不大没有形成集团输出, “ 售后服务 ” 、跟踪调查没跟上,受训对象素质不高、敬业精神不强、法制与诚信意识不浓,劳务市场没有名气,因而没有形成地方特色品牌,没有品牌,自然就没有品牌的效应、收益和回报。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措施建议1、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发挥系统优势,提升培训能力我使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已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分工协作,把国家“阳光办”统一提供优质教学培训媒体资源、信息服务和指导管理的优势和基层定点培训机构贴近农民就地就近直接开展培训的优势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一个岗位、一个基地、一套教材、一张光盘、一本证书”五统一的培训模式,以系统优势为纽带实施规模化培训和统一品牌战略,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的实力,切实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承担政府培训项目的能力。(2)明确培训重点,扩大农民工培训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要针对用工量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岗位开展短期培训。当前要以“家政保健